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劳动教育被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中。
近年来,长春国际汽车城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深入推进劳动教育,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构建起具有长春国际汽车城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
广大学生在“做、学、玩、思、创”中接受劳动教育,在劳动实践中收获成长,正成长为“眼中有活想劳动、手脑并用会劳动、激发创新爱劳动”的新时代学生。
2021年,长春国际汽车城入选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劳动教育的新生态,正成为长春国际汽车城素质教育的靓丽底色。
加强顶层设计 健全机制细化量化
加强顶层设计,因地制宜制定劳动教育清单,做实、做细,是长春国际汽车城劳动教育的显著特色。
近两年,长春国际汽车城教育局制定《长春国际汽车城教育局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确立“大劳动教育”的理念,即“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层面”,多元主体参与,多种资源开发,多类场域并存,形成劳动教育的有机统一体。制定《长春国际汽车城劳动教育手册》及《劳动教育内容清单》,为劳动教育的具体实施指明了方向。
为了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长春国际汽车城充分利用好机制建设这一抓手,建立组织保障机制,成立领导小组、业务指导组、督导评估组,各尽其职,共同研讨,协同管理,共同推进。
健全师资保障机制。釆取校内挖潜、校外引进、内外协同的办法选聘劳动教育教师,在进修学校设专职“劳动教育”教研员,同时打造“专职+兼职+特长”的教师队伍。
建立评价激励机制。以评价为杠杆,调动学校及教师主动发展意识,提升学校及教师的研究能力,保证劳动教育的常态运行、有效实施、深入推进。研究出台《长春国际汽车城教师劳动教育教学评价意见》《长春国际汽车城学生劳动教育评价意见》等系列制度。
建立经费持续投入机制。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劳动教育的师资培训和活动经费,为聘请专家以及劳动教育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构建课程体系 打造学生成长必修课
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必修课程。在抓好日常教育教学的基础上,长春国际汽车城构建以国家课程为主体、学科课程和校本课程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实现课程育人、全过程育人。
开足开齐劳动教育课。严格落实义务教育、普通高中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将劳动教育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规划,按照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个领域硏发了幼小初高全学域的劳动教育课程教材。
加强学科有机渗透。制定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各学科渗透劳动教育的实践指南,出台《长春国际汽车城教育局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把劳动教育与育人目标、学科教学、区域教育发展结合起来,注重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和整合劳动教育的元素,加强对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等方面的教育。
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以区域主导课题《区域推进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为引领,科学开展劳动教育中校本课程的研发。目前,长春国际汽车城东北师范大学西湖实验学校创编特色化教材,将日常研究性学习和劳动指导进行提升总结,确定了美术创意类、学科研究类、实践体验类、实验操作类、家政类五大主题课程;长春国际汽车城长沈路学校设计了劳动教育认知类、家务类、技能类、体验类四大类校本课程。
实施“一校一案”策略。围绕学校发展实际和学生发展需求,长春国际汽车城由各学校自主整体化设计,形成“一校一案”的常态化实施策略,引领中小学校劳动教育活动蓬勃开展,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开发实践基地 拓宽全域实践空间
劳动教育课程基于“做中学”和“学中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长春国际汽车城挖掘全区校内、校外各类优质资源,建立“农业+”“工业+”“生活+”“科技+”等劳动实践基地,形成“四轮驱动”的新格局。
“农业+”基地。全力打造区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实现育人模式的转换。长春国际汽车城劳动教育基地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以生产区域为主体,有蔬菜种植区、粮食作物种植区、花木种植区、养殖区、育苗大棚及温室,让车城学子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参与到农业劳动中。长春国际汽车城各中小学把课堂带入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生态园中,一次次田间劳动、一份份观察记录、一张张粘贴画作……学生在亲手开垦、播种、培育、收获和分享的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直接认识和直接体验。
“工业+”基地。长春国际汽车城具有独特的劳动教育资源,是区域实施劳动教育中得天独厚的教育特色。在一汽集团的大力支持下,一汽红旗展馆、红旗公司、一汽大众公司、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长春丰越公司、各条生产线、各生产工序等都成为劳动教育实践场所,与一汽工会确立劳模进校园、建设汽车及劳模主题展示区等合作方案,学生通过参观、劳动、学习、感受,感知劳动辛劳,认识劳动的价值,学会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激发学生为家乡、为祖国贡献青春力量的信心与决心。
“生活+”基地。采取“学校、家庭、社会”三联动机制,立足实践,发挥幼、小、初、高大联盟作用,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长春国际汽车城东北师范大学西湖实验学校与家庭协同,设立10分钟家务劳动课程,通过下发劳动教育清单、学生打卡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劳动研究性学习,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劳动实践。长春国际汽车城长沈路学校,利用家长开放日,邀请不同职业的家长进入校园,为孩子们讲解生动有趣的知识;带领学生走向社会,感受环卫工人职业辛劳与价值,为环卫工人制作营养早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科技+”基地。将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作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感受科技工作者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将青少年活动中心建成为长春国际汽车城学子开展科技劳动教育的实践场,坚持开展汽车模拟驾驶体验培训、基于汽车设计的STEAM等活动,学生不仅深入领会“专注、敬业、精益、卓越”的一汽匠人精神,同时增强动手、创新、合作、社会交往等能力。长春国际汽车城东北师范大学西湖实验学校将STEAM教育全面融入劳动教育的创新体系中,学生手脑并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劳动创造力。2020年学校“吉车”项目式学习获得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吉林省教科院、STEAM教育协同创新中心组织的比赛一等奖,2021年受邀参加吉林省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科技基地新教育学习中心组织的展示活动,获得高度赞誉。
劳动最光荣,奋斗最幸福。站在新发展阶段,长春国际汽车城将进一步强化劳动教育体系化建设,深耕细作,打造更具区域特色的劳动教育,让广大学生在劳动中放飞多彩梦想,成就出彩人生。(吉林日报记者 孟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