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春市九台区为秸秆找到出路 变“废”为“能”
吉林日报  2019-07-08 14:17:26

  原题:变“废”为“能”——长春市九台区秸秆综合利用的实践

长春市九台区为秸秆找到出路 变“废”为“能”

  长春市九台区城西长拖秸秆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内储存的打捆秸秆。

长春市九台区为秸秆找到出路 变“废”为“能”

  隆达兴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的饲草以秸秆为原料,有利于优质肉牛的成长。

  吉林日报7月6日讯(记者 刘佳宁 实习生 宋悦):隆隆机械声中,打包成捆的玉米秸秆被运往工厂,经过粉碎、发酵、压块等种种不同处理,成为肥料、饲料、燃料……

  在长春市九台区,秋收后、春耕前,放眼农田,昼无烟雾、夜无火点,空气质量良好,焚烧秸秆的现象十分稀少。2016年,九台区的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工作位居全省第一名;2017年,位居全省第二名;2018年11月,九台区秸秆综合利用的典型经验获得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秸秆综合利用率比2017年提高7个百分点。九台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靠的不是“堵”,而是“疏”,是为秸秆找到真正的出路,实打实地变“废”为“能”。

  勇攀潮头 科技支撑

  在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过程中,秸秆机直接还田成本较高,秸秆利用机械作业成本高、强度大,捡拾打捆机械成本偏高、可利用时间短,难以被农户采用,秸秆的收集、贮运难度也大。

  面对这种依靠农户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九台区引进相应企业,解决技术问题,为秸秆综合利用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在位于卡伦镇的九台区城西长拖秸秆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内,成千上万吨秸秆被机械设备粉碎,合作社负责人说:“这种方捆的秸秆适合做饲料,圆捆的可以做基料。”每天,从这里运往长春的秸秆可达100吨,合作社与长春相关企业合作,将秸秆加工成为生产有机肥的原料,此外,合作社还与浙江的饲料企业合作,生产原料秸秆。长拖秸秆专业合作社的作业设备有130多台套,秸秆收储面积较大,全力供应省内外订单所需。

  像长拖这样的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九台区共有21个,由此产生了680位秸秆收购经纪人。秸秆专业合作社的遍地开花,经纪人联络、合作社机械直接入田的处理模式,解决了农户面对秸秆处理“单打独斗”的问题。

  同时,九台区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建立秸秆机械还田示范方17个,组织种植大户、农机大户召开现场会,演示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技术。2017年全区秸秆还田14.15万亩,2018年达到34.5万亩,秸秆还田面积逐年递增。

  去年一年的时间里,九台区举办了8次秸秆还田现场演示会和秸秆综合利用推进会,现场演示秸秆燃具炉和秸秆还田机械的使用,提高农民综合利用秸秆的意识和技能。截至目前,累计举办各类大规模培训班16期,直接受训人数达7.8万人次。

  据介绍,接下来,九台区将着力于加快实用技术专题攻关,重点开展秸秆还田、秸秆田间捡拾打捆机械、秸秆存储技术攻关,提高还田效果和秸秆收集效率,实现高能效、低能耗转化,并加快成熟技术示范引领,重点推广保护性耕作、秸秆捡拾打捆、秸秆深翻还田、秸秆青黄储和秸秆微贮粗饲料、户用生物质炊事采暖炉等项目。

  多元投入 集聚发展

  “我们采取政府与企业合作的模式,拓展渠道,让秸秆综合利用惠及百姓,同时也减少了焚烧秸秆的现象。”九台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赵树文介绍,为了推动秸秆饲料化、肥料化、原料化、基料化和工业化的利用,九台区积极引进项目,落实优惠政策,给予财政补贴,为秸秆加工企业创造充足的发展空间。

  2016年,九台区引进长春长拖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建设了2个综合利用产业园,每个园区的秸秆加工能力都在1000公顷以上。2018年10月,鑫垒秸秆综合利用公司进入九台,开展联合打捆离田作业,离田秸秆0.8万公顷。近年来,九台区新培育秸秆综合利用企业11个,推广秸秆养畜8.5万头、养禽32万只,人均增收1150元。

  为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的发展,九台区出台了各种方案,拿出3000万元作为秸秆综合利用考核奖励资金;投资400万元购置生物质炉具,在龙家堡等10个村安装了5091套炉具,用生物质燃料取暖做饭,实现了柴草不进屯;投资440万元补贴新建秸秆产业园区、投资929万元统一采购秸秆打捆机、投资2310万元用于“收贮运”体系建设、投资1000万元用于秸秆“五化”补贴……日积月累,总投入资金已达1.5亿元,整合各类资金4亿元,秸秆综合利用步伐不断加快。

  赵树文说,当前,投资10亿元的中航新能源集团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投资3.8亿元的营城万吨级秸秆生物质综合循环利用项目、投资2亿元的波泥河生物质沼气发电项目正在全力推进,下一步,九台区将围绕秸秆能源化和工业原料化利用,不断创新融资渠道,通过主动服务、税收优惠、信贷支持、项目帮扶等政策措施,继续招商引资,并培育终端消费市场,增加有效需求,形成良性循环。

  创新模式 产业推动

  乐声回荡在隆达兴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标准化养殖基地上空,群牛漫步在运动场里,悠闲地吃着精心调配的营养饲料。合作社负责人孙志彪说:“我们的饲草以玉米秸秆为原料,是经清洗、高温、膨化等工艺发酵而成,酸香适口。”

  每年,隆达兴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加工4万吨膨化玉米秸秆饲料,消化6万亩农田的玉米秸秆。除自用外,所产饲料还外销海拉尔、通辽等地,创造了额外经济收入。

  收集的牛粪经过发酵,覆上玉米秸秆编成的草席,用来饲养蚯蚓。牛粪经蚯蚓改造,成为有机肥料,用于蔬菜和玉米种植;长成的蚯蚓还能用于鱼类、禽类的饲养,形成了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

  依托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实行循环农业模式,为秸秆综合利用开辟了一条创新道路。形成秸秆产业链条,培育龙头,带动全产业链发展,能够不断提高秸秆的转化能力。

  为此,九台区积极谋划,建立“收储运”网络,强化产业链条连接。考虑到交通优势,在龙嘉机场、高速公路两侧、铁路沿线、国省道及城市周边等重点区域,加快建立以秸秆机捡拾打捆为重点、以秸秆转化利用为途径的“收储运”体系,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经纪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等多种形式,推进秸秆田间收集、储运及运输的体系建设,并按照合理半径区域,建立秸秆收储点和收储中心,根据秸秆资源情况,合理布局收集、储运和加工企业,确保产业各环节紧密衔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昂首迈向秸秆综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图片均为吉林日报记者刘佳宁摄)

编辑:田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