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幸福河湖记者行——查干湖:激活“水动力” 点亮新生活
秋日的阳光照在查干湖上,碧波涌起,浮光跃金。巡河员刘殿阳等一行人正在巡湖,他们穿过一片草甸,不远处的水面上,鱼儿欢腾,百鸟旋跃。
在这条128公里的湖岸周边,几年来,各级河湖长和巡河员、保洁员守碧水、护生态,用实际行动织绘就了一幅守护河湖岸线的生动剪影。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查干湖时,希望查干湖扎实走好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之路。
蓝图既定必须乘势而进,使命在肩更须奋发有为。这5年,前郭县各级河湖长带领巡河员、保洁员,心系这片辽阔的水域,牢记使命,不负殷殷嘱托,推进生态治理,奏响生态壮歌!为打造查干湖可持续发展的水生态环境,他们以河湖长制为平台,不断健全完善河湖管理体系;他们引水、修渠、利用湿地自然过滤;他们贯通两江水脉,实现水体互换,护湖长治久清;他们用好“河湖长制”,做活“水文章”,激活“水动力”,成为查干湖生态修复与持续改善的生动注解。
如今的查干湖,水清了,鸟多了,鱼肥了,水生态环境越来越好,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晌午时分,渔家姑娘曲三妹的小渔庄,座无虚席。曲三妹,土生土长在查干湖渔村,大学毕业,返乡创业,从城市又回到了湖畔小渔村。赶上旅游旺季,曲三妹经营的鱼庄每天能接待几十桌游客。她说,如今的查干湖,水秀、景美,鱼肥,游客源源不断,生意十分火爆。查干湖被誉为“中国北方最后的渔猎部落”,河湖长制工作开展以来,以渔猎文化催生的餐饮文化,在这里被演绎得风生水起。
“所有渔民的子女,都可以到渔场就业,渔民没有后顾之忧”“旅游带火了这里的房子,这儿的房子,到城里也能换楼房。”岁月更迭,沧海桑田,回望来路,查干湖渔民感慨万千,“过去一条鱼就卖几元钱,现在能卖几十元钱一斤,还供不应求。”“现在的日子,那才叫幸福呢,那时候每月工资才几十元,现在的渔民,一年能挣上十几万元,查干湖是我们的幸福湖。”随着河湖长制工作的深入推进,良好的水生态为这里带来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了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站在川头尾闸上方的桥面遥望,漠漠大湖,浩浩漫漫,千顷苇荡之间,正是雁鸭栖集之地——吉林省查干湖国家自然保护区鸟类救助繁育中心。鸟类救助人员索万国说,这几年,查干湖水生态越来越好,除了苍鹭、灰鹤、绿头鸭等,很多珍稀鸟类开始回归。几年来,查干湖珍稀鸟类已由239种增加到276种,栖息数量也增加了一倍。
近年来,前郭县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工作,积极推动实施了查干湖与松花江、嫩江水体转换工程,持续改善水质。在现有项目基础上,积极谋划了查干湖生态保护与生态产业协同发展项目,研究构建查干湖水网生态体系,从源头解决查干湖来水污染问题,同步开发生态旅游、生态渔业、生态养殖业等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他们用“加法”提升生态质量,用“减法”夯实节能降耗,用“乘法”发展生态旅游,用“除法”防治环境污染,推动查干湖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实现“双丰收”。
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李云琦说:“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基层河湖长履职尽责,各部门努力配合,成就了查干湖现在‘水美鱼肥’的生态环境。在生态保护方面,我们大力推动吉林省西部河湖连通工程、查干湖生态修复工程等生态项目落地实施。通过上控源、下截污、外引水、内修复等措施,持续修复生态、提升水质。我们用实际行动递交了一份‘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的高质量答卷。”
数据显示,2023年初以来,查干湖共接待游客190万人次,环湖周边31个村屯年人均增收约2500元,实现综合旅游收入16.72亿元、同比增长29.43%,查干湖渔业和旅游业带动数万人就业增收。(边境 吉林日报记者 任胜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