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治“本”之路——我省黑土地保护的探索与实践
公主岭市朝阳坡黑土地上机械深翻深松后进行耙地作业。
公主岭市朝阳坡秸秆还田后的黑土地上机械进行深翻深松作业。
黑土保护
刻不容缓
黑土地历经上万年积累而成,是大自然给予人类得天独厚的宝藏,是地球上珍贵稀有的土壤资源,是最肥沃适宜农耕的土地。我省黑土地位于东北黑土地核心区域,素有“黑土地之乡”美誉,是世界仅存的“三大黑土区”之一。全省黑土区耕地面积0.69亿亩,占全国黑土区耕地总面积的24.82%;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超过700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7.34%,位居全国第4位,单产987斤/亩,位居全国第2位,比全国平均高出253斤/亩。
多年来,我省作为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和调出省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为实现黑土地可持续利用,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给过载的黑土地“减减压”,中央1号文件于2015年提出“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2018年提出“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十三五”规划纲要也将黑土地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由于长期高强度开发利用,部分黑土区耕地已显疲态。据监测,近60年来,东北黑土地耕作层土壤平均厚度只有30厘米左右,比开垦之初减少了约40厘米;有机质含量平均下降1/3,部分地区下降1/2。“黑土地之所以高产,因为它有一个丰厚的腐殖质黑土层,如果这层黑土没有了,只剩下黄土,那农业生产是发展不了的。”公主岭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田守杰向记者介绍。
作为全国首个出台黑土地保护地方性法规的省份,我省如何破解黑土地退化这个难题?取得了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让我们一起跟随记者的脚步,去探索黑土地保护的治本之策。
综合施策
久久为功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几年来,我省对黑土地保护高度重视、多部门联动、落实责任、立法保护、科学规划、技术创新、合理分工,采取因地制宜、保护优先、用养结合的综合性治理措施,为子孙后代留下良田沃土和生存发展空间。
政府支持,全力以赴。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人代会我省代表团审议,详细询问了黑土地保护情况。同年,总书记在我省视察时指出:“黑土地土质肥沃,是吉林农业发展得天独厚的条件。要开展黑土地保护行动,切实把黑土地保护好、利用好。”我省高度重视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中央有关要求,立即制定方案。
“2015年,我省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关于制定黑土地保护法的议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巴音朝鲁高度重视,要求加快落实相关工作。同年,我省全力推进黑土地保护计划,(农安、榆树、公主岭和松原市宁江区)4个试点地区工作全面铺开。每个县试点面积10万亩,补贴3000万元。”省土肥站土壤科科长李德忠对记者说。
多方联动,细化分工。我省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黑土地数量和质量负责,国土、农业、林业、环保、草原、水利等10个相关部门各司其职,打破了耕地、草原、林地、湿地的局限,冲破了农业、水利、林业、牧业的界限,对黑土地利用与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落实责任、有法可依。2018年,历经3年调研、起草、审议和修改完善,我省颁布实施了国家首部黑土地保护地方性法规——《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将每年6月25日定为我省黑土地保护日,对我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填补了中国黑土地保护立法空白。
“保护条例的出台从法制观念角度说是给土壤保护从我省层面上提供一个监督管理、有案可查、有字可依的法律准则。原先就是提倡,没有法律约束,人大立法后,对做的不好的,可以采取法律手段强制执行。过去说耕者有其田,耕种者不能去破坏土壤。你承包30年还回来时候,依然是要完整的,就像你骑自行车,几年后它可以不是新的,但不能什么都没有,只剩一个大梁,该有的零件还是都要有的。”从事农业38年,参与立法编写的农业部公主岭黑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负责人朱平形象生动地对记者介绍。
科学规划
技术创新
土壤是有呼吸的生命体,越是掠夺性经营就“喘”得越厉害,“五脏六腑”消耗得越快。采取因地制宜的农艺调控和工程措施,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提升黑土地质量和数量,实现粮食安全与资源环境永续利用。
质量提升。根据我省各地土地性状、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把黑土地保护划分成中东西三个区域,各个区域“量体裁衣”依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取不同的保护和治理修复措施,精准施肥。
东部山区半山区包括梅河、柳河、辉南、东丰等县市,坡耕地较多、降雨量大,主要对耕地、林地中的黑土地采取以治理水土流失为主的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保护模式。
中部半湿润区域作为我省黑土地核心区,包括长春、农安、公主岭、梨树等县市,土层较厚、粮食产量较高、土壤肥沃,为了保持黑土质量、土壤肥力,主要对耕地中的黑土地采取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深翻深松+粮豆轮作的用养结合保护模式。
西部干旱区包括松原宁江区、前郭、长岭、双辽等县市,土壤瘠薄、降水量少,主要对耕地、草地中的黑土地采取以治理旱区为主的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配合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设施,水肥一体化保护模式。
此外,在榆树市等畜禽养殖区,与企业合作开展秸秆+畜禽粪便堆沤腐熟还田技术应用。
数量提升。国土、水利等部门,根据建设占地、水土流失等问题,采取表土剥离、占补平衡、侵蚀沟治理等方式。
“通过3年试点示范带动作用,我省10万亩黑土地有机质含量增加0.5%,土壤质量、数量、产量得到极大改善提高。农民对黑土地尤为重视,把它当作最为珍贵的土地资源,开始自觉保护。未来,我们还将深入探索、改革更新农地耕作制度,推进秸秆的肥料化、饲料化,把土地产生的全部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起来。”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夏季对记者说。
黑土地保护,任重道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牵一发而动全身。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形成合力、久久为功,走出一条开发与保护并举的黑土地治本之策,为我国黑土地保护提供了宝贵经验,为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提供了保障,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沃土良田。(吉林日报12月7日 文/摄 记者 闫虹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