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00000只!!!
三月的吉林大地尚裹银装,长春市农安县西部的波罗湖却已苏醒。
近日,当人们踏入这片被誉为“长春之肾”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睹冰面初融的湖湾处,数万只候鸟正以翩跹之姿书写着春日的序章。
冰湖之上 生灵共舞
晨光中,冰面如破碎的琉璃倒映着蓝天。东方白鹳舒展雪羽,红喙轻点冰隙间的冻鱼;白头鹤与白枕鹤成双结对,在浅水区啄食新生的草根,轻盈的身影掠过淡绿的苔痕。豆雁群如黑色的云朵掠过尚未完全解冻的湖心,惊起的涟漪里,绿头鸭与赤麻鸭正追逐着游弋的小鱼。农田边缘,花脸鸭与普通秋沙鸭低头啄食遗落的玉米粒,斑斓的羽色在残雪中跳跃,宛如打翻的调色盘。它们时飞时落,时打时闹,时静时叫,在保护良好的波罗湖上奏响着一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生态画卷。
生态密码 湿地守护者
“今年首批候鸟比往年早到十余天。”保护区保护科科长于立彬举着望远镜,目光追随着天际的雁群,“气候波动与迁飞路线的食物补给,让这些精灵调整了行程。”数据显示,目前已有10万余只候鸟在此驻足,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头鹤1000多只,白枕鹤300多只,东方白鹳45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花脸鸭突破1200只,小天鹅50只、斑头秋沙鸭15只。为守护这场生命的盛宴,保护区启用了无人机巡航与红外相机全天候监测,织就严密的生态防护网。
生命交响 续写华章
暮色渐染时,湖面蒸腾起淡紫色的雾气。归巢的雁群在霞光中掠过芦苇荡,此起彼伏的鸟鸣与冰层开裂的脆响交织,奏响自然的协奏曲。这片24915公顷的湿地,不仅是迁徙大军的 “能量补给站”,更以其完整的湖泊生态系统,滋养着这里的万物生灵。
据悉,随着4月中旬冰面完全消融,波罗湖将迎来迁徙高峰。当我们的镜头记录下这跨越山海的生命奇迹,也见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永恒命题——在这片北国湿地,每一声鸟鸣都是对生态保护最动人的赞歌。(记者 李志明 通讯员 赵冷冰 摄)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