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春创新发展创出“新”“高”
2018-02-23 09:10:32  |  来源:长春日报  |  编辑:田东艳

  原题:长春创新发展创出“新”“高” 2017年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小巨人”企业户数分别是上年的2.7倍和3.9倍,预计技术交易额突破200亿元

  长春日报2月23日讯(记者 陈璟):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吉林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当历史的年轮驶入新时代,长春的创新发展也掀开崭新的篇章。2017年,长春以“一二四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指导,着力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97户、科技型“小巨人”企业261户,分别是上年的2.7倍和3.9倍,预计全年技术交易额突破200亿元,进入全国技术交易活跃区域。

  创新路上果实累累

  2017年4月,一汽解放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智能卡车完成首次开放演示,开创了国内商用车智能驾驶实车演示的先河;10月,中车长客研制的首批美国波士顿橙线地铁车下线,承载着国产轨道交通装备首次登陆美国市场的庄严使命;11月,“吉林一号”视频04、05、06星成功发射入轨,9个小时后便传回首幅影像。

  2018年1月19日,“吉林一号”视频07、08星(“德清一号”和“林业二号”)发射,“吉林一号”星座合作领域突破地域限制……

  科技创新“群星璀璨”,驱动发展“硕果累累”。如今,能够支撑长春经济发展的产业和提供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越来越多。

  “过去,因为焊装技术不过关,我们一直受到发达国家的轻视。如今,我们拥有了自主研发的先进工艺,不但能向国内企业供应整车模具,还开始大量出口。”一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自主创新,他们的产品走出国门,销往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

  在长春,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长光宇航在航空航天先进复合材料方面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完成40多项国家航空航天工程配套项目,近三年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00%;永利激光研制成功的合束激光器为国内首创,近三年销售收入年均增长50%,目前全球仅有永利和英国GSI公司拥有此项技术;金沙数控全自动刹车盘生产线国内自动化市场占有率超过80%,近三年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5%……

  2017年,长春市科技型“小巨人”企业达到665家,主营业务收入预计超过500亿元,其中一大批企业成为国内同行业的排头兵。

  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2017年6月,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全国创新型试点城市进行评估验收。长春市推进的“六个创新”(即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协同创新、平台创新、开放创新、人才机制创新),被国家评估专家组评价为“试点建设特色突出、务实创新、成效显著”。

  为了激发企业的创新热情,长春市启动实施了科技创新主体培育计划,对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小巨人”企业给予10万~20万元后补助支持。实施科技创新“双十工程”、科技创新平台计划、科技创新环境优化计划,超过600户企业能够得到市级科技计划支持。

  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和协同创新体系的构建,也在推动创新快速发展。长春“政产学研用金介”协同创新云平台,集聚了本地1487户科技企业,在线上引进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5万余项、科技成果转化需求10万余项,促进科技人才、科技成果与企业创新需求互动对接。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联合驻长“一院四所四校”组建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已经开始发挥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作用。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新技术、通信产业、装备制造和航天信息产业研发等多个领域的科研成果进入全国乃至世界先进行列。据统计,截至2017年11月底,长春市专利申请量13596件,占全省73.5%;专利授权量6999件,占全省73.4%;发明专利授权量占专利授权总量的30.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

  创新打开希望之窗

  作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长春拥有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卫星应用、光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一大批有优势、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

  人工智能产业领域的翘楚——科大讯飞依托其国际领先的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抢占智能汽车、智慧教育、智慧机器人装备制造等科技前沿高地,释放创新动能。

  装备制造企业的迅速崛起,为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带来发展机遇。2017年1月,省吉客机器人产业集团与韩国现代重工集团牵手,计划在长春兴隆综保区合作建设吉客-现代机器人保税工厂项目。产品覆盖工业机器人、农业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领域,设计年产能2000台。

  长春在卫星应用方面的科研优势也为新兴产业发展打开一扇窗。2017年,长春新区航天信息产业园建设引起长春市关注。总投资54亿元的航天信息产业园一期项目投产后,可年产30颗卫星、200架无人机;二期落成后,将建成能够容纳2000人的创客平台及航天信息服务平台,形成以卫星及无人机研发生产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我们计划2020年实现在轨60颗卫星,对全球任意点的重访周期缩短到半小时以内。”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拟在2030年前实现138颗卫星在轨运行,实现全球任意点10分钟内重访的目标。

  希达电子8500平方米LED显示和照明生产基地内,一块块播放着高清影像的超大LED显示屏散发光芒;科英激光手术设备出口至3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据国内40%市场份额;金赛药业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基因工程制药企业、亚洲最大的重组人生长激素生产企业,将在长春新区再次奏响创新发展强音……新的征程上,长春坚持创新驱动,全力打造国家创新型城市,用创新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构建开放创新型产业体系,加快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助力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新一轮振兴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