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为了吃饱肚子参军的少年,到为了民族尊严抗击外敌的战士;从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英雄,到退役后默默无闻继续奉献的老人……他用一生行动证明,无论何时何地,军人永远把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就是抗战老兵朱开富,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岁月静好,甘愿默默无闻、深藏功名。
抗战老兵朱开富 摄影 李强
朱开富出生于1928年1月,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人。16岁时为了吃饱饭、不受人欺负,他报名参军并在工兵连担任通信兵,曾在云南蒙自、屏边一带驻防,和战友们一起参与抗击侵略者的战斗。“只有把侵略者赶出中国,老百姓才会有好日子过。”从那时起,朱开富便坚定了保家卫国的信念。
不久后,朱开富和战友们接到新命令:驻守一座海岛。林中荆棘丛生、野兽出没,每一步都充满危险,部队途中伤亡较大,不少战友倒在了行军的路上。“亲眼看到很多战友倒在丛林里,我心里也怕,但当时就一个想法,任务必须完成。”朱开富和战友们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抵达目的地。到达海岛后,面对强行登陆的敌军,他们毫不退缩,奋起抵抗,多次击退敌人。“正是因为我们敢拼命、舍生忘死,才一次次击退敌人,让敌人看到我们是不好惹的,是不服输的!”朱开富和战友们用鲜血捍卫了国家的尊严。
1946年,朱开富所在部队改编,他被派到东北军政大学辽东分校学习,更加坚定了为人民而战的信念。毕业后,他和战友们在呼兰县一带与敌人展开游击斗争;辽沈战役期间,朱开富被分派到刚起义的60军担任营教导员。“思想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把大家团结在一起,让大伙明白,打胜仗才能有好日子过。”朱开富在教导员岗位上兢兢业业,和战友们一起完成了重大任务。
1950年,朱开富和战友们奔赴抗美援朝战场。他所在的部队遭遇敌军重坦克营袭击。当时,敌人的坦克和装甲车堵在公路两端,我军多次冲锋送炸药包都没有成功,只能绕路转移。转移时,部队从前卫变成后卫,副营长在前线指挥撤不下来,副教导员负责收容伤员,整个营只剩朱开富一个干部。他带着剩下的几个连继续前进,并和兄弟部队一起卡住敌人退路,硬是用手榴弹把敌军坦克部队“啃”了下来。
让朱开富最难忘的还是白云山阻击战,那场战役打了11天11夜。敌人为夺取白云山,发动了火海战术,向阵地上倾泻着重磅炸弹、凝固汽油弹。我军伤亡惨重仍死战不退,朱开富也是九死一生。朱开富回忆道:“整个炮轰之后再狂轰滥炸,汽油弹下来,把整个山上的树木烧平了,什么都烧了。”朱开富所在团和兄弟部队3000多人,硬扛住了25000多名敌人的轮番进攻,有的连队整连打光了,预备队也拼没了,但阵地始终没丢。“与阵地共存亡——这是我们团最响亮的口号!”朱开富说,“‘白云山团’的战旗是战友们的血染红的,白云山上每一寸阵土地都埋着烈士的忠骨。”
1955年,朱开富随部队回国。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他前往某步兵学校学习三年,继续为国家和人民服务。自1958年起,朱开富先后任团政治处副主任、师训练队政委等职,荣立大功一次,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解放勋章”和“朝鲜民主共和国三级独立勋章”。2015年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并于1989年离休,离休前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工会主席。
“当年敌机炮弹离我头顶只差半寸……我活下来很幸运,有机会替战友们看看这盛世。”面对年轻一代,他留下了最朴素的箴言,“敢拼刺刀的精神,让中国人挺起了脊梁。现在不用真拼刺刀,但学习、工作还要有这股气——困难面前不低头,危急时刻敢担当。”(文 崔释远)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