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铸就温暖 平凡书写大爱——吉林工行“学习雷锋精神、争做时代先锋”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5-03-05 17:58:33

  在吉林工商银行四平中央西路支行营业厅的晨光里,总能看到一个身着深蓝色工装的身影在忙碌。55岁的高银萍习惯提前半小时到岗,将柜台上的智能设备擦拭得一尘不染,将便民服务区的老花镜调整到最舒适的角度。当营业厅的卷闸门缓缓升起,她胸前的党徽与工行行徽在晨光中交相辉映,映照着这位基层金融工作者三十一年如一日的坚守。

  时光沉淀的工匠精神

  1993年,24岁的高银萍第一次穿上工行制服。那时营业厅里还是木质柜台,算盘珠子的脆响与油印机的嗡鸣交织成独特的金融交响。老师傅手把手教她点钞时,特意在指间夹上竹签:“练到竹签不落地,才算入了门。”这份近乎严苛的传承,在她心中种下了金融匠心的种子。

  三十一年间,金融科技浪潮席卷而来。当年轻同事惊叹具有多种功能的智慧柜员机改变了支取方式时,高银萍却默默将新设备的使用说明做成了大字版手册;当手机银行改变服务模式,她自创“三步验证法”帮助老年客户跨越数字鸿沟。

  “在高科技的应用场景里,金融服务的本质从未改变。”高银萍抚摸着褪色的工号牌说道。

匠心铸就温暖  平凡书写大爱 ——吉林工行“学习雷锋精神 争做时代先锋”_fororder_图片1

高银萍在工作中 供图 工行四平中央西路支行

  温情流淌的服务哲学

  2022年的深冬,一名裹着棉大衣的老人颤巍巍地摸进营业厅,冻僵的手指怎么也展不开攥着的汇款单。高银萍立即端来热水,用掌心温暖老人冻红的双手。

       老人要给在外地治病的老伴汇钱,可他眼神不好,对电子设备一窍不通,连账号都记不太清,只带了一张皱巴巴的纸条。高银萍先稳住老人的情绪,然后拿着纸条,一点点帮他核对账号信息,又耐心地教他如何填写汇款单。因为金额较大,按规定需要进行一些风险提示和确认。老人听力不太好,高银萍就凑近他耳边,大声又清晰地解释每一项内容,一遍又一遍,直到老人完全明白。

       办理业务过程中,老人的手一直抖个不停,高银萍就轻轻握住他的手,给他力量。业务办完,老人眼眶泛红,拉着高银萍的手说:“姑娘,太感谢你了,要不是你这么有耐心,我真不知道该咋办。”

匠心铸就温暖  平凡书写大爱 ——吉林工行“学习雷锋精神 争做时代先锋”_fororder_图片2

高银萍(左)在工作中 供图 工行四平中央西路支行

  这样的故事在四平中央西路支行已成常态。高银萍的服务台账里记着23位特殊客户的生日,备忘录中存着17种慢性病的急救常识。她的服务能让老年客户、残障客户、应急客户都能获得精准关怀。当年轻柜员疑惑为何要对无理取闹的客户保持微笑时,高银萍指着墙上“金融为民”的鎏金大字说:“咱们守的是百姓的钱袋子,更是人心的温度计。”

  薪火相传的奉献之道

  2024年新春,营业厅的“银萍课堂”又开讲了。高银萍将三十载经验凝练成《金融服务三十六度》手册,从“三十度鞠躬”的礼仪规范,到“三百六十度风险防控”的操作要诀,每个细节都浸透着心血。她的“情境教学法”别具匠心,让新人们快速融入并热爱这个大家庭。“只有真正走进客户的世界,才能打开服务的心门。”这句话已成为支行的服务箴言。

匠心铸就温暖  平凡书写大爱 ——吉林工行“学习雷锋精神 争做时代先锋”_fororder_图片3

高银萍(左)在工作中 供图 工行四平中央西路支行

  去年,银行遇到一笔复杂的企业贷款业务,涉及大量的数据和法规政策,稍有差错就可能给银行和客户带来巨大损失。高银萍查阅了好几天资料,还向行里的资深专家请教,终于把所有问题都弄清楚,顺利完成了这笔业务。那一刻,高银萍深刻体会到,严谨不仅是对工作负责,更是对客户负责。

  精神灯塔照亮新征程

  暮色中的营业厅渐渐安静下来,高银萍仍在整理当日的服务日志。窗外的霓虹照亮她鬓角的白发,却照不淡眼中的光芒。三十一年间,她见证过金融改革的惊涛骇浪,亲历了服务升级的破茧成蝶,始终如定海神针般扎根一线。那些她帮助过的客户,有的已成为企业家,有的已儿孙绕膝,但每年春节,她的手机总会收到天南海北的祝福。

  “雷锋精神不是纪念碑,而是接力棒。”在高银萍的推动下,工行四平中央西路支行建立起“金融服务雷锋岗”轮值制度,将个人经验转化为系统化服务标准。

匠心铸就温暖  平凡书写大爱 ——吉林工行“学习雷锋精神 争做时代先锋”_fororder_图片4

高银萍(前排右二)和同事合影 供图 工行四平中央西路支行

  雷锋精神在工行,金融为民显担当。“高银萍们”用匠心守护金融安全,以温情滋养百姓生活。当新时代的春风拂过东北黑土地,这种扎根基层、甘于奉献的精神,正通过一个个微笑、一次次搀扶、一笔笔精准的业务,续写着金融报国的壮丽诗篇。正如高银萍在入行三十年纪念册上写下的誓言:“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这或许就是对雷锋精神最动人的诠释。(文 王谓)

编辑:杨薇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