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钱给物不如找准门路——吉林市丰满区四方村蹲点采访记
吉林日报  2020-08-13 09:04:29

  原题:给钱给物不如找准门路——吉林市丰满区四方村蹲点采访记

  在吉林市东南部,地处偏远山区的丰满区旺起镇四方村,几年前是一个以传统种植业为主,村民百姓靠天吃饭,缺少自然资源和稳定增收渠道的省级贫困村。

  这个有57户贫困户145名贫困人口的省级贫困村,自国家实施精准扶贫以来,通过积极发展产业,找准致富门路,逐步引领群众走上脱贫奔小康之路,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增加到现在的10万余元,贫困群众全部实现脱贫,于2017年底退出省级贫困村行列。

  7月3日,在四方村种养基地内,一排排菌棒上一簇簇的黑木耳竞相绽放。贫困户王芳正忙碌地摘着黑木耳。由于婆婆身体不好,王芳外出打工放心不下老人,在家守着老人又没有钱赚,日子过得很艰难。村里发展黑木耳产业后,王芳在基地打工,加上她养猪和做小生意的收入及村里的分红,每年能收入1万多元,她家在2017年底就脱了贫。“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多亏了党的精准扶贫好政策,我对以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王芳一边忙碌一边对记者说。

  “当地村民有过种植木耳的经历,再加上这里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木耳培育,所以村里和驻村工作队都相中了木耳产业,种植周期短、收效快。”四方村党支部书记侯鑫说,村里发展产业要因地制宜,要在科学论证和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选择适宜当地发展的特色产业。

  基于这种发展理念,四方村在包保单位的支持下,又先后引入了仔猪繁育和花卉种植等项目,村集体经济因此连年增收。产业项目红火了,受益的自然是老百姓。四方村连续3年为每户贫困家庭分红1000元;贫困户和村民到种养基地务工,平均每人每天可增收80元以上。

  为了让贫困群众尽快过上好日子,四方村在培育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同时,还扶持有劳动能力和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发展畜禽养殖、果树种植和酿酒等项目。包保单位连续3年按照每户不低于1500元标准,为村里贫困户家庭发放庭院经济启动资金和帮扶资金。目前,累计投入18万元,使得37户贫困户有稳定发展的庭院经济。按照相关政策,村里对因病、因残致贫,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采取就医送药、争取政策性救助的方式,全部落实兜底保障措施,基本形成了“产业项目分红+集体项目务工+单户项目增收+政策兜底”的“链条式”帮扶模式,真正做到了“贫困户家庭个个都有招法、贫困人口人人都有指望”。

  “我们村变了。”这是记者在村里两天采访时,听得最多的一句话。说起村里的变化,干部和群众争相讲述。王芳说,以前,村里全是土路,下雨天必须穿水靴,庄稼全是靠天吃饭,吃水要到井里去挑;现在,全村通了水泥路和入户路,村民吃上了自来水,用上了太阳能路灯。

  “村里的产业项目收益越来越好,村民增收致富有了保障,现在村里正着手设计新的产业项目。”四方村第一书记温雷说,已经退出贫困村的四方村,如今发展信心十足。(江城日报记者 徐俊峰)

编辑: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