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辽源:高质量答好脱贫攻坚“收官卷”
东丰县佰晟源富硒木耳产业基地。刘鹰摄
东辽县平岗镇身安村第一书记郭子龙深入贫困户家走访。隋二龙摄
电商扶贫直播汇助力脱贫攻坚。本报记者隋二龙摄
西安区碾山村特色种植大棚每年按比例分红,提升贫困户收益。隋二龙摄
东辽县袜业扶贫车间满负荷生产。隋二龙摄
辽源市龙山区对城镇低保、特困供养妇女“两癌”免费检查。 刘鹰摄
一条条宽敞整洁的水泥路,一栋栋清新别致的农家小院,一张张喜出望外的农民笑脸……连日来,记者穿行于辽源市乡镇村屯,沿途不断发现的惊喜映入眼帘,昔日的贫困村蜕变成了秀美乡村,脱贫以后的贫困户精气神更足了!
5年来,辽源市严格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突出扶贫产业发展,强化保障政策落实,持续发力攻坚,积极创新突破,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绷紧弦、加把劲,辽源大地掀起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新热潮。
强化组织领导
扶贫干部带领打好脱贫“翻身仗”
每天5时,祖大任像往常一样起床、洗漱,匆匆吃完早餐便开始入户走访,开始了一天繁忙而有序的驻村扶贫工作。
天冷了,贫困户有没有过冬的柴火,村民于先军需要联系外出打工,困难群众家中的鹅雏已经长大,需尽快联系销路……在近期扶贫工作中,祖大任一件一件地落实,每天工作并不轻松。
41岁的祖大任是东丰县融媒体中心广播部主任,2017年4月,被选派到东丰县杨木林镇兴胜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近两年,祖大任千方百计解决贫困户实际困难,谋划扶贫产业,壮大集体收入,带动更多贫困户增收致富。
“自打大任来了以后,家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就像我的儿子一样亲!”提起祖大任,71岁的郭长福眼里噙着泪花,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几年来,辽源向全市43个贫困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130人,成立驻村干部临时党委和驻村第一书记协会,他们从机关奔赴贫困村庄,带领村干部和贫困户打好“翻身仗”。推动精准扶贫,加大民生投入,给这些贫困村带来新希望。
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信心。
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目标?
脱贫攻坚工作离不开强大的组织保障。
工作伊始,辽源就严格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总要求,第一时间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分管领导和有关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县(区)两级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及时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等会议,制定脱贫攻坚总体规划和相关制度性文件,认真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责任制,着实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纪委监委监督责任、市直部门包保帮扶和行业监管责任,谋划部署脱贫攻坚工作,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高位推动实施。
为了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扎实开展,辽源坚持把扶贫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抓好脱贫攻坚工作的关键,组建市扶贫办作为政府工作部门,各县区也成立专门机构,并陆续选派服务“五个一线”人员到市县(区)扶贫机构锻炼,充实工作力量。
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调整11名村党支部书记,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把脱贫攻坚工作情况作为干部评先选优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全市93名基层扶贫干部得到提拔重用。积极开展先进典型选树活动,1名同志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136名同志、6个基层组织获得省脱贫攻坚奖、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举办脱贫攻坚教育培训班45期,分级分类培训“第一书记”、乡镇党政正职等7类5341人次,实现了扶贫干部培训全覆盖。五年来,辽源认真落实“脱贫攻坚一定要精准到户、精准到人”的要求,严格执行识别退出标准和程序,持续加强动态调整,做到“应纳尽纳、应退则退”,确保不留死角、不漏一户、不错一人。开展精准帮扶,推行市四个班子主要领导包保县区、市级领导和市直110个部门包保贫困村、市县乡三级干部包保贫困户制度,及时调整新到任市级领导包保任务和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因人因户精准施策,实现对全市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包保全覆盖。扎实开展市县乡三级党政主要领导遍访贫困对象活动,书记市长以上率下,深入贫困一线解决突出问题,推动工作落实。省委政法委、省人大常委会多次到辽源视察、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并深入实地开展包保帮扶,使包保村工作全方位提升。
扶贫产业遍地开花
脱贫攻坚硕果累累
“欢迎大家来到直播间,喜欢哪款多肉植物可以直接下单……”走进辽源市西安区灯塔镇碾山村特色种植大棚,好一副“热闹”的景象。
特色种植产业园的负责人冯存纺在直播间里做着推介,作为同行里的佼佼者,刚一上线就吸引了80多名粉丝关注,询问、评论的都很多。
搭上直播销售的“快车”,产业园的销售额每天都能有3000元左右。
“这个特色种植产业园每年都会按比例分红,提高了贫困户的收益,今年还打算谋划一下建设3期的4栋大棚,准备发展一些采摘种植,以后也搞搞乡村旅游。”驻村第一书记王金波指着远处的大棚告诉记者。
打赢脱贫攻坚战,发展产业是关键。
5年来,辽源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治本之策,共投资1.17亿元,实施扶贫产业项目140个,其中种植养殖业项目66个,光伏项目31个,纺织袜业、乡村旅游等其他项目43个。金翼蛋品、金州现代等7家企业被评为吉林省扶贫龙头企业。其中,金翼蛋品年存栏720万只蛋鸡标准化养殖扶贫项目,累计向贫困人口分红1384万元。制定实施《产业精准扶贫规划》,推行“6+N+1”保险,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蛋鸡养殖、纺织袜业、光伏发电、乡村旅游等扶贫产业和农业特色产业,形成了“政府+企业+贫困户”“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等产业精准扶贫模式。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参与,采取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等方式,强化贫困人口与产业项目利益联结。加强扶贫项目库建设和资金监管,确保项目建设精准、资金安排精准。加强产业发展指导,建立627人的指导员队伍,产业指导覆盖全市43个贫困村。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制定就业创业37条政策措施,推动贫困劳动力就业。建设扶贫车间8个,累计吸纳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56人。培训贫困村致富带头人398人次、培育劳务经纪人317人,带动就业990余人。举办39场脱贫就业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8000余个,实现转移就业4897人次。
汇聚脱贫合力
众志成城斩“穷根”
“从前怕生病,现在不会再有这方面后顾之忧了,可以先看病、后付费,出了院,家庭医生也总来给我们检查,时不时就问问药还有没有,身体怎么样。真是太感谢国家好政策啊!”东辽县渭津镇三星村的贫困户王哲娟激动地说。
今年夏天,王哲娟因为脑血栓和脑萎缩住院,5000多元的医药费报销了大半,这让她的心里倍感温暖。
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辽源市在基本医疗保障上,推动“先诊疗、后付费”“看病120”“服务111”等政策措施落实,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大病兜底、一事一议等“五道防线”,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现贫困人口建档立卡率、慢病签约覆盖率、“一人一策”建册率和村卫生室新农合网上报销开通率等“四个百分百”。全市确定定点医疗机构47家,方便贫困人口就地就近诊疗,共报销医疗费用9822.81万元,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
在教育保障上,投入资金3.14亿元,改造包括贫困村在内的农村薄弱学校102所,新建校舍面积92174平方米,推进贫困村义务教育发展。认真落实“一贷二奖五免六助”“雨露计划”“一帮一”等政策措施,投入义务教育扶贫资金319.1万元,发放“雨露计划”补助166.2万元,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享受教育扶贫政策保障,无因贫辍学失学情况发生。
在住房安全保障上,以“不住危房”为唯一标准,加强贫困户住房安全鉴定,加大危房改造力度,共投入资金3591.78万元,为1431户贫困户解决住房安全问题,实现了住房安全有保障。在饮水安全保障上,坚持安全饮水四项指标,加强贫困村饮水设施管护、水源保护、水质监测和分散供水户的管理和服务,投入饮水安全工程资金3.18亿元,覆盖38.63万农村人口,包括3045户贫困户在内的农村群众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
针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和高龄群体占比大,通过常规举措扶贫难以确保稳定脱贫的客观实际,辽源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创新实施“五点双享两救助”脱贫保障机制,使符合条件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目前,共420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领取了养老金,实现了持续稳定脱贫。率先实行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农村低保标准由2016年的3300元提高到今年的4080元,累计投入低保资金6121.5万元,保障16481人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生活。认真落实残疾人救助措施,为6665人次困难残疾人补贴资金786.52万元。同时,其他相关综合保障政策措施全面贯彻落实。
坚持目标标准,强化政策精准落地。五年来,按照“坚持现行脱贫标准,既不吊高胃口,也不降低标准”的要求,精准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全面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
拓宽增收渠道
多措并举精准扶贫
走进东辽县白泉镇电商服务中心,电商达人许万才和妻子正在将货架上的商品摆放整齐。
土鸡蛋、鸭蛋正在被打包装进箱子里,准备发往全国各地。
今年1月,白泉镇成立了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服务范围覆盖全县21个贫困村,7个扶贫企业,截至目前,累计销售扶贫产品53万元。
不仅如此,为了帮助贫困户销售农副产品,许万才经常要上门服务,4年来,累计销售贫困户鸡蛋11万枚,贫困户在电商的帮助下累计收益25万元。
为了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辽源市凝聚攻坚合力,强化社会广泛参与。5年来,通过积极引导、动员社会组织、非公企业和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大力开展金融扶贫、消费扶贫、生态扶贫和社会捐助,凝聚攻坚合力,推动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扶贫格局。
实施消费扶贫促增收,搭建“直播+电商”平台,建设电商孵化基地2个、村级电子商务中心站98个。通过开展“三大书记”直播,在域内大型商场超市建立扶贫产品专区专馆专柜,开展财政预算单位政府采购扶贫产品,拓宽了扶贫产品销售渠道。共组织购买和帮助销售扶贫产品1498.8万元,促进了贫困人口增收。
力促金融扶贫增动力,坚持落实落好扶贫小额信贷“530”优惠政策,采取小组会推动、专班工作推进等措施,扩大资金投放,促进小额信贷工作达到省里要求指标,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确保贫困人口贷得到、用得好、还得了、可持续,增进勤劳致富内生动力,助推高质量实现脱贫。截至10月底,历年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519户1580.15万元,无逾期情况发生。
开展生态扶贫挖潜力,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思维,遵循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指导思想,立足本地实际,依托“百万亩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大力发展大榛子、中草药、苗木种植等林业扶贫产业,带动贫困劳动力51人就业,2021年可实现贫困人口分红。
引导社会参与聚合力,推动企业与贫困村结对发展、联建共建,发挥群团组织辐射作用,助力脱贫攻坚。其中,金翼蛋品被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授予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称号。(吉林日报记者 隋二龙 赵蓓蓓 庞智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