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特色产业    |    市州新闻    

“长白慧谷”英才计划走过十年历程 长春新区人才工作再谱新篇章
2020-04-23 09:17:54来源:吉林日报编辑:杜伟责编:张群

  原题:“长白慧谷”英才计划走过十年历程 长春新区人才工作再谱新篇章

“长白慧谷”英才计划走过十年历程 长春新区人才工作再谱新篇章

4月22日,吉林省长春市暨长春新区2020年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工作会议在长春新区召开。

  写在前面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围绕创造流动机会、畅通流动渠道、扩展发展空间、兜牢社会底线等方面作出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为促进人才流动注入强劲动力。

  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长春新区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从实际需要出发推出硬招实招,在人才“引、育、培、用”等方面,推进和落实了一大批有效举措,打造具有特色的人才工作品牌,致力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长白慧谷”英才计划走过十年历程,十年间,“长白慧谷”共入选138个人才项目,长光卫星、永利激光、永固科技等一些引进项目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新区高质量可持续快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十年间,人才工作改革迸发的活力与心怀梦想的天下英才相遇,在长春新区这片激情澎湃的热土上,激荡出源源不断的发展能量。坚持政策惠才、平台聚才、产业引才、服务留才,汇聚有项目、有能力、有潜力的人才,长春新区为各类人才铺就成长进步、施展才华的舞台,提供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人才是具有流动性的战略资源,人才工作是具有开放性的系统工程。长春新区正在以务实有效的人才机制,奋力开创百业宏开的新局面,为推动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万类霜天竞自由,天下英才聚新区。长春新区的一系列举措,充分地尊重人才价值,也将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作用,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为长春市乃至吉林省集聚一支高质量创新人才队伍,为全省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不息的澎湃动能。

  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

  4月22日,在吉林省长春市暨长春新区2020年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工作会议上,郭建华、惠守文等七个团队和个人入选2019年度长春新区“长白慧谷”英才计划,长春长光宇航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和长春海谱润斯科技有限公司两户企业获得“伯乐奖”企业称号。十年“长白慧谷”品牌效应形成“强磁场”,吸引人才纷至沓来。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如今,长春新区开启新征程,广纳四海精英,为八方人才搭建施展抱负、大显身手的舞台,让各类人才的智慧与活力在长春新区充分展现。

  2019年:

  “长白慧谷”聚英才 打造人才“强磁场”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引进人才要量体裁衣,让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使其“英雄有用武之地”,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

  2019年,长春新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人才工作的部署要求,在省市组织、统战、人社、公安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不断深化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年人才建设投入资金2.81亿元,新引进产业类项目109个,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9000余人,有1名人才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3名人才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长春新区打造“长白慧谷”海纳天下英才工作获得全国最佳案例奖。

  ——创新政策机制,打造人才集聚“洼地”

  长春新区按照市委总体要求,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差异化”改革试点,结合新区实际制定了《长春新区进一步深化高端人才引进使用机制工作方案》。并率先实施长春新区人才新政,创新人才政策机制,形成“政策洼地”效应。在加大重点企业骨干人才支持力度、建立重大人才项目决策机制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对产业、科技、金融等方面政策都提出了新的更大力度的扶持举措。

  依托长春新区“绿卡直通车”、外国留学生招聘会等形式,深入落实外籍高层次人才出入境优惠政策,共受理符合7项新政签证达176件,绿卡签发23件,吸引新注册涉外企业17家。同时,组织开展2019年度“长白慧谷”英才计划评审工作,入选7个高端人才项目,全年兑现人才政策资金4200多万元。

  ——创新引进机制,招才引智“出实招”

  项目聚人才、服务聚人才、招聘聚人才、赛事聚人才,长春新区依托一批重大项目带着高水平研发团队和高端人才落位新区。长春海谱润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郭建华,带领团队致力于OLED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研发及生产,产品已进军华为等知名品牌手机屏量产生产线。长春光机所7名高管和技术团队组建长光睿视公司,为北京德知航创科技、长光卫星等多家单位研制立体测绘相机产品。强化人才就业服务,打造“互联网+人才就业(创业)”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实施“慧谷引凤”行动计划,与益田硅谷新城等4家孵化器共同组织开展政策解读、人才招聘等活动,助推优质项目及高端人才落位新区。

  此外,长春新区通过进一步优化“智联招聘”新区引才专栏、人才就业服务网等线上引才平台功能,组织承办赴北京“双一流”学校招聘、专业技术人才招聘等引才活动百余场,累计引进人才600余人。借助承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暨2019“长春新区杯”创新创业大赛、长春市青年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的契机,集聚了30个优秀人才团队项目落位新区。

  ——创新发展机制,全方位塑造“立体环境”

  长春新区通过创新发展机制,为人才打造“立体环境”,提供全方位创业保障。与北京中关村共同建设“一中心一基地一园区”,已引进高技术企业60户;北湖科技园累计入驻企业360家,集聚各类人才近万人;中俄科技园已建成8个国际联合实验室,成为省内唯一的“国家级国际引智示范基地”,集聚了一批来自俄罗斯、乌克兰等地区高水平产业化项目及优质人才;中日智能制造产业园与近20家日企达成合作意向。

  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核心区启动建设,搭建起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合作联盟。依托“一院四所四校”合作机制,打造协同创新升级版,与中科院共建“中科院(吉林)科技产业创新平台”,已落户企业20余家;全区拥有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24家,柔性进站院士17人。

  上交所企业上市服务吉林工作站落户新区。推出了“新金贷”贷款融资新模式,帮助企业破解融资难题。深入实施“创新券”制度,累计发放“创新券”1.47万张,兑付资金2323万元。成功推动英辰科技股份公司实现“新三板”挂牌,吉大正元、英利汽车2家企业主板上市申请进入最后审核,新增5户企业进入省级上市后备资源库。

  长春新区通过“侨梦苑”的建设加快推进了“吉林省侨商孵化器项目”建设,并积极借助海外学人创业园等资源优势,承办、参与知名侨商长春行等活动,吸引集聚“侨资、侨智、侨技”。

  ——创新服务机制,营造环境“拴心留人”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长春新区从细处着手,创新人才服务机制,营造“拴心留人”氛围。强化荣誉激励,开展杰出人才评选工作,授予长春圣博玛陈学思院士等10名人才“长春新区第一批杰出创新创业人才”荣誉称号,表彰他们为新区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强化创业扶持,协助企业获得省市人才项目支持、奖励2100多人次,政策支持资金达7700多万元。深入推进“万人助万企”行动、“诸葛团”专家行等活动,解决人才及企业发展深层次问题。

  长春新区打造全省第一家全部门、全事项进驻的政务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可办理30余个版块的1201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长春新区120套人才公寓全部投入使用,切实解决人才住房需求。组织开展高层次人才健康体检、外出考察学习等活动,协调解决人才子女就学、配偶工作、入境出境等问题,全面强化人才生活保障。

  2020年:

  战“疫”引才“不断档” 立足创新谋未来

  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如果说爱才体现的是一种理念,那么如何聚才、留才、用才更考验能力。

  今年,长春新区在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上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人才工作的安排部署,以推动产业发展为目标,进一步加强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健全完善方式灵活的人才引育机制、拴心留人的人才服务机制、充满活力的人才激励机制,为加快推进长春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建设,推动省市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新区将列支2亿元,专项用于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全年新引入大学本科以上人才7000人以上。

  随着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深入推进,高层次人才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广大高层次人才和专家团队身先士卒,主动作为,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着智慧和力量。“长白慧谷”英才、佐丹力集团董事长韩丹,第一时间捐款500万元购买医用防护口罩和防护服;省高级专家、长春高新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李玉新教授,带领团队成员成功研发出口罩消毒液、消毒湿巾、车内空气消毒液等系列抗病毒消毒产品;海归人才、库美科技董事长李德兰,积极承接国家级科研机构关于新冠病毒核心基因合成、探针及测序验证等任务,为研究病毒的感染和传播机制等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迈达科技董事长王泽义联合斯纳欧软件董事长柴丽等57名企业家,向武汉方舱医院定向捐赠射频热疗设备、隔离服等防疫物资……广大高层次人才在各自领域中发挥所长,汇智汇力,凝聚起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

  ——优化人才政策,增强政策效力

  加大国家、省市人才政策宣传力度,借助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科技引智项目向东北倾斜、在东北设立专项人才资金等契机,积极组织企业向上争取更多人才政策扶持。

  深入落实《长春新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新“五十条”》《长春新区应对疫情助企十五条》《长春新区后疫情时期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九条》等政策措施,助力人才企业加快发展。

  进一步完善、落实好新区人才政策,按照省市的总体部署,围绕生物医药、IT、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产业人才政策,继续落实好“长白慧谷”英才计划等人才品牌工程,吸引集聚更多的优秀人才。

  ——拓展引才渠道,形成多维合力

  坚持招商与引智相结合,结合重大产业项目落位、重大创新开放平台建设,加快引进产业类、科技类和外向型人才。

  充分依托资源优势,主动策划、参与各类招才引智活动,进一步优化线上引才平台功能,推动企业更好的集聚人才。

  谋划推进产教融合工作,联合驻区企业与吉林大学、东北师大等高校合作共建大学生实践基地,健全完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及相关政策举措,以创新举措吸引本地高校培养的人才,推动大学生创业就业。

  深化“慧谷引凤”行动计划,强化与优秀孵化平台合作,广泛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及优质项目落户新区。

  深化“侨梦苑”建设,联合省市侨务部门积极策划对接优质侨商团组,吸引“侨资、侨智、侨技”到新区创新创业。

  ——用好发展平台,释放聚才效应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推进70万平方米新型孵化器和标准厂房、省装备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华为创新中心、北湖科技园四期等平台建设,大力吸引创新创业人才。

  进一步完善中科院(吉林)科技产业创新平台、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共同体功能,加快设立吉林省科技创新研究院,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进一步加强与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运用好“新金贷”特色产品,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强化企业上市服务,推动吉林省首家科创板企业在新区诞生。

  ——创新人才服务,强化环境引力

  高标准举办国家区域创新中心高端论坛,为创新中心建设凝聚智慧、营造氛围。进一步落实党政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协助解决人才子女入学、配偶工作等问题。

  通过盘活国有资产、政府适度提供、提倡社会参与等方式,精心规划建设一批产权型人才公寓,多渠道配置租赁型人才公寓,切实解决人才住房需求。结合“万人助万企”行动,探索实施投资项目“帮办团”、企业家午餐会等新服务举措,进一步提升企业服务水平。

  集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广大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在新区迸发、涌流。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长春新区将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坚定“人才是战略资源”的理念,不断发掘人才“软优势”,致力于“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品质提升和本质化提升,为推动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助力省市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力。(撰稿:盖卓威 耿健 李佳聪 徐笑悦)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