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从树品牌、兴贸易、拓眼界,到强产业、促开放、聚人心,回眸七届中国·公主岭玉米产业博览会,“获得感”一直在持续增强——展会“搭台”释放“叠加效应”
“中国玉米之乡”命名仪式暨首届中国·公主岭玉米节开幕。(资料图片)
第二届中国玉米产业博览会项目签约现场。崔维利摄(资料图片)
第六届中国玉米产业博览会创意特色农品展馆内人气爆棚。崔维利摄(资料图片)
2011年,一个以玉米为主题的“节日”——中国·公主岭玉米产业博览会应运而生,成为全国唯一的专业性玉米产业展会。由此,玉米登上舞台中央成为耀眼夺目的“主角”。
借助展会平台,公主岭以玉米为根,通过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思路,创出品牌,抢占市场,推动产业科学发展,强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确保公主岭在玉米产业的领军地位,让“公主故里”潇洒地走向全国,拥抱世界。
盘点历届玉米博览会集聚的六大效应,几分喜悦、几分豪迈。且采访且思考,记者忽然对“行下春风有秋雨”有了灵犀一悟:是啊,没有七届博览会的“接力冲刺”,何来如今的簇新局面!
效应一:树品牌
擦亮玉米之乡“金字招牌”
公主岭地处松辽平原腹地,北纬43°的阳光洒满这片孕育希望的黑土地。这里是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的核心区域,玉米产量高、质量好,总产、单产、商品量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
2011年,公主岭市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玉米之乡”,肩负起民族玉米产业发展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玉米产业开发潜力巨大,产业升级任重道远。“中国玉米之乡”这块得天独厚的“金字招牌”是大自然的宝贵馈赠,为了让它叫响全国、走向世界,七届玉米产业博览会功不可没。
以展会为“重要窗口”,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推介域内优秀的玉米产品、玉米企业和优质农产品品牌,借助各类媒体平台第一时间发布“岭城声音”、讲好“展会故事”、传播“玉米文化”,将“中国玉米之乡”作为“第一品牌”来锻造,不断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其成为一张“最亮名片”,让世界了解公主岭,让公主岭走向世界。
将“品牌化”发展理念贯穿展会始终,成功发布公主岭玉米区域公用品牌,进一步提升了玉米产业竞争力。以品牌提升质量,以品牌引领消费,公主岭市“三品一标”产品逐年增加,已成功注册“公主岭玉米”“公主岭大米”“公主岭油豆角”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市农产品品牌中国驰名商标2件、吉林省著名商标16件;有机食品企业10家、产品23个,绿色食品企业9家、产品22个。
效应二:兴贸易
锻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资源变资本,玉米变黄金。七届玉米博览会搭台,有效促进了区域间经贸互动,一批前景好、效益高的大项目、好项目扎堆入驻,合力唱响“玉米经济”,不断把玉米的资源优势、品质优势转化为项目优势和经济优势,锻造出公主岭新的经济“增长极”。
2011年——首届中国·公主岭玉米节隆重启幕,18个省市60余家大企业、大集团200余人来公主岭参与经贸交流活动,涉及玉米深加工、农机制造、生化农药等方面的15个投资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55.8亿元;同年12月16日,首届中国·公主岭玉米产业博览会开幕,共邀请参展企业155家,展出产品83大类、1000余种产品,全国几十家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科研成果也联袂展出,来自国内外430余家玉米项目投资单位、大型经销商、批发市场等莅临博览会参观、洽谈、采购。
2014年——第二届中国玉米产业博览会瞄准玉米全株产业链进行重点招商,签约16个项目,涉及玉米贸易、种业加工、农副产品、玉米精深加工及相关加工机械等多方面,总投资85亿元,实现产值245亿元。
2015年——第三届中国玉米产业博览会期间,共签约26个项目,引资总额35.2亿元。同时,公主岭市政府与吉林农业大学签署双向合作协议,与吉林省农科院签署共同建设中国玉米种业硅谷战略合作协议;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与中农大康科技有限公司就特种玉米加工项目签约。
2016年——第四届中国玉米产业博览会上共签约10个项目,从先进的种植技术到基于种植规模前提下的特种养殖,从产品交易平台到互联网+,从农产品加工到农业资源综合利用,从金融支持到资金管理,直至新型城镇化规划建设,构成了完整产业链条。
2017年——中国玉米食品产业高峰论坛上,首次开通天猫公主岭玉米官方旗舰店,消费者在天猫首页搜索公主岭玉米官方旗舰店,便可直接购买公主岭玉米,开启了公主岭玉米新零售模式。仅在启动仪式当天上午,公主岭玉米官方旗舰店访客数就超过3.9万人次,支付订单2万单,交易金额达81万元。
2018年——第六届中国·公主岭玉米产业博览会最大的经贸合作亮点,莫过于首次与公主岭市对口合作城市浙江衢州的“牵手”,来自衢州的12家企业带来一批极具地方特色的产品,引得市民们纷纷围观选购。公主岭的凤至牌大米、黄金米、金丝面、玉米碴和鲜食玉米等农产品,也相继落户衢州东方粮食电商产业园,并以产业园为平台,向四外辐射。
2020年——第七届中国·公主岭玉米产业博览会上,围绕“鲜食玉米”这一全新领域,展开了一系列重要经贸交流活动,年加工2000万穗真空包装玉米、年产1500万穗鲜食玉米等一批项目成功落户岭城。
效应三:拓眼界
“学术碰撞”汇聚“前沿力量”
历时十年,七届博览会,七大主题,七场玉米产业领域最前沿的“华山论剑”,犹如一块巨大的“磁石”,引进“外脑”补“短板”,引进新理念淘汰“旧思想”,引进新模式摒弃“老路子”,使公主岭成为先进思想、前沿技术、高端人才汇聚的“洼地”。
聚焦“科技创新与玉米经济”,邀请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名誉会长、资深粮食问题专家白美清等4位专家,围绕玉米产业发展趋势、玉米产业政策、玉米深加工技术、产业投资方向、公主岭市玉米产业发展等方面发表主旨演讲,研判公主岭玉米产业发展趋势,展望和玉米产业发展前景,为公主岭玉米经济把脉定向。
聚焦“做强玉米经济加快转型升级”,邀请到国家相关行业组织、国内大型玉米加工或贸易企业、期货公司、企业代表,以及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玉米产业发展趋势、玉米产业政策、玉米深加工技术、产业投资方向、公主岭市玉米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专家的独到见解,为公主岭玉米产业指明了方向,也让前来参加高端论坛的300余人获益匪浅。
聚焦“打造玉米种业硅谷”,专家们在种子硅谷设计方案、种子产业化等方面献计献策,指出公主岭要充分利用“中国玉米之乡”品牌的历史积淀,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基础配套服务、开辟绿色通道等措施,把国内相关的名企吸引到公主岭,形成种业硅谷。
聚焦“做强玉米食品产业、引领吉林省玉米经济突围”,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胡小松等5位专家,围绕传统的甜玉米食品加工与现代化高新技术相结合、提升鲜食玉米经济附加值、推动玉米主食化、未来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趋势分析等方面,为公主岭把脉献策。
聚焦“做强玉米食品产业,打造玉米之乡品牌”,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国投生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岳国君等3位行业专家,深入阐述玉米全产业链研发、玉米食品化发展前景、公主岭玉米区域公用品牌创建,以及发展规划等内容。
效应四:强产业
迈向玉米“全链”高效化
公主岭市以玉米产业博览会为载体,一棵全方位、多层次的玉米“产业树”在这里茁壮成长,推动全市玉米产业由单一化发展逐步向“全链”高效化迈进。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公主岭市充分发挥地处全国春玉米区种子生产和交易的核心地带,集中力量发展种业,打造全国种业发展核心地,成为全省乃至东北三省的种子集散地和交流中心,种子企业的数量、规模和效益都位于全省前列,实现了种子本土产业化。目前,种子生产企业46家,年生产量达1.16亿斤以上,全市种子经营业户达600多家,年经营种子9000万斤以上,年销售额达10亿元以上。
以玉米全株产业链为切入点,在全株利用上作文章。发展壮大玉米生产加工,已经形成了以中粮玉米生化、黄龙玉米淀粉、祥裕玉米食品等著名玉米加工企业为主体的玉米生产加工集群。同时,通过机械粉碎实现了根茬还田;玉米秸秆一部分加工成为饲料,一部分加工成为燃料,大部分秋季机械打捆后转入秸秆发电厂;玉米芯成为药用原料;玉米皮成为编织工艺品原料;玉米须成为“龙须茶”企业紧俏的加工原料,流向大健康市场。
建设玉米食品产业园,成立鲜食玉米产业联盟,不断扩大玉米食品产业影响力,推动玉米主食化进程。目前,全市鲜食玉米基地发展到6.1万亩,年可生产鲜食玉米2亿穗,产值达10亿元以上,带动农民增收2000万元以上。形成了以农嫂、德乐、祥裕、吉农绿色等规模企业为龙头的鲜食玉米产业集群。
创新产业融合机制,促进三产深度融合化发展。形成了以农嫂、德乐公司为代表的鲜食玉米“基地种植+产品加工+电商营销”全产业链发展,以坤圣园、大岭君子兰基地、恒通生态园区为代表的“农业种植+休闲观光+订单销售”农旅结合发展,以双清湖、大龙山文化园、二十家满族文化园为代表的生态旅游观光等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链互补融合,为产业兴旺注入强大动力。公主岭先后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效应五:促开放
提升“玉米经济”外向度
对公主岭而言,更广阔的发展源自开放,而玉米产业博览会恰恰成为一座绝佳的“桥梁”,前沿的科技引领,坚实的产业基础,充分的经贸交流,有效提升了“玉米经济”的外向度,铸就了“公主岭玉米”与世界接轨的豪情,一大批行业领军企业纷纷走出国门,踏上了更加广阔的合作平台。
吉林省农嫂食品有限公司作为甜玉米生产的龙头企业,年加工甜糯玉米达1亿穗,生产的玉米穗、玉米段、玉米粒,以优良的品质和良好的信誉占领国内外市场,50%以上的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
吉林祥裕食品有限公司加工工艺完全引进美国FDA和USDA生产工艺的标准,生产的甜玉米粒罐头、甜玉米羹罐头、甜玉米汁饮料、甜玉米真空穗等甜玉米产品,以品牌优势打入国际市场,30%的产品出口日本和中东地区。
吉林吉农高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吉林省首家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曾被确定为奥运会、残奥会供应速冻甜玉米粒全国唯一供应商。以高端技术和研发手段,成为百胜集团的供应商,并且成为肯德基、必胜客等跨国连锁餐厅的“座上宾”。
效应六:聚人心
让“玉米文化”持续升温
物以稀为贵,却也不尽然,公主岭漫山遍野的玉米同样珍贵。珍贵的不仅是“食用性”——当口粮、做淀粉;也不仅是实用性——能加工成3000多种工业产品;其珍贵还在于不断升温的“玉米文化”——蕴含在一颗颗小小玉米粒中的精神和品格。
顽强的生命力——玉米的生命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春芽秋果,覆雪寒冰,第二年却又是一个轮回;割秸去根,取粒弃芯,根芯化作肥料仍然护着生命。老辈人常说:“见缝儿就能长玉米。”玉米不骄不躁,只要有适宜的光照和水分,就能稳稳当当地天天有长进;玉米不憨不犟,总是顺应着环境而调整自己,或高一点儿,或矮一点儿,或胖一点儿,或瘦一点儿,临到末了,总要给你一个棒。
巨大的亲和力——玉米不挑剔邻居,和谁都能友好相处。它可以长在树丛间,长在稻田旁,长在房山头;可以与豆类间种,与植物套种,藤蔓缠身仍自得其乐。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并行而不相悖。”玉米长于合作,与白面相揉,味道独特;与蔬菜同煮,营养不菲。玉米深加工产品可以广泛应用于纺织、汽车、医药、食品、材料等各个行业,和谁也不犯相。
非凡的奉献力——玉米全身是宝,新词儿叫“全株利用”。黄橙橙的籽粒自不必说,就是那最不起眼的秸秆,也被用来发电,燃烧后还能制成钾肥;如果直接还田,就默默地为明年的丰收出力了。说起“作贡献”玉米真是使出浑身解数,玉米可以制成的产品数不胜数,就连最贴身的玉米须都献出来制成茶叶,用来遮风挡雨的玉米叶可以做成贴画。
君子之风看玉米,玉米精神耀岭城。如今,玉米质朴的精神底色,正成为公主岭人的精神标识、品格烙印,外化于形象,内化于追求,同样生生不息。历经千百年的岁月沉淀,凭借七届玉米产业博览会的“洗礼”,玉米文化在“中国玉米之乡”这片热土上孕育生发、传播开来。(记者 崔维利 王纪佳)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