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博士毕业之后,许名飞先后在研究所、本地公司、跨国企业工作。从长春出发经历“深漂”“杭漂”之后,他最终还是选择回到了吉林,加入吉林中科研伸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研伸”)担任研发总监。
“希望能用自己所学做出真正有用的材料。”沉浸于材料世界的许名飞说,除了本地在新材料领域的产研学基础雄厚之外,长春新区近年来形成的创新创业环境以及对人才的重视,也为他的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中科研伸成立于2016年,主要从事COFS、MOFS、医用中间体、化工催化剂、有机发光材料等各类高端分子材料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可以为客户提供稳定的毫克级至公斤级产品以及完整的化学合成工艺开发、生产外包服务。
建筑面积近50万平方米的北科建·北湖科技园(以下简称“北湖科技园”)分为四期,包括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电子核心器件、信息技术服务为主导的电子信息创新园,以高端医疗器械、基因工程、医学检测、医疗大健康等为主的生物医药创新园,以智能制造、先进材料产业为主的智能制造创新园,以及重点关注企业加速和上市阶段、关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的上市加速园,聚集了包括中科研伸在内的科创型企业和机构750余家。
“长春新区内1/10省级专精特新企业都在北湖科技园。”北科建集团长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任龙飞介绍,现在整个园区有上市企业及分子公司20余家,培育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9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00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作为建设者和亲历者,任龙飞和他的同事们将12年前的规划蓝图变成了现实,将曾经的空地建成如今充满创新活力的科技园区。
长春北湖科技园 供图 长春新区新闻中心
现在的北湖科技园吸引创业、就业人才近6000人,累计创造知识产权4000余件,园区内完成技术交易总金额近3亿元。“长春中关村、东北新硅谷”名副其实。
成立以来,北湖科技园充分发挥“金融投资、公共技术、市场对接、知识产权”四位一体产业服务体系的支撑作用,构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体系,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和服务链”资源的高效融合,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
“入驻北湖科技园,企业可以专注于研发和生产,其他的服务都由我们来做。”任龙飞说,这既是承诺,亦是责任。
“以公共实验平台为例,园区引进上百台(套)国内外先进仪器设备,可以满足园区医疗企业进行相关领域试验的需求。”任龙飞举例说,北湖科技园将中关村先进管理经验和孵化经验引入园区,通过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建立了创新创业孵化、生物医药产业服务、公共实验三大功能性平台。这些可以让小微企业以最小成本来专注搞研发。
为让入驻孵化企业快速发展,北湖科技园每年提供上千次政策对接、申报解读、人才招聘等相关服务。此外,园区也积极为企业提供培训辅导,鼓励他们参与国家级“双创”顶级赛事——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这项国家级赛事,北湖科技园已参与承办9次。
在人才服务方面,北湖科技园形成了“引进、培育、用好、留住”人才闭合式链条体系。加强产学研合作,开展校企对接活动,引进不同层次人才;通过“汇智大讲堂”“企业家贝壳汇”“私董会”等活动助力人才发展;成立创业导师团队,搭建人才服务平台,为专技人才评级、申报高端人才项目提供便捷高效的指导服务,举办篮球赛、美食节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保障人才“留得住”。
“只有企业稳步发展,人才才会聚集到这里。”据任龙飞介绍,在省市及长春新区各级人才政策的助力下,北湖科技园内有15人进入“长白慧谷”人才计划。此外,北湖科技园还集聚60名研究员和正教授级别人才、400余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600余名研发人员。
长春技术转移中心 供图 长春新区新闻中心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小型微型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国家级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双创示范点、吉林省双创示范基地、长春市和长春新区重大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基地、区域产业政策先行试验田……一个个标签成为经济和科技创新的强劲引擎,这也是长春新区创新成长的发展“原动力”。
经过5年的积累,中科研伸的团队已经在有机多孔纳米框架材料取得大步进展。该公司的分子库已经储存了数万种多孔纳米材料和配体,这些可以广泛用于储能、医药、制造等领域。
“这些材料就好比蛋,一旦与产业结合,就能形成巨大的产业价值。”许名飞说。
而创业8年的中科研伸已经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长春市专精特新企业、吉林省企业技术中心、吉林省科技成果转化贡献企业。包括“长白慧谷”英才计划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获评者许名飞在内,一批具有丰富化学行业经验的人才纷纷加入公司。
新一代高科技园区“北湖产城”模式的北湖科技园,正在长春新区聚链成势、聚才成城。(文 张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