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长春双阳:奋力绘就新时代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双阳乡村正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街道整洁、鹿文化气息浓厚的鹿乡特色小镇。
小桥流水人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显现。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高质量发展必然是协调的发展。
近年来,长春市双阳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市乡村融合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促进城乡区域、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双阳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成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在产业培育、基层治理、乡风文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上持续用力,点上示范与面上引领相互结合,乡村振兴在优先发展中向纵深推进。
短短几年时间,城乡融合发展态势加速、乡村产业呈现勃勃生机、农村环境面貌全面改观、农民群众幸福安康……突出规划引领、精准发力、全面突破的双阳,在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上取得实质进展,全力打造全省乡村振兴典范。双阳区获评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单位、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
产业提质 做好三产融合文章
双阳区乡村振兴的优势在产业,出路在产业。党的十九大吹响乡村振兴集结号,双阳区委、区政府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全力做好三产融合文章,在乡村打造特色产业,培育增收产业,把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让广大农民捧起“产业金饭碗”、系上“产业金腰带”。
双阳区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强化园区带动、项目联动、品牌促动。鹿业、果蔬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谋划实施产业项目20余个,创建绿色水稻、平湖山野菜、生态循环农业3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引进培育国信现代农业、奢爱良蔬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6家,特色农业园区(基地)发展到85个,农产品知名品牌、驰名商标50余个。梅花鹿数量达29万只,具有一定规模的梅花鹿养殖、加工、销售企业1000余户,鹿业全产业链产值超60亿元,产品远销韩国、日本、新加坡、西欧等国家和地区。双阳梅花鹿成功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此外,按照“南果北菜东稻西鹿”产业布局,“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理念,双阳区各乡镇(街)因地制宜培育主导产业、特色经济。
被誉为中国草莓小镇的奢岭镇,草莓产业已经实现了产业链的拓展延伸,由当初的单一种植向种苗繁育、产品深加工等领域迈进,通过采摘、品鉴、体验,实现了与乡村生态旅游的深度融合,使小草莓成了大产业,2020年末,奢岭镇草莓棚室种植面积达35万平方米,年产草莓量700余吨,草莓苗1亿株,年销售额达1.5亿元,同时,也带动周边餐饮、旅游等行业发展。奢岭镇被评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目前,双阳区绿色有机果蔬、水稻基地发展到5800余公顷,草莓、葡萄、菇娘、山野菜、龙丰果形成产业链条,平湖黑鱼、齐家广生等“一品村”成为兴农新引擎。
双阳区依托现代农业大力培育健康养老、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等新业态,神鹿峰旅游度假区、将军泉田园综合体等农业嘉年华项目发展到30余个,中国双阳梅花鹿节、冰雪嘉年华等系列活动丰富多彩。2021年上半年,预计接待游客总数达2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3%和66.4%。神鹿峰旅游路线获评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双阳区入选全国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
同时,突出抓好特色小镇打造,加快建设以奢岭康养小镇、山河休闲小镇、太平田园小镇为代表的特色城镇群,重点加大鹿乡镇产业培育、功能完善、服务提标力度,推动鹿乡成功申报国家级特色小镇,真正让小城镇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城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平台。奢岭镇、鹿乡镇获评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
产业汇聚新动能,双阳百姓吃“生态饭”致了富,从大地绿起来、生态美起来,到百姓富起来,双阳的变迁,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好证明。
环境提档 打造生态宜居乡村
沿柏油路顺着山势蜿蜒而上,白墙灰瓦尽显古色古香,滨水环廊、绿化苗木交相辉映……走进坐落在半山腰的小石村,美景尽收眼底。
近年来,双阳区聚焦村容村貌提升,按照“净绿美”总体要求,建设了一批以小石村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型、以将军村为代表的影视文化型、以黑鱼村为代表的三产融合型“一品村”,从生态优势向生态振兴过渡,注重规划引领、镇城相融、形态特色、人文挖掘,打造“产镇人文”特色鲜明、形象完美的特色小镇,鹿乡镇展现了全国特色小镇的风貌和气韵。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双阳区做好“环境整治”文章,厚植乡村振兴新优势。坚持全面突破、全域提升,将人居环境整治的重心从重点部位向周边片区转变、从主要线路向分支沿线延伸、从核心村屯向乡村全域逐步过渡。
深入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工程,全面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和“净、绿、美”目标要求,高标准打造长春南部旅游路风景线,沿线打造休闲采摘、精品民宿特色经济带,重点实施四个镇区基础设施提标建设,77个引领村、示范村扮靓全域,让美丽环境成为乡村发展新优势。截至目前,平湖街道黑鱼村、太平镇肚带河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齐家镇曙光村等11个村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通乡公路亮化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双阳区美丽庭院发展到17000余户、干净人家发展到近30000户,生态镇、美丽乡村比例居全省前列。
按照“巩固净、拓展绿、增强美”目标,双阳区五年累计投入近18亿元全域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整治农村人居环境。
聚焦农村垃圾治理,双阳区率先在长春采取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方式,创新实行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垃圾治理模式,农村垃圾治理实现运行规范化、处理科学化、监督常态化,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被评为全省生活垃圾治理达标市(县)。
聚焦农村污水治理,坚持水岸同治,三年来累计投资13亿元实施了双阳河、杏树河、石溪河流域整治等一批重点工程,砖瓦窑桥国控断面水质消除劣五类,域内28条河流得到有效治理,乡镇污水处理厂(站)实现全覆盖。
聚焦厕所粪污治理,投资1.3亿元改造农村厕所3.5万户,投资1200万元建设粪污无害化处理站8个,乡镇粪污得到有效治理。
治理提效 焕发乡村文明新貌
乡村振兴不能搞盆景式装点,而是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扎扎实实全域全面推进。
双阳区充分发挥屯(组)党支部“主心骨”作用,创新推广“1+3+X”乡村治理模式,在做强基层党建、屯(组)经济、乡村法治、化解基层矛盾、整治村屯环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为引领的农村基层治理新路。通过自治促进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通过法治做好咨询服务、政策宣讲规范约束群众行为,通过德治引导社会舆论、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风尚,努力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注重“积分制”,谱写乡村治理新篇章,各村、组党支部制定简单易行的积分制方案,将农民群众心中所感、眼中所见的公益事业、婚丧嫁娶、文明和谐等内容,转化为具体分值,通过“积分制”竖起风向标,治理成效有了“新风貌”。
注重“清单制”,推动乡村治理落细落实,区、乡、村三级联动,围绕特色产业发展、补齐农村短板、平安乡村建设、生态环境改善、乡村文化繁荣、服务基层群众等方面,制定权责清单、流程清单、任务清单等,乡村治理有了配套的制度、体系和人员队伍,党的基层建设得到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拓面提质,乡村经济发展日新月异。
注重“大数据”,为乡村治理插上“智慧”翅膀,开发乡村治理应用系统手机端,在社会治安、政务服务、化解矛盾等方面持续发力,织牢“治安防控网”、织密“政务服务网”、织好“矛盾调处网”,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智能化、精细化、现代化水平。
同时,依托村、屯(组)文化活动广场、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深入开展传承家风家训、创建文明村屯、倡导移风易俗等活动,奏响了奋发向上、崇德向善、正气高扬的时代主旋律,有效推进了乡村自治法治德治建设。双阳区获评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区,奢岭镇、太平镇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太平镇小石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双阳区连续多年获评省级文明区。
初心不忘,未来可期;大美双阳,乡村正兴。迈进新时代,广袤的双阳大地,必将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下焕发出全新的活力,绘就新时代乡村振兴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