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辉南镇拉开镇域经济发展大幕
一年之计在于春。辉南镇党委、政府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抢农时,抓备耕,创造条件,支持企业复产复工,并积极谋划,推动项目建设,把疫情造成损失夺回来,使镇域经济有一个良好的开局。
亲情服务,让企业“活”起来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企业的复产复工被提上议程,这个镇抓住这一有利契机,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并抽调专人为企业跑复工审批手续,极大推动了企业复工的速度,全镇第一家开工的企业,辉南思码泰和电子装配厂,一线工人40多人,为了防止人员密集出现异常情况,公司宁可企业受损失,也要保证员工的人身安全,每天上班的一线员工只有17人,公司的安检人员不定时地提醒员工,戴好口罩,注意自我防护。担负着省应急大米任务的辉粳米业,因时间紧,任务重,企业不得不加班加点加工大米,在工人的防护口罩出现短缺时,镇政府积极协调县有关部门,及时解决口罩问题,使企业顺利完成生产任务。员工们说:“有政府给俺当靠山,还怕啥,好好干就是了。”
广开思路,让农民“忙”起来
备春耕在即,农时不等人。辉南镇农资部门,紧急动员起来,调动一切积极手段,进化肥、农药、种子,为农民备春耕提供了充足的物资储备。他们说:“只要农民一个电话,我们就把物资送上门,让农民用上放心的种子化肥。”供货渠道的畅通,极大促进了备春耕工作的有序开展。长安村一向以种红菇娘闻名,这个村的许多农民也因种红菇娘发了财,疫情袭来时,村民们担心会不会影响菇娘籽装兜,村党支部经过认真思考,想出了办法,不再是以往几户联合作战,而是采取了单户操作,一户为一个作业单位,尽管用时比每年延长了时间,但是,解决了人员过于聚集,容易出现疫情的矛盾,不但没有误了农时,也为下一步大地移栽创造了条件。
精心谋划,让项目“动”起来
近两年,镇委、镇政府把项目建设列为头等大事来抓,采取了走出去招,请进来看,实地谈的办法,并开展了一对一服务,本着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的原则,使一批大有可为的项目纷纷在辉南镇落地,为镇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面对疫情,镇委、镇政府科学谋划,精心组织,抽调精干力量,客观研判,对正在进行的洽谈项目、论证项目,理性分析,全力推进项目早落地,快落地,为项目建设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在这些项目中,产业类占主导地位,民生类和生态类作为重点招商项目正在积极的推进中,为壮大镇域经济,提高经济总量,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培养后续税源打下坚实基础。(刘正帮 李波 吉林日报记者 王忠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