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是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的工业走廊、医药健康走廊唯一支点城市,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创业先进市。
辽源民营经济活跃。2022年,辽源市民营企业创造了全市58.2%的生产总值、82%的税收,从业人员达到29万人。
如今,走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的辽源,正拿出最大诚意、最实举措、最优服务,为民营企业撑腰鼓劲。
2023年,辽源市委、市政府围绕“抓产业、抓项目、抓环境、服务民营企业”的工作主线,聚焦经营主体关切,通过政策保障激发企业发展活力,不断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优化税收政策,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政府服务质量,激励企业创新,用良好的营商环境打造投资兴业的发展高地。
同频共振,以企业需求为“指挥棒”。走进吉林启星铝业有限公司,汽车产品车间里码放整齐的铝制卡车防撞梁在成品区整装待发。作为一家老牌的出口轨道客车车体结构型材企业,其生产的产品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量的90%以上。为了能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领域加速前进,辽源市依托龙头企业延展产业链,不仅持续推动高精铝+轨道客车产业发展,同时鼓励企业积极向汽车轻量化领域延伸。
企业经营总监娄鞑告诉记者:“辽源市支持企业发展,服务非常用心,帮助我们与省内配套产业对接,引入物流企业,降低了运营成本。”
在辽源市委、市政府的力挺下,民营企业不负众望,坚守主业、做强实业,迈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在辽源市高新区,崭新的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园已经粗具规模。已经落户的重点企业和项目加紧施工建设,锦程重工建设的12亿元年产1万台新能源整车制造重载工程车产业基地项目已经接近尾声,工人们正在安装厂房内的管线,等待设备安装。
产业不断扩大,企业专心发展。这是辽源市不断助力民营企业发展的最好体现。
主动作为,以服务效率为“动员令”。企业需要什么,就解决什么,辽源在服务民营经济发展上铆足了劲。通过深入企业,了解企业需求,不断升级服务时效,使环节“瘦身”、能效“攀高”,从过去的“等等看”到现在的“马上办”,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
华纺科技成立于2011年,主要从事高性能产品研发生产。企业从只有1条生产线、20多名工人,发展到拥有5条生产线、60多名工人。产值也从几百万元上升到千万元。如今公司现有授权发明专利和被受理发明专利共计29项。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多功能环保型厅地共建科技创新中心。
“政府部门,比我们还重视企业发展。”吉林省华纺静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邢天宝颇有感触地说,从孵化园区一路成长而来,市相关部门为企业牵线搭桥,不断加大创新研发力度,使产品有了市场,这让我们很感动、很温暖。
把民营企业家当成“家人”,把发展民营经济当成“家业”,把服务民营企业当成“家事”。今年,辽源市通过开展服务企业大调研和“1+13+N”服务企业月活动,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了高规格、大规模的“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全面实施助企纾困服务行动,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惠企政策直达落地。在“服务企业月”活动期间形成企业问题清单308条,为企业办实事清单129条,现场解决问题149个。
实干笃行,精心谋划扩大发展“同心圆”。为解析政策之惑、缓解企业“心头之痛”,辽源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创新发展实施意见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今年以来,辽源市以抓产业、抓项目、抓环境、服务民营企业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主动融入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抢抓承接国家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机遇,从优环境、强政策、保要素、降成本、助纾困、解难题等方面持续发力,使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拼劲、闯劲、干劲、韧劲得到充分释放。
为了谋深做实产业园区,在招商落项目上攻坚。工信局成立5个招商专班,分别赴大连、北京、上海、海南等地抢抓机遇,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招商专班协助辽源市高新区招引落地汽车产业配套项目16个,可实现新增产值230亿元。
为谋深做实“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在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上攻坚。市工信局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程。围绕“六新产业”发展、“四新设施”建设,落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方案,推动“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梯度培育。
作为辽源医药健康产业“龙头企业”的吉林省博大伟业制药有限公司,依托“辽源市‘梅花鹿+医药健康’产业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为全市医药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吴少辉激动地说:“感谢市工信局助力企业顺利完成了项目推荐入库工作,让企业向打造吉林省医药健康城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乘风破浪勇争先。在一次次市场颠簸中前行,在一次次竞争淬炼中成长,辽源民营经济正驶向更广阔天地。(记者 董博 庞智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