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风貌塑造——让吉林既有“颜值”更有“温度”
来源:吉林日报  |  2025-11-25 12:54:51

  如何让城市既有“颜值”更有“温度”?核心在于融合自然肌理与人文底蕴。

  近年来,吉林全省各城市以街道景观提升、公共空间优化、建筑风格协调整合为抓手,在守护老街区烟火气息与历史风貌的基础上,持续加大绿色生态建设投入,着力实现功能实用性与审美统一性的有机平衡,让城市真正成为可触摸、可共鸣的温暖“生活港湾”。

  污水治理攻坚见效,黑臭水体动态清零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锚定“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治理目标,全面开展城市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排查整治和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持续提升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效能。

  在设施建设方面,“十四五”以来,全省新改扩建城市污水处理厂29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28.8万立方米/日,建设改造城市污水管网2589公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77%,雨污分流占比达86.5%。

  在提升行业管理方面,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编制印发《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评价标准》等一系列标准文件,提供坚实技术支撑。同时,加大技术帮扶,今年以来累计出动帮扶人员86人次、行程1.3万余公里,帮扶42个县市,对污水处理各环节进行系统梳理,推动行业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在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方面,对城市水体进行全覆盖排查,对黑臭水体实施精准治理,2022—2023年,会同相关部门对城市黑臭水体现场踏查督导30余次,邀请省内外行业专家对治理方案进行技术把关,并派驻专家对重点水体“驻点式”帮扶。2023年底前全省消除地级城市黑臭水体100处,县级城市黑臭水体4处,实现城市黑臭水体动态清零,提前两年完成国家任务。

  园林绿化提质增量,绿色福祉惠及全民

  “口袋公园”精致小巧,“小微绿地”特色鲜明……近年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通过城市绿化提升行动持续推动绿量增加与品质提升。吉林省城市建成区绿地率39.52%、绿化覆盖率43.16%,长春、吉林、梅河口等15个城市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形成一批具有吉林特色的生态建设标杆。

  “口袋公园”串起百姓幸福生活。自2022年启动建设“口袋公园”“小微绿地”以来,全省累计建成1105处“口袋公园”,总面积达245.7万平方米,这些散落在城市街角、社区周边的绿色空间,配备健身器材、休闲座椅等便民设施,成为市民运动健身、邻里互动、亲子游乐的“幸福园”,让“微空间”发挥“大效益”。

  城市绿道编织生态休闲网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指导各地编制《绿道专项规划》,以绿道为纽带串联公园绿地、景点景区、河湖水系等各类公共空间,同步完善标识指引、休憩、厕所等配套设施。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绿道2987公里。

  绿地开放共享拓展生态惠民空间。长春、四平、大安入选住建部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城市,为全省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2025年,全省134个城市公园积极推进绿地开放共享,累计开放共享绿地面积达382公顷,实现市县全覆盖。

  历史文脉保护传承,城市底蕴愈发厚重

  城市更新,该如何保留独特底蕴?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贯穿城乡建设全过程,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和最小干预原则,构建起系统完整的保护传承工作格局。

  普查扩容,让文化遗产“应保尽保”。通过历史文化资源普查调查,将体现吉林城市特定发展阶段、反映重要历史事件、凝聚公众情感记忆和时代记忆的历史文化资源纳入保护名录。目前,全省共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座、历史文化名镇2个、历史文化名村1个、传统村落23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3个、历史文化名村2个、传统村落32个,历史文化街区9片,历史建筑418处。历史建筑数量是10年前的4倍,所有市县均批准公布历史建筑。

  制度筑基,为保护传承“立规护航”。在规划层面上,制订《吉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十四五”规划》《吉林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2023—2035年)》,为中长期工作提供科学指引。在制度执行上,建立省、市、县三级住建部门向本级党委专题报告年度工作的制度,压实保护责任,指导长春市出台名城保护条例、吉林市制定历史建筑管理办法。

  活化利用,让老建筑“焕发生机”。制定《吉林省历史建筑修缮技术导则》,对历史建筑修缮全流程提出明确技术要求。目前已完成30处历史建筑修缮工程,一批承载城市记忆的地标重焕光彩。长春南广场历史文化街区北京大街西地块与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焕新开街,老街区的烟火气与历史感交融共生;人民广场经过升级改造重新开放,成为市民休闲打卡的新去处;双辽市郑铁俱乐部通过功能转型,变身为党建活动中心,让历史空间在新时代发挥新价值。

  城市风貌塑造,从来不是单一维度的美化,而是一场自然、文化与生活的深度交融。未来,吉林省将继续以匠心雕琢细节、以初心回应期盼,让绿色更浓郁、文脉更绵长、生活更便捷,让城市成为人人向往的宜居高地、幸福家园。(文 聂芳芳)

编辑:蒋硕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