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工商银行吉林省分行依托区域特色,精心打造“文旅+金融”主题网点,将红色资源、历史建筑与现代金融服务巧妙融合,让市民在办理业务的同时能够触摸城市文脉,探索出一条“金融为民”的特色发展路径。

市民在银行内观看专题展 供图 中国工商银行吉林省分行
在工行长春人民广场支行的“见证与重生”伪满洲中央银行总行旧址专题展中,常有老人对着展柜里的旧钞票驻足,甚至有游客专门来打卡。吉林工行把“文旅”搬进金融网点,让原本只能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成了市民常来的“文化小站”。
老建筑里藏着“时光机”,一步跨进吉林金融史
走进工行长春人民广场支行,木质柜台、复古铜制灯具让人眼前一亮——这些不是刻意布置的道具,而是这座老建筑保留下来的原始元素。这里曾是伪满洲中央银行旧址,如今被分成了两个“世界”:一边是“金融历史展区”,玻璃展柜里摆着20世纪的老账簿、不同年代的吉林地方钞票,墙上的老照片记录着东北金融业的变迁;另一边是现代金融区,智能柜员机、理财服务窗口整齐排列,电子屏实时滚动着汇率和理财信息。

银行内的“金融历史展区” 供图 中国工商银行吉林省分行
“我小时候跟着爸妈来这儿办过事,那时候的柜台就是木头的。”68岁长春市民张阿姨每周都会来这儿取退休金,现在取完钱总要在展区逛十分钟,“看到这些老物件,就想起以前的日子,比光坐着等叫号有意思多了。”
办业务顺带“学知识、享优惠”,服务跟着需求走
“原本只是想换点零钱去逛伪满皇宫,没想到银行还能免异地取款手续费,太方便了。”哈尔滨游客小王在人民广场支行办理业务时,工作人员推荐了“文旅金融服务包”——除了零钱兑换、手续费优惠,还能拿到本地文旅景点的优惠券。
带孩子来办社保卡的李女士则意外收获了一本“金融历史小课堂”手册。“手册里把老账簿、旧钞票编成小故事,孩子看完问我‘以前的钱长这样吗’,还知道了存钱的意义,比我讲十句都管用。”李女士说,现在她还会特意带孩子来,听网点工作人员兼职的“文化讲解员”讲老物件背后的故事。
从“银行网点”到“文化节点”,金融和文旅慢慢“抱成团”
针对老年人,网点在文化展区设了“金融知识角”,用老照片引出“怎么防范文旅消费诈骗”“理财要注意什么”;工作人员还会带着老物件进社区、养老院,用“讲历史”的方式讲金融知识。“以前听金融讲座总觉得枯燥,现在看着老钞票、老账簿,一下子就听明白了。”养老院的王爷爷说。
这种把“文化”装进银行的尝试,没有刻意追求“网红打卡”的热度,反而因为贴近市民需求,慢慢攒起了人气。
工行吉林省分行正以特色网点建设为笔,精心绘制出一幅“金融为魂、文化为韵、民生为本”的发展新画卷,充分展现国有大行在“助力城市文旅发展”中所肩负的责任与担当。(文 杨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