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稻浪翻金。近日,随着联合收割机的轰鸣声在田间响起,延吉市1900余公顷水稻进入全面收割期,全市水稻秋收作业正式拉开帷幕。

成熟的稻田铺就金色画卷 供图 延吉市委宣传部
10月21日下午,在朝阳川镇龙盛村,道路两旁的稻田一片金黄,阳光洒在饱满的稻穗上,泛着耀眼的光泽。田间机声隆隆,村民李同鹏正驾驶着联合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稻穗被卷入机器,经过脱粒、清选,金灿灿的稻谷源源不断地倾泻而出。一旁的村民分工协作,忙着装袋、搬运,现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机械化作业绘就丰收图景 供图 延吉市委宣传部
“过去靠人工收割,要忙上一个月,现在机械一上阵,几天就能收完,省时又省力。”李同鹏笑着说。
据龙盛村负责人介绍,今年龙盛村水稻种植面积约216公顷,机械化作业极大提升了秋收效率。近年来,龙盛村不断完善农机配套设施,推广全程机械化操作,助力粮食稳产增收。

脱粒作业 供图 延吉市委宣传部
龙盛村的高效收割,是延吉市农业机械化推进的一个缩影。今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达1913公顷,水稻收割机保有量超过120台。从育秧、插秧到收割、脱粒,除少量地形复杂的小块地外,全程机械化已覆盖所有主产区,机械化覆盖率接近100%。预计到11月初,全市水稻收割工作将全面完成。
与此同时,全市其他秋粮作物收获也在有序推进。目前,全市2835公顷大豆收割工作已全部结束,12579公顷玉米陆续进入收割期。农户们正抢抓晴好天气,加紧作业,确保颗粒归仓,为全年粮食丰收画上圆满句号。
一望无际的稻田铺展出金色的希望,隆隆的机声奏响丰收的乐章。延吉大地正用辛勤和汗水,谱写着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文 金洪石)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