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春宽城:抓住关键领域 提高发展质量 增进民生福祉
吉林日报  2018-11-23 10:58:29

长春宽城:抓住关键领域 提高发展质量 增进民生福祉

 通车后的北人民大街焕然一新

长春宽城:抓住关键领域 提高发展质量 增进民生福祉

 南广街道为烈属陈香兰送春联、挂灯笼、送喜庆

长春宽城:抓住关键领域 提高发展质量 增进民生福祉

 都市森林公园景观

长春宽城:抓住关键领域 提高发展质量 增进民生福祉

宽城区城市综合管理服务中心指挥平台

长春宽城:抓住关键领域 提高发展质量 增进民生福祉

 宽城区国防教育成果展示

  写在前面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三省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时提出的“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瞄准方向、保持定力,深化改革、破解矛盾”这一要求,宽城区坚持以解放思想为主线,正确处理发展和民生的关系,既立足当前、积极作为,又谋划长远、量力而行,瞄准群众最迫切、最关心的事情进行解决,不断提升民生工作水平,全区百姓获得感不断增强。

  回眸宽城区民生事业发展成就,一件件惠民之举汇聚民心,一份份民生礼包装满幸福:

  ——打造教育均衡发展的宽城模式。全区抓住网点布局、资源优化、机制建设、项目改革等关键要素,采取“标准化+机制化”建设模式,软硬兼施、内外兼修,通过实施“一体化+集群化”共同体发展模式,实现向一体化、融合化、集优化发展转变;通过自主化+特色化的模式,让每一所起点不同、积淀不同的学校,进一步扩优增强,最终实现全区教育均衡发展。

  ——全力解决黑臭水体治理问题。采取以生态缓冲带、生态护坡、旱湿两生植物种植等为主的水生态修复技术来进一步控制面源污染汇入,同时强化河道内水质净化,以达到水体水质的长效保持。同时,结合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长效运维方案,为后期管控提供管理经验和技术指导,在打赢近期不黑不臭歼灭战的基础上,打赢远期长治久清的持久战,全面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果,推动全区生态环境再上新台阶。

  ——突出保障居民生活质量。全区通过建立重要节日上门慰问、遇到困难上门帮扶、出现重病上门探望、发生纠纷上门调解等“四上门”帮扶制度和实施为军属、烈属送“光荣牌匾”、为立功军人家庭送“喜报、为退役人员送“慰问信”、为困难退役人员家庭送“温暖”、组织短期康复疗养等“四送一疗养”关爱行动,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努力促进关爱途径多样化。

  ——强化城市综合管理。全区通过采取“1+X”模式,以加强领导、统一指挥为支撑点,致力破解部门配合“散”的问题;通过拓展受理渠道,以健全网络、主动收集为切入点,致力破解问题发现“迟”的问题;通过升级管理流程,以全程监控、网络运行为着力点,致力破解案件处置“慢”的问题;通过建立评价体系,以全民监督、严格考核为落脚点,致力破解责任落实“弱”的问题;通过打造党建品牌,以“红帆领航”“引治增靓”为总路线,致力营造党建引领城市治理新格局。

  ……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民生的改善不仅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同时也是开启社会活力的钥匙;不仅是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需求的力举,更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条件。如今,宽城区不断解放思想,在全省加快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长春市加快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进程中,矢力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升级,不断为改善居民生活品质砥砺奋进。

  民政局:

  依法依规保障 用心用情服务

  今年以来,宽城区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动力,以优抚对象需求为导向,以优抚政策为依据,以优质服务为主线,拓展参与主体,创新服务方式,落实优抚政策,保障合法权益,全力推进优抚工作创新发展,努力开创优抚工作全新局面。

  严格依法行政,努力促进权益保障规范化。宽城区通过加强优抚档案管理,进一步整理和完善服务对象档案,全面掌握优抚对象的基本信息,区分不同类别分别建档,及时跟踪更新信息,为开展精细化、专业化服务提供依据,提高了抚恤资金使用的准确性,增强了优抚对象服务的科学性;通过业务培训和工作交流,进一步提升了基层优抚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能力,为依法保障优抚对象权益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严格落实《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烈士褒扬条例》《伤残抚恤管理办法》等各项优抚政策,采取社会化发放的形式及时、足额发放各类优抚资金;通过量力出台地方政策,将提高重点优抚对象抚恤标准纳入《幸福宽城行动计划》,为在乡复员军人和享受定期抚恤的“三属”人员加发每人每年5000元的生活补贴,解决小药费、护理费、采暖费、租房费和死亡抚恤费,有力强化该群体的生活保障。

  创新服务方式,努力促进关爱途径多样化。宽城区通过建立重要节日上门慰问、遇到困难上门帮扶、出现重病上门探望、发生纠纷上门调解等“四上门”帮扶制度,以及为军属、烈属送“光荣牌匾”、为立功军人家庭送“喜报”、为退役人员送“慰问信”、为困难退役人员家庭送“温暖”、定期组织短期康复疗养等“四送一疗养”关爱行动,丰富了关爱百姓的多样性。今年,宽城区共走访慰问优抚对象952人次,发放慰问金和慰问品总计价值90余万元,发放临时救助资金4800元,为11名符合条件的优抚对象办理了低保,印制慰问信共计1000份。

  动员多方参与,努力促进优抚主体多元化。宽城区充分发挥双拥共建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积极为区直机关相关部门分任务、压担子,广泛动员教育、卫生、文体、人社、住建等部门积极参与双拥优抚工作;深入总结推广站前街道拥军大院社区的拥军工作经验,全面加强社区拥军服务站建设,开设拥军窗口,明确工作职能,制定服务流程,细化服务内容,构建社区、网络、楼栋、邻里四级服务网络,积极为优抚对象提供各项服务;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参与双拥优抚工作的新途径,委托第三方社会组织开展“六进军营”系列活动,为部队送设备、建岗亭、赠树木、办实事;积极协调吉林银行、长春火车站、长春公路客运站等窗口单位设置拥军窗口和军人候车室;注重与驻区共建部队的互助互动,动员部队力量共同开展优抚工作,实现优抚主体多元化。

  着力解决问题,努力促进和谐稳定常态化。宽城区通过成立涉军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切实加强了退役士兵权益保障工作的统筹协调,形成了区政府直接领导、民政局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共同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涉军稳控工作格局;通过开展退役军人基本信息采集工作,组织街(镇)和社区工作人员,对属地退役士兵进行全面摸排和入户走访,了解退役士兵家庭生活情况,面对面开展谈心交流;通过逐一梳理研判,积极研究处理办法,全力解决退役士兵提出的诉求。重点解决了26名“两参”退役人员的相关问题:补发2007年至2017年生活补助40万元;在吉大一院为26名退役人员进行了健康体检;为1人安排了员额管理的工作岗位、为5人办理了低保、为3人申报了公租房。积极解决了下岗失业转业志愿兵就业问题;积极开发了行政执法协管员和治安协管员专项岗位,分两批安置22人到专项岗位就业,实现了有上岗意愿即安排上岗。

  住建局:

  补齐民生短板 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

  市政道路改善、城市绿化美化、农村改厕、黑臭水体治理、棚户区改造等工程,是宽城区委、区政府着眼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城区品位而实施的一系列重大民生工程,宽城区住建局通过不断解放思想、提高认识、真抓实干、统一步调全力完成城区改造工作,为百姓打造一个宜居宜业的美丽宽城。

  在市政道路建设方面,宽城区近两年共完成北人民大街、丙二十一路、丙八十六路、长发大桥等26条新建道路。全区通过与市建委、征收、土地等多部门沟通协调,在2017年打通了困扰铁北交通多年的北人民大街,使北人民大街三环内段全线贯通,成为区内贯穿南北的主要干线,完成了一匡街跨伊通河桥和乙十三路桥两座跨河桥梁,明显缓解了长新街的通行压力。同时,继续沟通市直各相关部门,将人民大街继续北延至科技广场,解决三四环间的交通状况。今年9月中旬,宽城区通过与长春市建委、长春市城开集团、长春市市政设计院等部门的联合推进,完成了吴雅琴学校北侧丙二十二街的规划建设任务。

  在绿化工作方面,从2017年到2018年两年内,全区共新增绿化面积6.6万平方米,消除裸露15.65万平方米,旧城改造绿地31.23万平方米,并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指导,在城区绿化建设上坚持以人为本、环境优先的原则,按照“规划建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拆违建绿、退地还绿”的方针,坚持增绿与扩绿相结合,突出重点,通过对道路、广场、公园、城市出入口和环城林带等大力实施绿化,以点带线扩面,全面提升绿化建设水平,提高绿化面积,精心打造“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楼在绿中、人在花中”的生态宜居城区。同时,在绿化改造和提升上,全区加大城市园林景观密度,改善人居环境,塑造城市形象,针对绿量少、档次低、没有特色的问题,采取“加密、加花、加景,精心、精细、精品”的原则,注重使每片绿地或有自己的特点,或彰显人文历史文化,或突出一个主题,杜绝“千绿一面”现象,实施景观提升,从而实现绿化的可持续发展。其中,打造了—北人民大街、海棠园、海狮园、庆丰园、长新街等一系列精品街路和游园。

  在农村改厕方面,宽城区贯彻落实国家和吉林省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群众生活品质,以以人为本、尊重民意,政府主导、统筹推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为原则,根据《中共吉林省委办公厅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全省农村厕所改造工作总体安排〉的通知》文件精神,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质量安全、建立督查机制、加强宣传引导等保障措施,2018年全区改厕任务1500户。

  在黑臭水体治理方面,按照《关于召开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通知要求,根据《关于长春市伊通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及配套设施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宽城区住建局负责伊通河流域逯家明沟、千山明沟及团山沟等3处黑臭水体治理任务。通过2017年截污纳管工程和环保疏浚及垃圾清理工程的施工,全区三条沟渠基本消除黑臭。今年,宽城区采取以生态缓冲带、生态护坡、旱湿两生植物种植等为主的水生态修复技术来进一步控制面源污染汇入,并强化河道内水质净化,以达到水体水质的长效保持,彻底完成三个水体治理工作。同时,为确保治理工程全面有序推进,不断巩固治理成果,宽城区将采取层层落实责任,全面落实水体治理工作;积极协调主动对接,解决水体治理过程中的外围问题;明确后续治理任务,建立完善长效管控机制等有效措施,加强黑臭水体治理和长效管理,打赢远期长治久清的持久战,全面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果,推动全区生态环境再上新台阶。

  在棚户区改造方面,从2006年“改造大铁北,建设新宽城”到如今“打造长春北部宜居宜业核心区”,宽城区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过去,人们一提到宽城,首先想到的是火车站、铁北、光复路等字眼。而今,随着宽城区的飞速发展从大家口口相传的大铁北跃迁成为了长春北城的城市之窗。自2006年全市实施棚户区改造工作以来,宽城区被市政府先后批准列入棚改计划的地块有111个,已竣工的地块19个,规划用地面积510公顷,竣工面积867万平方米;已安置居民约1.9万户。目前,全区在建的棚户区项目共20个,总用地面积约453公顷,总规划建筑面积约853万平方米,正在实施征收工作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共41个,总用地面积约609公顷,总规划建筑面积约860万平方米。随着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推进,彻底消除了棚户区原有的安全隐患、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和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不断为宽城区城市建设注入了新活力。同时,全区为加强科学推进棚户区管理工作,制定了《宽城区关于进一步规范棚户区改造项目的管理意见(暂行)》,并在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中严格按照此意见执行,及时办理各项审批手续,解决农民工工资信访问题,解决超期回迁及不按期办理产权证等引起的信访问题,保证履行投标承诺,控制开发单位违法违规销售房屋,保证居民按期回迁。在棚户区改造项目招标工作过程中,全区加强对投标单位的实力审查,提高了棚户区改造项目准入门槛,让更多有实力的开发企业参与到棚改工作中来,提升区域品质,创建城市名片,助力宽城区城市建设发展,打造长春北部宜居宜业核心区。

  城市综合管理服务中心:

  提升城市品质 增强发展软实力

  运用智能化管理手段,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是当前城市建设管理创新的重中之重。宽城区委、区政府紧跟时代步伐,认真分析国家和省、市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大趋势,主动适应城市管理新形式、新要求,不断解放思想,深入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动智慧化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品质提升,城区软实力不断提升。

  巧干加实干,项目建设以“宽城速度”领跑。宽成区委、区政府为加快推进长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东北亚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综合管理的实施意见》,正式启动城市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建设项目,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国家住建部数字城管组专家进行专业化的技术指导,组织考察组赶赴全国智慧化城市管理先进城市考察学习成功的经验,避免了项目建设走弯路的情况。同时,编制完成了《宽城区城市综合管理服务系统项目方案》,使得建成后的综合管理服务系统,跨越数字化的发展历程,直接进入了智慧化城市管理的“快车道”。截至目前,宽城区城市综合管理服务中心共办理各类案件13491件,其中采集上报案件9021件,立案8335件,应处置案件7970件,已处置4571件,处置率为57.35%;应结案数7427件,已结案3941年,办结率是53.06%;街道自处案件总数为4470件。

  整合加共享,系统建设以“五大特色”运作。宽城区通过采取“1+X”模式,以加强领导、统一指挥为支撑点,以搭建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为基础,打破以往城市管理各自为政的现状,并制定下发了《宽城区关于推进智慧化城市管理工作的意见》,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区委政府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宽城区智慧化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多头管理变为统一指挥,实现了全区10街1镇和19个职能部门全覆盖,使分散的城管力量捆绑成团,形成合力,各街镇设置了二级平台,与各处置部门直接对接共享区级平台资源,实现了区、街(镇)两级平台无缝连接,实时在线指挥调度,实施智慧化城市管理工作,大幅提高了管理效能,破解部门配合“散”的问题;通过拓展受理渠道,以健全网络、主动收集为切入点,打破以往城市管理信息渠道窄、发现问题迟的现象,变被动补救为主动介入,多点面开放信息收集渠道,主动采集城市管理信息,及时发现城市管理问题,并以信息采集监督员现场采集、城管12319热线举报、“全民城管”APP市民投诉、“智慧宽城”微信公众号、视频智能采集立案、“巡街宝”巡查采集、领导交办件为受理城市管理案件渠道,实现市民全面参与城市治理,对城市管理事件、部件信息的全面采集,真正解决问题发现“迟”的现象;升级管理流程,以全程监控、网络运行为着力点,突出“智慧城管”的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着力打造一个中心、“一张图”、九大基础子系统和五大智慧应用系统,其中,中心大屏监控演示系统、机房服务器系统、研判视频会议系统、智真指挥系统、城管12319热线呼叫系统、全民城管互动系统和城管大数据分析决策系统建设都达到了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并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着眼“流程再造、功能升级、扁平应用、精细管理”,实现了平台轻量化、办公移动化、管理扁平化、服务全时化,将传统的采集上报、立案派遣、任务处理、督查反馈、现场核查、审核结案、综合评价的七步闭环流程搬到了云端和移动终端,极大地提高了指挥调度和案件处置的效率,真正破解案件处置“慢”的问题;通过建立评价体系,以全民监督、严格考核为落脚点,始终坚持“以民意为导向,以制度为保障”,切实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力度,并始终坚持以民为本,努力实现两个转变,坚持“民意为重,突出重点,强化导向”的原则,不断加强城市管理工作宣传力度,营造“城市问题市民共管”的良好氛围,真正破解责任落实“弱”的问题;通过打造党建品牌,以“红帆领航”“引治增靓”为总路线,将宽城区城市综合管理服务中心作为全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服务中心,实施“引治增靓”行动,健全“全区—街道—社区”三级联运组织体系,结合城市管理网格规范网格党支部设置,以组织联接有效整合城市治理要素,实现治理资源利用最大化,真正营造党建引领城市治理新格局。

  未来,宽城区将紧紧围绕“党建引领城市治理,打造服务型、开放型、效能型、智能型城区”的大目标,对系统进行兼容扩展,在实现综合管理服务系统“能用、好用、管用”的基础上,分阶段开发兼容“智慧党建”“智慧社区”“智慧综治”“智慧安监”“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智慧应用,探索从“智慧城管”和向“智慧城市”过度的解决方案,逐步形成城市综合治理的整体框架,同时,以推进城乡统筹、资源整合、扩面提质为着力点,将兰家镇村屯纳入智慧城市治理体系,实现全区72平方公里范围区域全覆盖监管,把宽城打造成为宜居宜业的长春北部核心区。

  教育局:

  公平质量双提升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

  面对新时代、新形势,宽城区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发展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坚持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全区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紧扣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扣人民群众关切,紧扣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在教育发展的目标定位上解放思想,在发展理念上解放思想,在思路举措上解放思想,以变迎新,探索在思想上突破,在机制上破冰,在行动上突围,在改革上发力,以实现高水平、有特色的教育现代化为目标,树立“大质量观”,构建“教育公平”+“质量提升”双螺旋体的宽城教育DNA,用教育强区、以教育惠民,全面开启宽城教育“新质量时代”,不断增强宽城百姓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

  融入新时代,谋定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宽城区作为长春市最早发展起来的百年老城,始终将教育作为民生改善的坚实基础、服务经济发展的基本支撑、社会和谐稳定的“压舱石”,优先推进。全区逐渐形成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相互衔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互融合;特殊教育、民族教育各具特色;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办学格局,让教育走出了一条“均衡化、内涵型、跨越式、可持续”的发展新路。同时,宽城区教育局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打开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立足区委“一轴两带十大板块”战略布局和“建设宜居宜业长春北部现代核心区”大背景,本着跟进中央精神、跟进区委部署、跟进百姓需求的总体原则,“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教育主张,将树立“大质量观”作为宽城教育发展的核心命题,以“教育质量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创新观”三观主题教育活动、党员“红烛先锋”活动为载体,统筹“三个布局”,开展“六大工程”,实施“十大行动计划”,实现“中强、南优、西精、东进、北飞”十字“十三五”发展目标。

  激发新活力,打造均衡发展的宽城模式。宽城区教育局聚焦提升区域教育的“均衡度”,下大力气进行了资源优化、机制建设、项目改革等实践探索,通过“初步均衡——基本均衡——高位均衡”的“三步走”战略,不断推进重点、攻克难点、化解热点。宽城区教育局通过采取“标准化+机制化”建设模式,全力破解发展瓶颈,近两年,新增教育网点5个,新增学位近2000个,解决了每年10%递增的适龄儿童的入学刚需,及时满足了适龄儿童的入学需求,并投入1.5亿元提升教育教学装备,确保达到省定标准基础上,实现全区班班通数字化教学一体机全覆盖,录播教室配备率达60%,铺设教育专网,完成数据和网管两大中心建设,教育资源服务和教育管理服务两大平台建成,实现端、网、云现代化教育环境的信息化架构,实现了“建在百姓家门口的学校,办一所优质一所”的目标;通过采取一体化+集群化的共同体发展模式,形成自上而下的“行政主导型”共同体(“四片两带”六个教育发展共同体)、上下融通的“融合引领型”共同体(16个名师工作室)、自下而上的“草根联结型”共同体(教师自发教研结盟),利用“大校带小校、强校带弱校、城校带村校”的发展策略,围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携手提升、自主发展”的目标,实现校际标杆共进,互惠共赢的捆绑联动;通过采取自主化+特色化的扩优增强模式,将“区域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作为提升区域教育“均衡度”的总课题,并结合一校一章程、一校一规划、一校一课程、一校一特色、一校一评价的“五个一”工程,充分激活了学校发展的主体意识、活力和能力,让每一所学校都能自主发展、特色鲜明。

  营造新生态,优化质量提升的现代格局。宽城区教育局通过实施“四双”举措实现从“广覆盖”向“高质量”换挡提速,不断优化公平、优质、多样的现代教育格局。创新成立“片区党工委”,形成“一点+三级同心环(6+N+X)”辐射式、多层次、全覆盖的基层党建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师生最贴心、最信赖的组织依靠,并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将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第一任务,将促进身心健康作为第一要求,将知行合一作为第一原则,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六个下功夫”要求,既强调道德养成,又关注能力培养,实现党建引领与立德树人双核牵引;向内开展“三观”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在全系统进行大调研、大学习、大剖析、大查摆、大整改,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本清源,向外引智库、引技术、引实体,融术取势,借智引脑,向外打通质量提升捷径,实现内外双向打通;通过启动打造名校长、名教师、名校的“三名工程”,积极探索校长和教师两支队伍建设的新举措、新动能,并实施“优师计划”,以建设“结构优化、素质优秀、待遇优越、形象优美”的“四优”教师队伍为目标,从优化教师结构、改善工作环境、奖励机制、进修培训、职称待遇等多点发力,利教惠师,实现校长、教师两支队伍双线共建;通过利用全省唯一“首批国家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实验区”先行先试、示范带动的优势,充分发挥教育督导考核评估“一把尺”、引导教学“一面旗”的作用,紧紧聚焦宽城区“大质量观”的三大框架,建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以规范精细管理为支撑的运行质量评估体系,以多方互通共赢为理念的服务质量评估体系,并依托吉林省教育信息化实验区建设,构建区域一体化教育数据建设与共享,形成完善的教育云服务体系,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同时,让网络课堂、在线教研、乡村学生同上一节课成为现实,实现两个实验区双区驱动。

  接下来,宽城区教育局将牢牢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将直面问题作为解放思想的前提,将真干实干作为解放思想的根本,将勇于实践作为解放思想的关键,将抓常抓细作为解放思想的落点,实现公平质量双提升,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吉林省高质量发展书写新的篇章。(吉林日报11月23日)

  

编辑:田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