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虎豹乐园”开在哪 “寻虎觅豹”有多难 “与虎为邻”是啥人 “路遇猛虎”怎么办 原来它是这样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由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的监测相机拍摄到的野生东北虎(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2021年10月12日,在云南昆明召开的《生物多样性》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我国首批5个国家公园名单正式公布。横跨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下称虎豹公园)跻身其中。
在农历虎年到来之际,记者梳理出公众对虎豹公园关心、关注的热点话题,并深入虎豹公园辖区内进行实地采访,为您还原现实中的东北虎豹公园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
虎豹公园在哪?面积有多大?我国野生东北虎的数量有多少?
虎豹公园横跨吉林、黑龙江两省,规划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黑龙江省占公园总面积的32.05%,吉林省则占67.95%,这里是我国东北虎、东北豹历史天然分布区和唯一具有野生定居种群和繁殖家族的地区。
1.4万平方公里是个什么概念?对比而言,四川省成都市的总面积为1.43万平方公里,虎豹公园的面积比成都市略小一些。
东北虎,又叫西伯利亚虎,是重要的虎亚种之一,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远东和我国东北林区,被列为“世界十大濒危动物之一”。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猫科动物专家组成员冯利民介绍,一百多年前,我国东北林区曾出现过“众山皆有虎”的盛况,但进入20世纪后,由于人为活动的增加,森林被砍伐,东北虎豹种群萎缩。
在1998年至1999年进行的中俄美三国专家联合调查中,仅发现少量东北虎豹的痕迹,判断当时中国境内东北虎仅存12只到16只、东北豹7只到12只。
“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逐步停止了森林砍伐,同时严惩盗猎,重视植被恢复,建立自然保护地,东北虎豹栖息地生态环境逐步改善,野生种群得到恢复。”冯利民说。
北师大虎豹研究团队发现,2014年到2015年,游走于中俄边境保护地的东北虎至少38只,东北豹至少91只。在这个区域的北部是湿地和铁路、公路等人类生活设施,东部和南部毗邻海洋,百余只东北虎豹拥挤在不到4000平方公里的狭长地带,这里成了它们的生存孤岛。如果不开辟西进中国之路,这支野生东北虎豹种群将面临崩溃。
2017年,我国决定在这一区域设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当年8月19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由国家林草局垂直管理。
试点以来,虎豹公园管理局会同两省政府,建立了央地协同工作机制,构建了试点工作保障体系,在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统筹治理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最新数据显示,野生东北虎豹的数量由试点之初的27只和42只分别增长至50只和60只,监测到新繁殖幼虎10只以上、幼豹7只以上,呈现向中国内陆扩散趋势。
管好这么大的虎豹公园,有没有新奇科技加持?
作为旗舰物种的野生东北虎豹,它们的存在是生态系统健康的标志。吸引野生东北虎豹回归,前提是给它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生存环境,这就需要大量人力保护和科技赋能。
“通讯靠吼,交通靠走,防寒靠抖”是试点前生态学家和巡护员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当时,有限的技术条件耗费了科研团队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收效甚微。
2018年2月,国家林草局东北虎豹监测与研究中心在北京师范大学挂牌。当年,北师大投资约一千万元,在虎豹公园内的500平方公里开始了“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系统的初步试验,集成现代通讯、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高科技手段,实现对东北虎豹、野生动物以及人类活动信息和动态的实时监测。
小规模试验成功后,中央财政陆续投入了约5亿元人民币,扩大了这个系统的使用范围。如今,在虎豹公园范围内,已经安装了近3万台红外相机,覆盖面积1.2万平方公里。这套被称作“天地空”一体化自然资源监测和管理的系统,是全球唯一一个能够实现国家公园大面积全覆盖的实时监测系统,不仅可以联网完成高清图像和视频实时回传,还能做到土壤、水质、空气等传感器的生态因子采集回传。
以前需耗费一年的数据采集工作量缩减到一天,科研人员摆脱了与老虎的“时差”。“这对我们的科研方法来说是一个巨大改变。”冯利民说。截至目前,这套系统已经获得了超过800万条视频数据,其中东北虎豹的视频数据2万多条。
东北虎“奶爸”们平时是怎么保护老虎的?
虽然有了科技助力,但是大量的日常巡山巡护、清山清套等自然资源管护工作还是需要大量巡护人员靠脚力和体力去完成。
就拿反盗猎这项工作来说,试点期间,虎豹局下设各分局共开展反盗猎巡护4.62万次,反盗猎巡护里程20.61万公里,清理猎套猎具1万余个,猎套遇见率较试点前降低97.51%,人为干扰显著降低,反盗猎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同时构建了全局统一的SMART巡护管理数据库,建立林场—分局—管理局信息管理架构,实现数据库终端扁平化接入,巡护数据整体化分析。
今年40岁的李冬伟就是众多巡护员中的一员,他生活在位于中朝俄交界处的吉林省珲春市。2012年,在家务农的他加入了当地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队伍,2020年底正式成为珲春市林业局巡护队队长。
从事巡护工作以来,李冬伟和同事们共清除一万多个钢丝套、兽夹等捕猎工具,多次协助抓获违法盗猎人员。“一天走上10公里是巡护员的常态。”他说。
目前,李冬伟已通过多种形式组织招募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400多人,这其中不乏一些年逾古稀、年轻时曾进山打过猎、熟悉山林地形和野兽习性的老猎人。但更让李冬伟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愿意加入东北虎保护工作中。
和东北虎做邻居的都是什么人?生活受到影响吗?
横跨两省、6个县市,包含了22个乡镇,107个行政村的虎豹公园内生活着9万多名原住居民。在试点推进过程中,谋求人与虎豹的共赢局面成为重中之重。为此,虎豹公园管理局聚焦实现“两个方向”和“一个平衡点”,即为东北虎豹提供良好生态环境,实现原住居民和谐生存,然后在人与虎豹中间找到平衡点。
在虎豹公园区域内的村屯路口,进山通道处,都会看到明显警示标志和标语。“通过严密的管控,现在进山的人越来越少,为野生动物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越来越多的动物慢慢靠近人的活动区域。”虎豹公园管理局汪清分局副局长高延民说。
同时,虎豹公园体制试点区出台多个文件,确定突发事件规范化处置流程。试点区还建立了虎豹公园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组建了应急处置专家团队,妥善处理了多起突发事件,去年在黑龙江发生的“完达山1号”事件就是其中一例。
2021年4月下旬,一只雄性野生东北虎闯入黑龙江省密山市村庄,并造成1人轻伤。经多方通力合作,该虎被成功救护后,被命名为“完达山1号”。
为帮助当地居民掌握防范人虎冲突的基本常识,试点期间还开展了大量宣教活动。如今,拥抱虎豹,和谐共存已成为人们心中的共识。
在试点区内生活的社区居民世代居住在此,以农、林、牧为主业。老虎下山,人为虎让路,但这些人的生计怎么办?“试点期间,区内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从事森林管护工作,人均年增收1万元。”虎豹公园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在保护优先的原则下,该局利用生态体验、特许经营、第三产业等方式,促使区内初步形成了以黑木耳、蓝莓、桑黄等为代表的种植业,以黄牛圈养为代表的养殖业和以绿色生态游、红色文化游为代表的旅游业等绿色支柱产业。
饿急了的东北虎要是吃了牲畜怎么办?
生态向好,野兽增多,成果喜人。与此同时,虎豹吃牲口、毁农田等人虎之间的“官司”也随之而来。经多年努力,虎豹公园方面已实现对域内野生动物造成的损害100%赔付。
不过,这项补偿若仅靠国家财政支付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虎豹公园探索引入了商业保险机制。保险公司推出涵盖人身损害、家畜家禽损失、农作物损害、经济作物损害等专属产品,并开通绿色通道,加快理赔速度。
2021年12月,虎豹公园首次向因野生动物肇事而蒙受损失的居民发放了国家政府性补偿资金。在2020年至2021年度,这项资金总额就达714万元。
让黄牛下山,请老虎归山。虎豹公园里的原住居民高度依赖黄牛养殖等传统产业,其经营活动对东北虎豹栖息地连通性造成一定影响。从试点之初,政府部门就开始倡导以山下圈养的方式替代山上放养。国家林草局积极探索虎豹公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途径,多措并举推动黄牛下山,支持引导园区内黄牛产业转型升级。
能去虎豹公园旅游吗?假如遇到了老虎怎么办?
过去,在林子里遇到东北虎是人们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在虎豹公园区域内发生人虎相遇事件已不再是新闻。远的不说,就在今年元旦以来,位于虎豹公园核心区的吉林珲春、汪清林区内就发生了四五起人虎相遇事件。当事人将拍摄到的视频上传网络,引发网民关注。
前不久,冯利民收到了一条微信好友申请,后来得知,两位在网上看到遇虎视频的南方朋友专程赶到珲春,进山寻虎,想在虎年沾沾老虎的喜气。此举,让冯利民心存担忧。
对此,虎豹公园管理局提醒广大网友,在“虎年遇虎”的幸运欣喜之余,切勿忽略人身安全。虎豹是猛兽,切勿去围观,如非属必要,切莫擅入山。
但是,如果真的在山林中遇到野生东北虎怎么办?2020年7月,虎豹公园管理局联合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的相关专家总结多年野生动物保护实践经验,对外发布了《人虎冲突应对社区指南》,以指导保护工作者和社区群众用科学的方法降低人虎冲突。
“在万不得已需要进入此类区域时,必须做好以下防范措施:至少三人结伴同行,并避开老虎频繁活动的清晨、黄昏时间段。携带能够制造巨大噪音的工具,例如口哨、金属桶和鞭炮等。不要在森林中蹲伏,因为人蹲着看起来更像老虎的猎物……”
吉林省虎豹专家组专家表示,随着野生东北虎豹数量增加,以及人们保护野生东北虎豹的意识增强,《人虎冲突应对社区指南》能够帮助人们更科学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人虎相遇或人虎冲突。(记者 高楠、邵美琦、司晓帅)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