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九月长春,吉林动画学院产业大厦内思想激荡——作为第三届中国(吉林)动漫大会的核心环节,山海经主题研讨会在此拉开帷幕。这场以“畅叙·互鉴汇融”为主旨的对话,汇聚学界、业界与校方力量,为这部镌刻中华文明基因的古老奇书,寻找现代表达的破圈之路。
解码古老奇书:文明密码的当代回响
在与会者眼中,山海经绝非“上古神话集”的单薄定义,而是一部包罗万象的“文明活化石”。专家们认为,这部典籍里藏着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宇宙观与生命力——数千座山川、数百条河流的记载暗含实证脉络,刑天舞干戚、大禹治水的故事承载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核,人面兽身的神兽、神秘异域的国度则盛满古人的浪漫想象。
更难得的是,它与吉林地域文化深度共鸣——长白神山的雄浑气韵、松花江的绵长文脉,恰与书中“万物有灵”的山水精神相契合,为IP开发埋下独特的地域伏笔。这份跨越千年的文化遗产,如今已成为当代创作取之不竭的创意富矿。
破圈新路径:技术与叙事的双向赋能
“让文字神话变成可视可感的文化产品,需技术与叙事‘两条腿走路’。”这是论坛达成的核心共识。技术层面,人工智能、虚拟制片等前沿手段正打破想象边界:AI可高效生成符合原著气质的视觉素材,虚拟场景能让“奇珍异兽”从文字里“走出来”,数字资产库的搭建还能为衍生开发留足空间。
然而,技术只是载体,叙事的“落地性”更为关键。专家们提出,不应追求“全景式还原”的宏大叙事,而需“单点破圈”——从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经典片段切入,提炼“敬畏自然”“坚守正义”的核心价值,用年轻人青睐的二次元语言、互动剧情讲好故事。同时,也要规避原著中的血腥元素,坚守真善美的艺术底线,拒绝复刻西方魔幻风格,守护中国龙“无翼而飞”、九尾狐“祥瑞灵动”的东方特质。
筑梦“山海宇宙”:产学研协同的力量构建
“山海宇宙”,非一人一事之功,产学研协同成为关键支撑。据吉林动画学院主要负责人介绍,多年来,学校以“学研产一体化”为路径,将山海经研究融入课堂,让学生参与IP形象设计,把电影史论课搬进沉浸式展陈,甚至联动地方广电开发微综艺、研学产品——从“跟着神话去旅行”的文旅路线,到“神兽主题”数字藏品,试图打通“内容创作—技术开发—产业转化”的全链条。
业界人士则建议,这一过程需继续敞开合作视野:既要邀请创意人才共同打磨故事,也要对接国际平台传播,让山海经不仅成为本土文化IP,更成为向世界传递“天人合一”中国智慧的载体。
暮色漫过会场时,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仍余韵悠长。山海经的“活态传承”,从不是对古老文字的复刻,而是以现代语态激活文明基因。当技术、人才与产业的力量在此汇聚,这部古老奇书终将在数字时代长出新的翅膀,飞出典籍,成为属于中国的“神话宇宙”。(作者:马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