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延吉市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新路径,以改革思维推进治理工作,通过实施治理方式、治理阵地、治理队伍三项焕新升级行动,用“合伙”力量构建起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全新格局。
每周五的延吉街头,总能看到各年龄段、各种职业打扮的非社区工作人员在忙碌。他们不是专业保洁员,却在认真捡拾街角垃圾;不是物业管家,却能快速响应居民诉求——这正是延吉市创新构建的“社区治理合伙人”模式。
在整合多方力量实现合伙治理、联动治理的“社区治理合伙人”模式中,延吉市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开展“一线工作法”,76个机关企事业单位与78个城市社区“结对认亲”,78名部门“一把手”担任社区“第一书记”,5500余名机关干部成为兼职网格员,借助“红色星期五”社区治理日,下沉社区开展联建活动。吸纳社会组织和新兴组织作为“社区治理合伙人”,开展各类实用性活动,如北山街道丹青社区引入企业和心理咨询机构,为居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化解矛盾纠纷。通过成立群众性志愿服务队,建设324个网格党群服务站,推行居民自治工作法,解决众多实际问题。
近年来,机关干部维护社区卫生、企业赞助文化空间、专业心理咨询师抚平邻里心结、广场舞大妈成为矛盾调解员……“合伙人”治理方式让延吉市1.5万余个环境卫生问题、3900余件社区民意和百姓难题得到及时回应和妥善解决。
有力有效治理方式的健康成长,根植于治理阵地的深厚沃土。
在建工街道延青社区“青年延吉”建工服务站,辣白菜制作课堂与跨境电商培训比邻而居,民族长鼓舞与创业路演共冶一炉。作为各族青年创业者的梦想启航地,该服务站带动越来越多的青年创业者化身“青年合伙人”,成为社区治理的生力军,积极参与绿美延吉、环境整治、助力旅游等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三共四同”理念。
为进一步加快治理阵地焕新升级,延吉市以需求为导向,将社区提档升级与民族团结、青年延吉建设、多元服务等相结合,建设42个“三共四同”互嵌式社区,通过打造便民图书室、开展非遗传承活动、进行直播培训等方式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助力青年创业就业,让社区成为群众的温馨家园。
为培育升级治理队伍,延吉市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锻强社工队伍,实施社区书记精准提能计划,对社工岗人员开展多种培训,培养“一专多能”人才。培育后备力量,招聘基层治理专干,开展系列培训和活动,选派专干实践锻炼,发挥优秀书记“传帮带”作用,选拔优秀专干进入社区“两委”班子。强化激励保障,落实社区工作者待遇,推选社区书记担任“两代表一委员”,鼓励考取社工证并给予补贴,畅通晋升通道,定向招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激发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热情。
当街道便民书屋亮起温暖灯光,当社区的非遗市集吸引全网打卡,当居民的烦恼被及时消除……在延吉市民眼里,这座城市用党建红线串起机关、企业、青年、银发族等人群,探索出基层共治的无限可能,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合伙”力量,家门口的“幸福盲盒”每天都在更新,让人充满期待。(文 肖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