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特色产业    |    市州新闻    

吉林省粮食生产形势较好 玉米平均保苗率达96.06%
2020-08-17 09:12:51来源:吉林日报责编:路晶森

  原题:我省粮食生产形势较好 全省玉米平均保苗率达96.06%,比上年高2.06个百分点;面对伏旱,全省已开展抗旱浇灌2515.3万亩次;8月1日以来,中西部地区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大部分受旱地块旱情得到缓解或解除

吉林省粮食生产形势较好 玉米平均保苗率达96.06%

  当前,全省主要粮食作物生长进程正常,长势好于往年,为确保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是珲春市三家子满族乡东岗子村高标准稻田里水稻长势喜人。记者 丁研 摄

  吉林日报8月17日讯(记者张力军):8月的松辽大地,即将迎来丰收:玉米逐步进入灌浆期,水稻进入孕穗扬花期,大豆进入开花结荚期。当前,主要粮食作物生长进程正常,长势好于往年,为确保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以来,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工作,有效保障了春耕生产工作顺利开展。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省政府3月6日制定出台《进一步确保粮食生产和安全及扩大“菜篮子”产品生产政策措施》,制定8条支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政策措施,提高粮食播种面积在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中的指标权重,增强各地政府抓好粮食生产的主动性。3月12日向市县分解下达粮食播种面积指导性计划,推进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务必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不减少,着力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千方百计保障备耕。积极应对疫情影响,省农业农村厅成立春耕物资保供组,并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协同机制,多措并举推进农资备耕。到3月底吉林省251家重点农资企业全部复工复产。4月中旬,全省春耕生产所需种子、底化肥、农药全部到位,备耕进度快于去年同期。同时积极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净化农资市场环境。组织农民提早做好农机具检修保养。做好抗旱水源井和灌溉设施检修维护,全省可正常供水抗旱水源井25万眼,可保证2500万亩坐水种能力。抓技术保障,开展线上农技培训指导服务。

  高标准完成春耕播种。气象部门抓住有利天气时机,全力组织开展空地一体化的区域联合抗旱防雹人影作业。春播期间,通过空中飞机和地面火箭空地一体化协同作业,累计增加降水约10亿立方米,春播前期受旱地块旱情基本解除。各地紧紧抓住4月27日以后气温回暖和土壤墒情较好的有利时机,大力开展机械抢墒播种,总体播期主要集中在4月27日至5月10日,出苗整齐度好,实现了苗齐苗全苗匀。据5月28日农情调度,全省玉米平均保苗率达96.06%,比上年高2.06个百分点,为近5年来最高水平。5月底水稻插秧全部完成,在适播期内全面完成春耕播种任务。

  切实加强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控。省政府成立农业植物重大有害生物应急防控指挥部,省农业农村厅及时制修订《全省草地贪夜蛾防控预案》等防控预案,成立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推进组和专家指导组。据监测调查,截至目前,草地贪夜蛾尚未侵入吉林省,蝗虫、粘虫整体发生程度较轻,并及时进行了防治,未发生农田危害。

  做好农业绿色高质高效技术示范推广任务落实。继续抓好测土配方施肥等减肥增效技术,以及水稻生物防治、航化作业和精准施药等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推广,抓好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等建设。今年计划利用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落实混合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示范面积98万亩,性信息素防控水稻二化螟示范面积79万亩,水稻飞防作业示范面积115万亩,截至目前,已开展生物防治水稻二化螟98万亩。性信息素诱控技术81.5万亩,统防统治航化作业185.2万亩,公主岭、榆树、九台等地开展生物防治玉米螟1000万亩。

  加强田间管理指导服务。为抓实抓细粮食作物中后期田间管理和粮食生产防灾减灾,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奋力夺取粮食丰收行动”,全力夺取今年粮食丰收。特别是针对7月以来中西部发生的旱情,目前,白城大部、松原西北部、四平西北部、长春西部已采取滴灌、喷灌、小白龙灌溉等形式,全力进行浇灌,把旱灾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据农情调度,截至8月5日,全省已开展抗旱浇灌2515.3万亩次。同时,气象部门抓住8月1日以来降水过程,在中西部地区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大部分受旱地块旱情得到缓解或解除。

  目前,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振兴、对吉林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努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