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特色产业    |    市州新闻    

吉林省积极探索申办2028年冬青奥会
2021-10-29 11:00:30来源:长春晚报责编:尹红燕

  原标题:《吉林省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发布这是全国完成的首个省级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根据规划——我省积极探索申办2028年冬青奥会

  吉林省具有发展冰雪产业的独特优势,10月28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吉林省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新闻发布会,详细解读了规划的具体内容。长春晚报记者从会上获悉,根据规划,到2025年,全省冰雪产业计划总规模达到2500亿,将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的国际冰雪旅游胜地。据悉,这是全国完成的第一个省级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规划将创新构建综合保障体系,探索将“冰天雪地”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

  关于旅游产业

  总收入将达万亿级规模

  《规划》明确了吉林省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根据吉林省“十四五规划”,吉林要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发展新动能、新引擎。为此,提出用5到10年时间,旅游产业总收入达到万亿级规模。

  到2025年,全省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初步建立,产业总规模达到2500亿,成为世界知名的国际冰雪旅游胜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重要承载区;到2035年,冰雪产业消费链供应链转型升级,向价值链的中高端靠拢,国际产业合作深化,成为寒地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我省将打造国际冰雪旅游消费中心,加快新建或提升一批滑雪度假综合体、冰雪小镇,培育若干世界一流的滑雪度假综合体和四季旅游目的地,提升中小型滑雪场发展水平,培育1~2家接待量超100万人次、5家超50万人次、10家超20万人次的滑雪场,发展更多冬季综合性康养项目、冰主题文旅项目、冰雪乡村旅游点等。

  到2025年,冬季旅游接待人次达到1.2亿,冰雪文化旅游总收入达到2200亿元。

  引进更多国际冰雪赛事,打造本土冰雪赛事品牌。到2025年,全省冰雪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240亿,滑雪场数量达到100座。打造一批国际国内冰雪赛事品牌和专业队伍。到2035年,全省实现全民参与冰雪运动。冰雪竞技运动水平全国领先,成为世界级冰雪运动高地。

  关于内外联动

  将构建“京张吉”冰雪圈

  目前,我省正会同辽宁、黑龙江和内蒙古编制《东北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共同打造东北冰雪旅游精品线路,共同承办申办重大国际性冰雪赛事。

  我省与北京冬奥组委、北京市政府、天津市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将冰雪合作作为重要内容。下一步,我省将构建“京张吉”冰雪圈,打造产业联盟,依托“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京张吉”体育文化旅游圈。

  关于基础设施

  加快建设长春都市圈环线

  我省将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公路方面,加快建设长春都市圈环线和抵边高速公路,提质升级重点区域国省干线,打造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到2025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000公里以上,实现县(市)全覆盖,基本形成“五纵四射三横两环”高速网络。

  铁路方面,推进敦白客运专线联调联试,年底前开通运营。加快沈白高铁建设,2025年年底前竣工通车。争取将敦化至牡丹江高铁列入国家铁路发展"十四五"规划,尽早启动项目前期。上述三条高铁建成后,我省东部地区将实现南北双向联通全国高铁网。

  在机场方面,加快推进长春机场三期扩建工程。

  关于冰雪运动

  积极探索申办2028年冬青奥会

  冰雪运动规划是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冰雪竞技运动水平方面,至2025年,我省冰雪运动全面布局,争取实现冬奥会7大项15分项109小项全覆盖。至2035年,冰雪竞技运动水平全国领先,具备在冬奥会及重大国际赛事上争金夺银的实力。在大众冰雪运动普及方面,至2025年,全省参与冰雪运动人数超过1000万;至2035年,实现全民参与冰雪运动,参与冰雪运动人数达到1500万。

  冰雪场地设施实现高质量发展,至2025年,各类滑雪场数量达到100座、室内滑冰馆20座;至2035年,各类滑雪场数量达到120座,室内滑冰馆30座,为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大力引进国际高端赛事,精心组织举办国际滑联世界杯赛、国际雪联世界杯赛、中国冰雪汽车拉力赛、“中俄青少年冬季运动会”等100余项高端冰雪系列赛事。积极探索申办2028年冬青奥会,进一步提升吉林冰雪全球美誉度和影响力。(长春晚报记者 李德庆 实习生 翟硕)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