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推动“六城”建设快出成效竞相发展
来源:吉林日报  |  2022-06-21 10:38:50

长春:推动“六城”建设快出成效竞相发展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20621092043

长春:推动“六城”建设快出成效竞相发展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20621092048

 一汽红旗生产线。

长春:推动“六城”建设快出成效竞相发展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20621092053

 航天信息产业园。

长春:推动“六城”建设快出成效竞相发展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20621092102

 长春新区智能光谷产业园项目。

长春:推动“六城”建设快出成效竞相发展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20621092108

 长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科创中心施工现场,建筑工人们穿梭在工地上,忙碌不停。新建的科创中心大楼已经完成地基建设,预计2023年底达到竣工验收条件。

长春:推动“六城”建设快出成效竞相发展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20621092112

长拖文化创意产业园。

    写在前面

  六月春城,从城市到乡村,处处是高质量发展的奔忙景象。

  长春擎起省委“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一主”职责,围绕“三强市三中心”“六城联动”战略部署,突出“四个服务”,打出稳增长的系列“组合拳”,全面塑造振兴发展新优势,推动加快实现“止跌、回升、增长”目标。

  6月15日,长春召开“六城联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调度部署“六城联动”工作。

  站位再提升,精神再振奋,责任再夯实,措施再精准。

  加快推动“六城联动”发展,是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的有力抓手,是实现“止跌、回升、增长”目标的务实举措,长春上下一心,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中心任务来抓,强化“赛马”机制,形成比学赶超氛围,推动“六城”建设尽快出成效,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锚定目标,勇毅前行。

  目前,“六城联动”已进入全面启动、全域推进阶段。下一步,各专班、各工作组、各地各部门将按照远期规划和当期工作安排,聚焦产业、培育动能,全面加快工作节奏,推动“六城”建设快出成效、竞相发展。

  ——国际汽车城,全力推进一汽、长客满产超产,加快5000万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抢抓奥迪PPE、比亚迪电池等重大项目落位契机开展产业链招商,加快“六个回归”。

  ——现代农业城,高起点建设农高区,以“国字号”品牌招企业、招院所、招人才、招资金,推动科创中心、现代种业产业园、肉牛良种繁育综合示范产业园等早出进度、早见成效。

  ——“双碳”示范城,对接吉林省三个“三峡”布局,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循环经济,实施好旗E春城、旗智春城行动,依托龙头企业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科技创新城,以国家自创区为引领,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培育高精尖特企业,推动生物医药、光电信息、航空航天等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新兴消费城,以大宗商品消费为重点,积极适应消费趋势,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全面促进消费回补。

  ——文化创意城,加快省三馆、国际影都等建设,大力发展“文化+影视”“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模式,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促进旅游业恢复发展。

  强化举措、做实支撑,围绕“六城”主导产业,积极“请进来、走出去”,进一步做大“项目库”、打造“平台群”、构筑“资金池”、用好“政策包”、创建“人才谷”……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当前,长春各地各部门深化“四个服务”“亲清政企关系微信群”等机制,推动一揽子政策直达企业、顶格兑现。同时,统筹协调,把推进“六城联动”作为市领导包保的重要内容,以严新细实作风和“五化”工作法抓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六城联动”展宏图,多点支撑蓄新能。

  上半年即将收官,下半年即将开启,长春千方百计稳存量、扩增量、防变量,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斗志,聚合力、转作风、优环境,迸发新活力,形成新节奏,汇聚新动能,超常规推动“六城联动”取得新成效,用实干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国际汽车城——按下“快进键” 跑出“加速度”

  连日来,一汽集团各大主机厂的厂区一片繁忙,国际汽车城建设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

  国际汽车城专班自组建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聚焦职能任务,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勤调度、勤安排、勤部署,积极展开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精心谋划,构建了务实高效的工作机制。编制完成了国际汽车城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空间布局、主导产业及重点工作任务;制定完善了国际汽车城专班工作方案,按照“市区联动、政企协同、高效推进”的原则,构建了专班组织体系。

  突破难点,有力有序抓恢复生产。4月10日起,同步启动一汽五大主机厂及502户一级供应商、中车长客及46户一级供应商复工复产,一汽五大主机厂仅用时5天时间就实现了全面复工复产,日整车产量从4月13日的100辆、4月23日突破1000辆、5月1日突破2000辆、5月11日进一步突破5000辆,目前已稳定在5500辆以上……

  自复工复产以来,一汽累计生产整车10.4万辆。中车长客贵阳城际动车组实现首批交付,波士顿橙线、西安地铁16号线、深圳地铁14号线等重点项目正在按计划稳步推进。

  扭住源头,全力全速推进项目建设。2022年全市计划建设5000万元以上的汽车、轨道装备产业项目共137项,目前已开工90项,开工率达到65.7%,其余47项正在做开工准备,计划于6月底前全部开工。其中,奥迪PPE项目已取得了土地黄证、绿证和施工许可证,近期全面开工;比亚迪动力电池项目水、电、通信等配套设施已开工,正在同步办理前期手续;中车长客车辆高铁运维基地项目主体车间计划于8月底前完成设备调试,9月10日前竣工验收。

  下一步,将全力抢抓疫情过后经济恢复期,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各项工作全面提速、提质、提效。

  突出抓稳达满超,全力稳增长。继续坚持与一汽、长客等重点企业高层周对接、一线天天碰工作机制,主动承接、高效解决一汽、长客等重点企业生产经营、项目建设中面临的各类问题,全力推动一汽、长客在稳产、达产基础上,加大马力、释放产能、抢回损失,奋力实现满产、超产,把工业产值抢回来。

  突出抓包保服务,全力促发展。高效发挥“长春亲清政企关系”微信群作用,实施“四维度”全覆盖包保,一汽五大主机厂、中车长客由市级领导包保,并选派服务员驻厂服务;44户十亿元以上企业由局级领导包保,226户亿元以上企业由处级领导包保,其余341户规模以上企业由相关属地包保“全覆盖”。全力解决汽车产业、轨道装备产业企业在审批、市场、用工、资金等方面的问题。

  突出抓强链补链,全力强支撑。发挥重点产业链链长制作用,全面梳理汽车和轨道装备产业链“断点、堵点”,围绕传统汽车电气、电子、电池、中控、底盘等五大领域,新能源汽车“大三电”“小三电”,轨道装备九大关键技术和十项配套技术,精准谋划产业项目100项以上。务实推进“六个回归”,组织系列招商洽谈活动,吸引更多关键核心零部件项目落户长春。

  突出抓项目建设,全力增动能。坚持市级领导包保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秘书制等工作机制,全力推动国际汽车城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投产、快达效。特别是要全力加快奥迪一汽新能源、比亚迪动力电池、红旗尊享定制中心、解放车桥、中车长客高铁运维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步伐,全力加快一汽富赛、玲珑轮胎等重大项目投产达效,不断积蓄新的发展动能。

  突出抓发展助力,全力优环境。贯彻落实全市“四个服务”大会精神,常态化开展“1+21+N”服务企业专项行动,助力企业战疫情、渡难关。推广“专精特新贷”和“信用贷”等创新金融产品,为企业发展引入更多“源头活水”。

  现代农业城——美丽画卷徐徐铺展开来

  仲夏时节,一栋栋大棚蔬菜茂盛,一户户养殖场羊肥牛壮,一片片田地绿苗茁壮。

  公主岭扎实推动农高区建设,双阳休闲农业风生水起,农安优质肉牛产业兴旺……一幅幅现代农业的美丽画卷在长春大地铺展开来。

  2022年2月底,长春现代农业城专班就形成了现代农业城发展规划,谋划了“一核、两带、多组团协同”产业空间布局,确定实施六大行动、30项重点工程,建设180个产业项目。

  3月初,专班围绕规划,形成了两个方案,提出了2022年计划实施的25项重点工程,成立了六个工作组,建立了任务落实、工作例会、调度通报、督导考评等四项工作机制。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积极有序推进。

  公主岭市正在积极推进农高区项目建设,中信农业、隆平高科等一批国际化、国内一流的新型研发企业已经签约;无人农场等项目已经落地。

  粮食生产实现良好开局,“菜篮子”生产全面恢复正常水平,蔬菜生产能力基本达到历年正常水平。畜牧业生产加快恢复,畜禽出栏不断加大。农产品加工业生产建设同步推进,特别是畜禽深加工、玉米深加工、大米加工等企业增速较快,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德惠德翔牧业一亿只肉鸡和百万吨饲料、农安城开绿色循环产业园和肉牛屠宰加工厂、皓月启明心脏瓣膜等63个续建项目加快建设;公主岭认养一头牛、榆树中粮丙交酯、农安柳 桥肉鹅屠宰加工羽绒分离、赛升药业优质肉牛繁育等82个项目签约落地。

  下一步,现代农业城建设将坚持全年既定目标不动摇,狠抓六大行动实施,重点推进25项工程项目建设。

  举全市之力推进农高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2022年,农高区建设将聚焦高新技术引领和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科技研发、种业提升等,推动引智聚资、集企提质、创新创业。目前,已启动建设科创中心、食品产业园、鸿翔种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和7条主干路网等工程项目,加快打造科技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

  坚决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深入实施黑土 地保护工程,推进“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全力抓好防灾减灾,做好重大病虫害防控。

  突出抓好以肉牛为核心的畜牧产业。在种源上,依靠新牧科技公司为核心,加快培育优质育肥牛,推进西门塔尔优质肉牛核心群认定;在肉牛产业集群上,以皓月集团、城开集团、认养一头牛公司等为核心,推进肉牛特色小镇、肉牛强镇、养殖大村建设;在屠宰加工上,培育壮大皓月集团、城开农投绿色循环肉牛等本土龙头企业,加快建设肉牛屠宰和深加工项目,同时,重点抓好生猪、肉鸡、梅花鹿、乳品、饲料优势产业集群,合理规划优势产业集群园区,实现产业集群(产业链)、畜牧业园区、特色村镇有机结合。

  深入实施“链长制”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全力做好 “农头工尾”“粮头食尾”文章,围绕“十大产业链”抓项目谋划、引进和建设,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策略,开展招商引资,推动大企业、大项目落户长春,壮大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

  全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推动各地加快建设202个示范村、13条精品示范带,完成2000公里农村公路提升改造,力争做到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和美丽乡村建设上层次、上水平。同时,落实好2022年在榆树、德惠召开乡村振兴现场会的各项筹备工作。

  双碳示范城——规划已完成 建设紧锣密鼓

  长春“双碳”示范城建设在路上。

  双碳示范城专班编制完成规划方案,编制完成“双碳”示范城建设研究报告、“双碳”示范城发展规划,相关工作已经纳入长春市“六城联动”总体方案之中。目前,正依托规划设计院、盘古智库,结合国家出台的“1+N”政策,从新能源、新材料、循环经济3大主导产业及“双碳”配套服务产业链入手,对全产业链各环节重点任务细化分解,形成“双碳”示范城实施方案,同时,分行业、分产业编制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开展详细调查,摸清全市风、光能源资源,编制长春市风、光能源资源规划,为下一步综合利用和招商引资打下了基础。

  打通政策要素堵点。结合“双碳”新产业的规划要求,研究出台风电、光电等用地政策的规划,支持项目落地;加强空间规划用地保障,在空间规划调整和“三区三线”划定中,优先考虑“双碳”设施用地;在建设项目施工图审查中,强化“双碳”规划建设内容的审查。

  落实完成一批任务。引进安捷物联龙头企业落户长春,成立东北双碳技术传播中心,公开发布“双碳”示范城规划;与润德、长城投等公司合作推进一批应用项目;引进国能中电秸秆粪污处置和新能源本地消纳综合利用项目;推进建设PPE、比亚迪电池等一批零碳工厂;成功申请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

  下一步,“双碳”示范城建设紧锣密鼓。

  坚持主要发展方向。坚持以创建国家级“双碳”示范区为发展方向,统筹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长春循环经济产业开发区及“四带多点”要素资源配置,明确各板块、区域功能定位、主导产业方向和发展要求,努力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良好发展格局。

  坚持规划引领、项目推进。聚焦“双碳”示范城建设重点,加大顶层路径设计、项目谋划和招引力度,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加速集聚落位,努力推动“双碳”示范城建设整体突破。坚持以城带链、以链兴城,以新能源、新材料、循环经济3个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引领,打造绿色低碳能源、产业、交通、建筑体系,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全面助推“双碳”示范城建设。

  落实紧要任务目标。坚持以“双碳”示范城创建体制机制健全、任务目标体系清晰、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为年度工作目标,完善“双碳”示范城创建工作组织领导体制和专班工作机制,分解落实辖区、部门“双碳”示范城创建目标、责任和任务清单,调度推进、更新补充“项目库”清单,推动一批重点绿色低碳项目落位发展,出台一批有利于“双碳”示范城建设发展的法规标准和制度体系,强力推进建筑审查中的碳排放计算,创建一批低碳县(市)区及开发区、低碳园区、低碳社区、低(零)碳工厂、低碳机关和低碳学校,全力推动“双碳”示范城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做好重要活动安排。组织申办长春碳交易中心,争取成为北方首个交易中心。组织开展“双碳”专题培训,会同浙江大学组织开展领导干部“双碳”示范城建设专题培训班,组织各辖区、部门负责“双碳”创建工作的领导干部学习“双碳”基础理论和先进经验,积极提高“双碳”意识。广泛宣传推介“双碳”示范城建设重要意义,努力营造齐抓共管、竞进有为的深厚氛围。

  组织“双碳”示范城调度。全力构建“五个常态”即周调度监测、月汇总分析、季度小结讲评、半年工作总结、全年绩效考评,着力抓好“四个制度”即简报制度、报告制度、调研制度、例会制度,实行“五化”工作法,逐项任务细化工作清单,逐项任务分解责任人、工作职责和完成时限,科学化周密部署,清单化统筹推进,具体化抓好落实。

  科技创新城——科教和人力资源集聚优势日益凸显

  立足发挥科教和人力资源集聚优势,以长春新区、经开区为龙头,依托北湖、经开、高新三片区,长春全力打造的“科创大走廊”已粗具规模。

  同时,以科技赋能“光谷”“药谷”“车谷”“农谷”“数谷”建设,全力打造国内重要的创新策源地、人才集聚地、双创示范地……

  根据“六城联动”总体方案要求,科技创新城建设主要完成3项工作。

  编制一个规划。市科技局牵头编制了《科技创新城发展规划》,空间布局以长春高新区、经开区、北湖开发区(科学城)为核心,以“三带”“五谷”联动为支撑,以“双基地”带动区域联动发展,构建点、线、面向结合的科技创新城建设空间布局。做优做强主导产业,以医药、光电信息、航空航天为主导的三大核心创新产业,以汽车装备、现代农业、新材料产业等为代表的多个特色创新产业,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目标为未来五年,建设1个千亿级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品牌,医药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生物药、疫苗等行业全国领先。建设1个千亿级的光电信息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国家光电产业基地品牌,光电信息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0户以上,加快由“区域科教中心”向“区域创新中心”目标迈进。

  制定两个方案。围绕科技创新城建设任务和重点工作举措,制定了《长春市科技创新城专班工作方案》和《建设科技创新城工作实施方案》,并向18个市直部门、17个作战单位征求了意见。

  完成科技创新城专班工作方案。构建了组织管理协调机制,专班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成员由发改委、市工信局、人社局、政数局等18个市直部门和新区、经开区、净月区等17个作战单位组成。明确各责任部门、责任属地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构建日常跟踪调度、季度汇总分析、半年工作总结、全年绩效考评的工作机制,推进科技创新城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建立科技创新城重点“项目库”清单、重点“平台群”清单、重点“资金池”清单、重点“政策包”清单、重点“人才谷”清单等“五张清单”定期报送机制。目前,项目库列入项目100项;搭建平台群60个;谋划资金池20个;制定政策包13项;创建人才谷30个。

  确立科技创新城工作实施方案。对科技创新城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进行了分工、细化,明确了63项具体工作任务,对光电信息产业产值、生物医药产业产值、高企认定等7项任务指标做重点考核,压实责任部门、责任属地的工作任务。

  长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功获批。长春自创区是全国第22个国家自创区,是党和国家支持长春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长春市科技创新城建设的重大利好。目前已经组建了工作专班,制定了自创区建设实施纲要、起草了先行先试政策,正在组织编制建设实施方案及相关规划。

  下一步,科技创新城建设目标明确。

  尽早印发方案。即长春市科技创新城专班工作方案和建设科技创新城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责任部门、责任属地的职责及任务分工,做好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强化绩效考评工作机制,专班办公室每年对各责任部门、责任属地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绩效考评,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科技创新工作绩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上报“六城联动”工作领导小组,高效落实科技创新城各项工作任务;加强部门协同、市区(县)联动,合力推进科技创新城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城引领带动作用,做好与其他“五城”的融合建设、协同发展、联动实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尽快出台政策。制定“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创新城若干政策”,主要通过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重点产业创新能力、科技企业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等8个方面,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创新城建设;制定“支持长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打造区域性创新创业新引擎,巩固发展长春区域创新中心地位。

  抓好重点任务。拟定长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纲要,在推进政策先行先试、构建协同创新体系、优化科技成果供给、培育创新产业集群等12个方面,进行规划布局,明确了2022年自创区建设的12项重点任务。尽快完成实施纲要和重点任务的征求意见,年内抓好12项重点任务的落实。

  新兴消费城——着力提升城市消费市场活跃度影响力

  进入6月,长春欧亚、中东、活力城、吾悦广场等大型购物中心,客流持续回升,城市“烟火气”愈发浓烈。发展网络消费,扩大健康消费,稳定居民消费,培育体验消费,加大医疗、教育、会展、体育、养老服务布局,优化消费载体,引领消费需求,提升公共服务品质,长春快速迈向东北亚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新兴消费城,重点围绕新消费、高端消费领域,瞄准国内外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引进一批具有引领性和影响力的填补空白的吉林独家品牌店,拟引进吉林独家品牌,通过这些项目招引,提升长春消费产业层次、优化产业布局,填补吉林前沿品牌空白。

  促消费。为尽快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市、区两级联动,5月初就开始加大促消费活动的组织力度,推动消费市场快速回暖复苏。1500万元的家电消费券仅48秒钟被抢空,拉开了全市促消费活动的序幕。汽车促销补贴活动也开展起来,市本级投入2亿元,各县(市)区、开发区投入5000万元的消费券专项资金,全面激发和撬动市场。仅6月份,200多家大中型商贸企业就纷纷推动力度空前的优惠促销活动150场,各大金融机构也纷纷响应,13家银行纷纷推出汽车、家电、购房等消费信贷优惠及满减、满赠、消费分期0手续费等活动,促进大额消费。通过大力组织促销活动,全力稳住二季度、全力冲刺三季度,力争全年经济企稳向好,为新兴消费城开局之年打好基础。

  下一步,围绕新兴消费城建设,专班将抓好项目引领、政策支撑和清单化推进。

  项目引领,重点抓126个大项目。目前,全市新型消费城建设都动起来了,项目类型主要有医美医疗、商业综合体、酒店、休闲消费、康养、电商、国际贸易、商圈商街改造、物流等。

  政策支撑,研究制定关于促进长春市首店首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长春市支持电商经济发展若干政策、兴隆综保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长春市加快推进RCEP经贸对接工作行动方案、促进商贸业发展若干政策及市级服务外包专项政策,通过政策激励推动新型消费城建设。

  清单化推进,重点抓“四张清单”。结合长春实际,继续充实和完善项目库、资金池、政策包、品牌店“四张清单”,确保目标任务落实落细。适时发布城市商业机会清单,提升城市消费市场活跃度和影响力。

  文化创意城——成为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发力点突破口

  依托汽车、冰雪、雕塑、工业遗址,长春加快发展影视文创、文化旅游、数字经济等产业,打响休闲消夏、冰雪体验等品牌,打造享誉全球的影视文化高地、引领未来的数字产业基地、聚力美好生活的文化创意中心……

  “六城联动”工作启动以来,文化创意城专班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将建设“文化创意城”作为实现长春文旅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加以谋划和推进。

  高位统筹,合力推进。制定文化创意城专班工作方案,建立专班工作机制。实施组织协调机制、调度督导机制、工作推进机制、监督评价机制等4大工作机制。对成员单位和17个县(市)区、开发区作战单位工作职责进行了明确,按照“专班牵总+专项小组分别推进”的工作模式,立足事业与产业“双轮驱动”,形成推动文化创意城建设的最大合力。

  广泛发动,全面部署。深刻把握“文化创意城”建设核心要求,按照“六城联动”总体方案要求,结合文化创意城发展规划战略部署,制定文化创意城建设实施方案,联动全市17个县市区、开发区作战单位,召开“文化创意城”布局谋划工作会,围绕目标定位、空间布局、主导产业、龙头企业、项目组群和政策安排等重点进行谋划,明确了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体系、完善文化旅游产业政策体系、创新城市文旅特色产品体系、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现代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推进全域旅游建设体系、提振城市文旅消费体系、构建对外文旅传播推广体系等8大任务体系。

  科学设计,明确思路。组建由文旅部文化产业智库专家、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教授等领衔的专家规划编制团队,围绕资源集聚、项目谋划、产品打造、产业延伸等方面开展专题研究。通过部门属地的“内脑专班”与专家团队的“外脑智库”合力,形成研究报告,理顺文化创意城定位、布局、项目、政策、产业等核心问题,立足“五张清单”,制定长春市文化创意城总体方案,编制长春市文化创意城发展规划,并完成相关程序。

  基金助力,完备保障。创新设立文化创意基金,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抓好“文化创意城”培育建设工作,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编制长春文化创意基金设立方案,多渠道丰富项目储备,建立项目报送长效机制,对需要资金支持的项目,各县市区、开发区负责梳理辖区内项目,由专班和专家咨询工作组共同负责项目筛选,建立文化创意城项目储备库,并定期更新完善上报基金运营管理机构。

  在目标定位上,确定围绕“汽车、电影、历史、冰雪、森林、民族民俗、雕塑、高铁(轨道交通)”等八大特色文化,建设工业、农业、旅游业和“展、会、节、赛、演”融合发展的世界“车城影都”、世界级影视文化产业基地、东北亚民俗娱乐体验中心、中国冰雪文化创意中心、中国数字文旅示范区、东北旅游集散中心,建成东北亚区域文旅创意中心城市。

  在产业空间布局上,明确“核心—市域—省域”三层面的圈层发展理念,构建点、线、面协同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格局,打造“点群联动”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圈。核心区上,围绕长春国际影都为核心,构建“一轴一带十二区”功能布局;市域层面,立足主城区建设10类文创产业区,围绕西部河湖湿地和农业科技、北部乡村和历史文化、东部冰雪和避暑资源,形成3条特色文旅产业带,同时打造多个特色文化地标;省域层面,发挥长春中心城市文化旅游管理服务功能,突出长春“一主”带动、联动作用,以文化创意赋予产业新内涵,加快构建“双线”协同发展格局,打造全省文化旅游集散中心。

  在产业体系上,明确盯住影视文化、文化旅游和数字经济三大主导产业,锁定冰雪、汽车高铁(轨道交通)、演艺娱乐和民间艺术四大特色产业,发展动漫游戏、创意设计和文化装备三大支撑产业,构建“3+4+3”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实现“芯”(核心产业)+“块”(经济规模)+“链”(产业延伸)+“网”(产业融合)+“群”(配套体系)整体推进。

  在重点任务上,明确加快建设文创空间载体、打造精品项目、实施人才引育工程、加强多层次合作和推广宣传等4方面重点工作,厘清文化创意城建设路径。

  按照“加快产业集聚、完善服务配套、加快衍生辐射”思路,进一步夯实“五张清单”,推进工作落实。

  在“项目库”上,谋划产业类、配套类、公共设施类重点项目103个,重大项目27个。

  在“平台群”上,谋划和建设文创产业发展平台13个。开展国家和省级文创产业示范基地(园区)创建工作,指导组建影视、文旅、会展、文博等产业发展协会、联盟,搭建发展平台。

  在“资金池”上,依托长兴基金“1+6+N”的运作模式,设立长春市文化创意基金,进一步完善现行融资担保服务。当前已收集8个基金项目报送待审。

  在“政策包”上,落实产业引导和扶持政策17项,在此基础上,加快形成“1+N”文创产业政策体系,出台《长春市支持建设文化创意城发展的若干政策》,研究制定产业发展、人才引进、资金支持、载体建设、活动策划等方面专项政策。

  在“人才谷”上,围绕“引、育、培”,制定文创产业人才培养培训工作意见,实施文创人才引育工程,营造“栓心留人”人才发展环境。

  下一步,将深入实施“筑基、提质、品牌”三项工程,写好“引领、支撑、带动”三篇文章,高质量推进“文化创意城”建设,构建发展新引擎。

  实施三项工程。实施筑基工程,完善文化创意城“四梁八柱”制度框架,推动出台文化创意城发展规划,形成建设总体方案和实施方案,制定文化创意城建设实施纲要,完善“项目库”“平台群”“资金池”“政策包”“人才谷”五张清单,厘清建设路径,设立文化创意基金,强化对“文化创意城”支撑,促进资本与项目的有效对接,壮大文创产业整体实力。实施提质工程,打造点、线、面协同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格局。盯住影视文化、文化旅游和数字经济三大主导产业,锻造产业“强芯”;锁定冰雪、汽车高铁(轨道交通)、演艺娱乐和民间艺术四大特色产业,拓展产业“场域”;发展动漫游戏、创意设计和文化装备三大支撑产业,释放产业“潜能”,形成“3+4+3”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实施品牌工程,构建“点群联动”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圈。跟进长春影都建设,积极发展数字产业、文化旅游,打响休闲消夏、冰雪体验品牌,持续推动净月潭、天定山、庙香山、莲花山、神鹿峰等文化旅游项目提质升级,打造一批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进一步擦亮长春“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中国冰雪旅游十佳城市”“中国最佳避暑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四张文化旅游名片。

  写好三篇文章。写好“核心引领”文章,全面推进“一轴一带十二区”文创城核心区建设,围绕主导功能带完善“一主三带多点”科学布局,推动省域“双线”协同发展。写好“项目支撑”文章,加快推进长春影都、长春机车厂历史文化街区、长拖地块旧城区改造及文化创意园、长春市影视文创孵化园区、山丘文化产业园、天定山旅游度假区等标杆项目建设。写好“产业带动”文章,创新“核心节点引爆、主要功能区转化、全域衍生再创”的生产模式,带动全市形成“创意—应用—衍生”文化创意创新生态业态。(吉林日报记者 孟凡明 王秋月 刘晓娟)

编辑:黄非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