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化市扎实开展营商环境建设专项行动
通化日报  2019-12-11 13:58:59

  原题:做好服务“加减法”营商环境再升级 我市扎实开展营商环境建设专项行动

  通化日报12月11日讯(记者 郭润卿):自“五项攻坚”专项行动启动以来,通化市出台《优化营商环境100条》,制定关于整治破坏营商环境阻碍民营经济发展23项专项整治任务,把“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理念与“妈妈式”服务结合起来,坚持做到不叫不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扎实开展营商环境建设专项行动。

  减税费、降成本、解难题,助力企业增动能。“通化市减税5.22亿元,涉及纳税人24.5万户次,全年重点企业平均每户企业少缴税费1300万元左右。”这是通化市前9个月减税降费的成绩单,其中,万通药业受降税政策拉动,营业收入预计增加6300万元。同时,通化市出台了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10条举措,着力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全力助推实体经济发展,其中设立规模3亿元、首期规模1亿元的应急周转基金,已为企业发放应急周转贷款5.5亿元。

  强监管、不缺位、防风险,创新方式增效能。“‘互联网+监管’认领监管事项目录清单总数4903项,发布检查实施清单3744项,监管覆盖率17.92%,行为覆盖率44.47%,位列吉林省第3位”,这一组组数字可以看出通化市正在实现监管常态化、标准化、智能化。同时,通化市不断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夯实信用监管工作基础,目前在全国262个地级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为54名,已连续15个月位居吉林省前列。

  减环节、减时限、减材料,政务服务提效率。为切实提高政府服务效能,通化市坚持“四个导向”,突出“四项重点”,积极开展“代办制”和“企助”活动,切实提高企业的获得感。先后分9个批次向东昌区、二道江区、医药高新区分别下放、委托授权97项、147项、930项,放权数量和质量走在吉林省前列。同时,实行市场主体“住所登记申报承诺制”,对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采取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告知承诺、优化准入等4种方式,实现了市场准入的宽进严出。

  引人才、用人才、留人才,提高核心竞争力。2018年,通化市深入实施“1+7”人才政策,“千名学子归巢计划”回引学子616人,其中“985”“211”大学本科生、硕士生366人,选派224人到企业挂职服务;连续举办两届企业家节,表彰鼓励了一批民营企业家,营造了尊重、包容、善待企业家的浓厚氛围,通化籍人才正在逐步“回流”。

编辑: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