原题:中共长春市南关区委组织部做实网格 做活治理 在为民办事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
■着力破解“责任悬空、管理落不实”难题
■着力破解“五指分散不成拳”难题
■着力破解“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明显”难题
做活治理
在为民办事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
近年来,南关区委强化网格精细管理,以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为重点,以部门协同解决问题为突破口,砸实责任、工作前置、力量下沉,使“上面千条线”汇聚于“基层一张网”中,逐步形成“问题发现在基层、矛盾解决在基层、民生改善在基层、党建引领在基层”的社会治理模式。
重心下移,整合各方力量围着基层转,着力破解“责任悬空、管理落不实”难题。在“块块”上实施精细化的网格全覆盖。按照管理单元最小化、管理服务最优化原则,将58个社区7个村划分为586个责任网格。每个网格设网格长1名、综治协管员1名、民情信息员若干名。推行“街区一体化”工作模式,街道班子成员兼任社区第一书记,形成“一个社区、一个站点、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工作体系。在“条条”上推动前置化的职能下沉。将52个职能部门和2598名工作人员及9大类118项工作职责下沉网格;将市容环卫执法力量向一线倾斜,将管理细化为定人定岗定时定位,由街乡统一指挥调度;将2500余名环卫工人纳入民情信息员队伍,收集上报各类民情信息。各职能部门指派相应工作人员为网格责任人,及时办理所负责区域内各类事务。在“条块”结合上实行无缝化对接。网格长直接对应部门网格责任人开展工作,确保出现问题第一时间发现、报告、受理、解决,使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街道。
砸实责任,让看得见的管得了,管得了的真去管,着力破解“五指分散不成拳”难题。高位统筹、集约管理,形成“拳头效应”。建设三级信息平台:即58个社区、7个村为一级平台——社区受理平台,负责收集民情、上传民意;52个责任部门、街乡为二级平台——部门承办平台,负责承接诉求、解决问题;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为三级平台——区级监督指挥平台,负责日常监管、指挥调度。开发综合监控指挥系统,为每位网格长配备移动终端,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传输到三级平台,部门街乡协同办理。明确任务、厘清责任,确保“凡事有人管”。区级层面由分管常委牵头,直接指挥调度任务分派、协调处理、督办反馈等工作;街乡层面进行“片区制”管理,设定“一长五员”,依托公开办事大厅,配合区级平台督促相关单位处理各类问题;社区(村)层面依托数字平台和手持终端,结合网格长机动巡查,对发现的重大、突发事件及时快速反应。严密程序、科学考核,确保“管得了的真去管”。区、街道两级建立考核办法,将上管部门履职情况与年末政行风测评挂钩;区直部门办理情况每季度以通报形式上报至区委主要领导;网格长按照月度考核发放绩效奖励,并采取预警机制,连续三个月“亮黄灯”,直接辞退。确保发现的问题件件有人落,事事有回音。近年来,累计受理各类诉求670109件,解决664001件,办结率达99.09%,极大缓解降低了政府解决信访事件的压力和成本。
党建引领,推动基层党组织回归主责主业,着力破解“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明显”难题。通过落实街道社区“大党(工)委”“四项清单”“共建公约”等制度,组建“曙光7号”“重庆路东商圈”等街路党建联盟,打造“星火源”“红心物业”“红港湾”等枢纽型功能型党组织,激活党建资源、行政资源、社会资源,促进城市党建“公转”带“自转”。在网格内建立党支部,在楼栋庭院成立党小组,延伸基层组织工作触角,努力让基层党组织离群众更近、更知心。设立“宅急送”“中医诊室”“老人食堂”“四点半课堂”等便民服务项目,努力做到“群众需求在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
长春日报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