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延吉帽儿山景区,一座高耸入云的白色塔形建筑——海兰明珠塔正在进行灯光调试,为4月30日开门迎客做最后的准备工作。这是继延吉网红弹幕墙、中国朝鲜族民俗园之后,延吉打造的深度体验地域文化的“心跳之巅”,也演绎着延边从“小众旅游城市”向“现象级旅游目的地”的跃迁。
延吉帽儿山景区海兰明珠塔
“网红矩阵”的裂变之路
2023年春节,延边大学校门外的双语招牌墙通过短视频平台走红全网,短短几日内引来日均3.8万人次的游客打卡量。这面仅仅几百米的招牌墙,本质上是城市文化基因的显性表达——中朝双语标识与青春校园气息碰撞出的“边界美学”,暗合了年轻游客对“国际感”与“出片率”的双重追求。
距延吉网红弹幕墙7公里的中国朝鲜族民俗园,则用沉浸式场景再造民俗与现实的时空切换。2024年雪季,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穿着朝鲜族传统服饰,在青瓦白墙、飞檐翘角的传统民居间戏雪的短视频在社交平台屡屡刷屏。园区多家旅拍店负责人透露,目前妆造订单档期已排至“五一”假期。日均流转800套朝鲜族服饰的旅拍,足以佐证延边风情与旅游新业态的完美融合。
即将启幕的海兰明珠塔,在设计阶段便显露出打造“流量心脏”的定位:游客可在高181.2米的360°观景平台遥瞰延吉全貌,文创集市和商业空间融入“冷面+咖啡”的混搭业态,精准锁定年轻一代“既要文化厚度又要感官刺激”的消费偏好。相关文旅专家表示,未来,“三大”网红地标将共同打造“传统—青春—未来”的时空闭环,构建起全域旅游的强大引力场。
延吉网红打卡点
一个网红点带火一条产业链
文旅数据显示,2023年—2024年,延吉机场、延吉车务段旅客吞吐量大幅增长,城区酒店平均价格较2019年上涨超过40%,且持续保持高入住率。游客们带来的不仅是“打卡经济”,更推动了延边文旅产业向纵深发展:文旅产业成为城市管理的推进器,城市在公共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不断补齐短板,带动边境村落发展出“民宿+农事体验”的共享经济模式。
延吉是延边州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区、主引擎,实现旅游热度的持续攀升、活力常新,关键在于不断推陈出新、打造亮点。海兰明珠塔在设计上汇集朝鲜族风情与现代建筑风格,规划的360°高空观景台、云端咖啡等业态,打造出集文化展示、旅游观光等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有望将游客停留时间从当前的平均1.8天延长至3.5天。延边一名文旅企业负责人透露,他们计划在“五一”期间推出“登塔观三国+图们江骑行+非遗市集”的联票产品,预计可带动企业营收增长60%。
文旅4.0时代的延边启示录
回望近年来延边文旅市场的爆红之路不难发现,与同样主打民族风情的其他旅游城市相比,延边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多重“边界”叠加形成的稀缺性——区位上的独特魅力、文化上的多元融合、气候上的四季分明,种种不可替代的“基因”成为延边在国内小众城市文旅破圈的成功密码。
从“边界美学”到“心跳之巅”,无中生有的新业态、别具一格的新场景、别出心裁的新玩法,不断激活文旅消费新热潮,延边从景点观光到场景体验、从文化展示到情感共鸣、从流量赋能到价值构建,实现着“三级跳”。登上海兰明珠塔,不仅是登高望远的体验,还有更上层楼后,站在东北亚“十字路口”望向更远时,不期而至的时空穿梭与澎湃心跳。
随着G331国道延边段项目的加速推进,延边将依托文旅产业的磁场效应,撬动区域经济社会蓬勃发展。(文/郑茂 图/李桂花 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