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美铁路·沈白高铁”网上重大主题宣传活动走进白山。沿着沈白高铁规划线路的指引,探访团深入白山腹地,在生态秘境中感受自然馈赠,在文化遗存中触摸历史脉络,在文旅融合场景中见证发展活力,解锁这座边城在高铁时代的独特魅力。

三道沟镇浑江边 摄影 王筱西
生态底色:林海与江河的自然馈赠
在长白山森林生态保护区,连片的林海如绿色浪潮铺展至天际,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远超城市均值,深吸一口满是草木清香。作为沈白高铁沿线的“生态地标”,保护区的原始风貌将随着高铁开通被更多人知晓。

长白山天池 摄影 王筱西

长白山盘山路 摄影 王筱西
在白山市浑江区三道沟镇,探访团现场观摩了放排文化展示。这项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老技艺,曾是渤海国鸭绿江朝贡道的重要运输方式,更是抗战时期抗联运送物资的秘密通道。虽已不见当年“顺水放排千帆竞”的实景,但听老艺人讲述放排故事,仍能想见昔日江面上的壮观景象。

放排文化 摄影 王筱西
文化印记:非遗与古村的时光沉淀
在三道沟镇的德百财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探访团体验了五味子养生锤的制作工艺。将当地盛产的五味子经过特殊处理后,用天然棉布包裹、细绳缠绕固定,一个个饱满的养生锤便成型了,散发着淡淡的本草清香。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味子本草枕的同源产品,这小小的养生锤不仅承载着白山的物产优势,更延续着传统养生文化的智慧。

探访团体验五味子养生锤的制作工艺 摄影 王筱西
在中国松花石博物馆,馆藏的松花石制品静静陈列,纹理如山水画卷般灵动。作为白山特有的珍贵石材,松花石曾是皇家御砚用料,馆内的展品从古代砚台到现代文创,完整呈现了松花石文化的发展脉络。讲解员细致解读着石材成因与工艺演变,让探访团读懂了“石中瑰宝”背后的地域文明印记。

探访团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中国松花石博物馆 摄影 王筱西
在长白山腹地的锦江木屋村,38栋遗存老木屋高低错落,木梁、木瓦、木栅栏构成了独特的满族民居风貌。2012年,长白山满族木屋建造技艺列入省级非遗,2013年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锦江木屋村傍晚景色 摄影 王筱西
文旅融合:休闲与度假的生活新篇
长白山华美圣地度假区内,山林风光与度假设施相得益彰。依托长白山的冰雪与生态资源,这里打造了集住宿、康养、休闲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探访团实地感受了度假区的配套服务,从林间步道到特色民宿,处处体现着“生态度假”的理念,11月15日将开放山地滑雪场,这将成为高铁游客亲近长白山的重要落脚点。

山地滑雪场 摄影 王筱西
在恩都里休闲街区,满族特色元素与现代商业业态完美融合。街区内既有传统手工艺品售卖,也有融合山野菜、林蛙油等本地食材的特色餐饮,游客可在此一站式体验白山的饮食文化与民俗风情。作为长白山文旅的“窗口”,这里的烟火气正等待着高铁带来的八方来客。

恩都里休闲街区拍照打卡地 摄影 王筱西
从林海雪原到鸭绿江畔,从非遗工坊到古村民居,白山的生态之美、文化之韵在探访中愈发清晰。随着沈白高铁的开通,这条“振兴路”将让白山的优质资源加速流动,让更多人走进这座边城,遇见生态与人文共生的美好。(文 王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