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今年上半年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0.8% 我市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业转型升级
长春市突出发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为区域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图为位于九台区的田野泉酿造有限公司工人在车间内加工农家酱原料。 梁闯 摄
一个个绿色高效的生产基地里,玉米、水稻长势正好,肉牛膘肥体壮;一处处忙碌运转的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作人员抓紧赶制产品订单;一个个家喻户晓的“长字号”品牌,逐渐成为一张张闪亮的名片……盛夏时节,长春广袤的田野上充满勃勃生机,蕴育着农产品加工业巨大的发展动能。
长春是农业大市,有六个县(市、区)是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如何做好“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大文章?近年来,长春市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将其作为助力乡村振兴和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培育形成健康食品、玉米化工、优质大米、肉牛、肉鸡、梅花鹿等十大优势产业链。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提出,补齐县域经济短板,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实现新突破。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增强现代农业竞争力,提升和美乡村品质魅力,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加快建成农业强市。
建设农业强市,农产品加工业发挥了重要作用。趁热打铁,今年长春市成立了农产品加工业专班,并印发了《长春市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推动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业转型升级。
从拉升粮食产业链,到提质特色产业链、壮大种养产业链……如今,这一稳定粮食生产、增强农业竞争力的重要产业,打开了农业产业化的增收“密码”。今年上半年,长春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356.1亿元,同比增加10.8%。在长春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农产品加工业,一路高歌猛进。
优化布局
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泡豆、磨浆、煮浆、包装……1日一早,位于长春农安经济开发区的烧锅豆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豆香阵阵,又一批豆制品即将运往各地市场。“我们选用的大豆原料,不少都来自周边农民。”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他们在当地建设了上千亩的大豆种植基地,形成了集生态种植、农产品加工、产品研发、品牌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
作为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这样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在长春农安经济开发区里还有50余家。眼下,这里仍在加紧标准化厂房建设,鼓励更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扩大规模。长春农安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突出发展粮食、畜产品和特色食品精深加工业,将实现农产品加工业集成化、高端化和高附加值。
依托粮食生产优势,深入推进农村三产融合,长春市重点建设了一批优质水稻、鲜食玉米、肉牛、肉鸡等标准化、规模化种养基地,打造了榆树水稻、农安珠葱等5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了2个国家级、10个省级、27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了榆树环城工业集中区、德惠经济开发区等4个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为做强做优农产品加工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优质农特产品的不断涌现,是全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结出的硕果。长春大米、正大肉鸡、双阳梅花鹿……统筹全市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发展潜力,长春市构建起一批具有长春特色的农特产品优势产业集群,形成了以公主岭市、榆树市为重点的玉米加工集聚区;以农安县、公主岭市为重点的生猪、肉牛产业集聚区;以九台区、双阳区为重点的特色农业产业集聚区……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为区域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培育龙头
打造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不仅让农产品身价倍增,更能让农民分享到产业增值的收益。走进皓月集团的沃金黑牛养殖示范基地,一幢幢标准化牛舍通透敞亮、一字排开,喂料机、消毒机、按摩机一应俱全;无菌车间里,一头头被吊起的肉牛在现代化流水线上精准移动,上脑、西冷等数十种牛肉产品被完美分割;生化制品展室内,蛋白质粉、铭月胶囊等各种精深加工产品琳琅满目。
“用工业化思维谋划现代肉牛产业大发展,我们通过精深加工将一头牛‘吃干榨净’。”皓月集团相关负责人说,从最初筹建肉牛屠宰深加工项目,到如今发展成为首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集团采取“公司+基地带农户”的订单养殖模式,累计带动数十万户农民养牛致富。
作为农产品精深加工的主要阵地,长春市加快培育了一批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和农户全面跟进,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加快技术改造、装备升级和模式创新,带动农民110万户。目前,全市拥有领军型龙头企业20家、国家级龙头企业21家、省级龙头企业157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57家,市级以上联合体发展到95家,一户户农产品加工企业,正由单一企业向全产业链转化,农产品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
项目是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要引擎。过去一年,长春市立足农业资源优势,依托重点龙头企业,加快构建具有长春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市共有农产品加工业在建项目56个,项目总投资258.7亿元。总投资57.78亿元的肉牛良种繁育综合示范产业园区项目、总投资5.7亿元的中粮集团丙交酯加工项目、总投资5.7亿元的德翔亿只肉鸡屠宰场和百万吨饲料厂建设项目……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提升品质
擦亮“长字号”名片
如何让更多优质农产品“走出去”?不仅需要“打开窗”,更要“拓宽路”。坚持品牌强农战略,长春市深入实施品牌引领和品质提升工程,成功打造出德大、华正、国信、朱老六食品等一批知名品牌,全市农产品商标总量达3000多件,“两品一标”获证产品达760个,“长字号”品牌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走进位于九台区东湖街道的田野泉酿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股浓郁的酱香扑鼻而来,一排排厂房、发酵间、晾晒棚宽敞明亮,上千个覆盖着白布的酱缸整齐地摆放,在传统与现代工艺相结合的厂区内,你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农家酱生产地。
“遵循节气时令、把握发酵时长,每年只做一茬酱!”公司生产负责人关晖向记者介绍了田野泉大豆酱的制作工艺,“产品之所以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就是因为保持了农家酱的老味道。我们将这种‘满族大豆酱传统酿造技艺’申请成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探索传统酿造工艺的“老字号”酱厂,到年产值7000余万元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田野泉将“老工艺”做成了大市场,把农家酱送到了千家万户的餐桌上。
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全国大中城市举办“长春名优农产品”推介活动;开展“长春名优农产品品牌”“长春区域公用品牌”评比活动;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参加全国各类展会……长春市充分利用东北亚博览会、长春农博会、吉商大会、东北亚电商峰会、农民丰收节等重要展会平台开展品牌推介,显著提升长春农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擦亮了“长字号”名片。(记者 梁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