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奏响新时代进行曲 ——通化市大力实施“五转”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纪实
2018年5月18日,通化市大力实施“五转”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员大会现场。
东昌区“个变企”营业执照集中发放仪式。 裴虹荐 摄
二道江区创业贷款集中发放仪式。
去年末升级为服务业规上企业的吉林易逸通企业服务公司“会计工厂”。 裴虹荐 摄
通化医药高新区医药健康创业园。 朱传刚 摄
吉林日报5月16日讯(记者 王忠先 裴虹荐 通讯员 郭术军 吕艳):初夏时节,山城通化大地生机盎然。一大批个体户变成小微企业,一个个优质增量项目落地开工……“创生个、个变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的“五转”是通化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
“通化的基础和优势在民营经济,未来的潜力和希望更在民营经济。大力实施‘五转’是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加快推进新时代通化绿色转型、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通化市委书记王志厚说。
一年来,激情四溢的山城通化,实施“五转”成效喜人。到2018年底,全市新增个体工商户13314户;小微企业3390户;“四上”企业56户;“规改股”企业6户;正在培育“股上市”企业12户。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8.2%,高于全省5.9个百分点。今年1-4月,全市新登记个体工商户6040户、小微企业1410户。
大力解放思想 坚定信心苦干实干
在改革开放奔腾的大潮中,通化民营经济实现了从“微不足道”到“半壁江山”的飞跃。拥抱新时代,山城面对要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的迫切要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抢抓机遇、敢闯敢干。
去年3月,一场解放思想的头脑风暴和素质提升的能力洗礼席卷通化大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绿色转型、全面振兴”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大落实“四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开展。对标先进、统一思想,提振士气、推动工作,山城作出了推进绿色转型、全面振兴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实际行动。
紧接着的5月18日,作为“四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检验和延续,通化市委、市政府召开大力实施“五转”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员大会,吹响了通化民营经济发展再出发的号角。这次“千人大会”围绕“政策如何落、钱从哪里来、项目如何找、难题咋破解、环境咋营造”五个关键问题,大力实施“创生个、个变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的“五转”三年行动计划,出台了金融支撑、财税支持、科技引领等7个方面48条优惠政策,助力打造民营经济升级版。
通化市紧紧抓住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坚持以解决企业实际困难为导向,采取多方联动打开高质量发展通道,帮助企业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民营经济插上二次创业转型发展的翅膀。
实施“五转”战略 为民营经济添动能
纵观世界范围内的结构性竞赛已经启幕,抢占新一轮产业变革制高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优化经济结构,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的不二选择。
“‘五转’政策推动企业效益显著提升,医药高新区五转办和各职能部门结合服务业从业人员超50人即可升级为规上企业的标准,将我们确定为年度服务业‘小升规’重点企业,帮助我们整理了申报材料,去年年末我们顺利升规。”吉林易逸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国海告诉记者,过去企业主要从事为小微企业代办会计核算、行政审批、咨询调查等业务。去年5月,全市实施“五转”战略后,在高新区各部门的共同推动下,企业在通化文化创意产业园有了500平方米办公区域,联合成立了医药高新区“五转”工作服务平台,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将政府审批、企业服务有机融合,通过专业顾问的一对一服务,形成创业全过程闭环一站式服务模式,有了“政企同框、一门办理”“企业服务、创业无忧”的鲜明特色,日均服务企业数量从原来12家,现已增加到47家,迅速发展成了从业人员超50人、固定客户超1000户的规模以上商务服务业企业。
一年来,通化市委、市政府坚定扛起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责任,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大力实施“五转”,以扩大市场主体总量和提升民营经济发展质量为目标,培育生成成千上万个小老板,同时,实现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个体工商户“枝繁叶茂”的良好局面。
鼓励支持“创生个”。支持农民、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人员等各类群体创业发展,面向各类有创业意愿者免费提供多层次、全过程、阶梯式创业培训。给予大学生和就业困难人员首次创业5000元补贴,为创业者提供最高20万元、3年全额贴息的担保贷款。集安市依托职业教育中心,加强与省内22所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培育更多小老板,快速推进“五转”。
引导扶持“个变企”。在“减”上下功夫,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0万元的小微企业,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实施“证照分离”改革,推进“照后减证”,为企业“减证照、压许可”。在“服”上下功夫,推进登记注册各环节无缝衔接,开办企业3个工作日内办结。“个变企”企业允许“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极大简化了住所登记。辉南县持续深化“只跑一次”改革,推广实施“下沉+”“逆跑动”“三百”计划,提升服务质量,减轻企业负担,增强民营经济主体活力。
全力推进“小升规”。推动成长性好的小微企业升级为“四上”企业,对首次认定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和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分别一次性给予20万元、10万元、5万元的现金奖励;以企业入规当年实缴税金为基数,从下年起连续3年对其新增实缴税金地方所得部分的50%给予返还。医药高新区落实“三百”计划,推进建新科技、天实制药、康元生物等5户全市制造业50强企业膨胀扩张,加大对建新科技、万通盛泰等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15个具有竞争优势的现有系列产品增产和5个新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
积极开展“规改股”。以“四上”企业为重点,建立一批产权明晰、决策民主、权责明确、管理科学、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的现代企业,提升企业科学决策能力和规范运作水平。对企业完成“规改股”而产生税赋等地方级收益,当年全额返还给涉改企业;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后按照中介合同费用及企业付款凭证给予50%的补助,最高不超过30万元。通化县采取“以商生商”“以商招商”等方式,支持企业通过资产、股份、股权的引进重组,加快催化股份制改造。
大力推动“股上市”。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挂牌步伐,对在境内外上市、新三板挂牌、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的,分别给予一次性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奖励;上市公司首次募集资金80%以上投资在本市内的,募集资金5亿元(含)以上、1—5亿元的,分别给予300万元、200万元补助,1亿元(含)予以1%补助;对境内外借壳上市(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并将上市公司注册地、纳税登记迁至本市的企业,给予1000万元补助。柳河县加大培育支持力度,加快柳俐粮油、中晟制药等5户企业股改进程,为下一步上市创造条件。
强化政策支撑 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支持政策频出,给民营经济更多的阳光雨露。“通化民营经济发展氛围空前浓厚,环境不断优化,让我们投资者真切感受到这里民营经济迎来了健康成长的春天。”在总投资10亿元远拓通化(讯鹏)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工地,法人代表孔丽丽欣喜地说。
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通化市委、市政府以改革创新和担当负责的精神,在破解民营经济难点问题上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破解融资难题是首要任务。破除融资障碍,通化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若干措施》,积极搭建新型政银企合作平台,与台州共建“九平台一基地”,推动台州资本与通化产业和“五转”行动对接合作。大力发展金融创新产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通化与省建行、省农行签署了合作协议,围绕“五转”开发出22款金融产品。市税务局与金融机构开发了“税易贷”“缴税贷”“吉税贷”等系列金融产品。2018年,共为全市102户小微企业贷款10239万元,服务中小微企业新增贷款余额56.36亿元。同时,做大“助保金池”融资担保规模,预计3年内市本级投入风险补偿铺底资金达1亿元,可为中小微企业提供10亿元的增信担保。二道江区积极推进通化恒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建立“五转”平台,充分发挥其10亿元担保授信额度优势,为企业贷款提供反担保,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强化财税支持是有力保障。该市积极整合财政支持各类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有前景、有潜力的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出台《进一步做好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的实施意见》,落实续贷政策、降低企业债务负担、清理金融服务性收费为企业降低大量成本。针对民营上市公司面临的股权质押流动性问题,发起设立50亿元纾困基金。2018年,市县两级政府支持“五转”行动累计投入9.01亿元。税务部门落实助力“五转”税收优惠政策,累计为纳税人减(免)税、留抵退税合计20.2亿元。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重要引擎。强化科技引领,山城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各类研发机构,组建医药健康产业创新联盟,推进与“十四校三所一院”的深度合作,鼓励民营企业扩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快研发和培育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2018年,全市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9户、省科技小巨人企业14户;49个项目列入省科技计划,9项创新成果获得省科学技术奖。
强化项目带动是有力抓手。通化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实施领导干部带头招商“152”工程,抽调100名后备干部充实到招商引资一线,对213项工作任务明确了牵头领导和责任部门。制定出台项目建设年及工业项目达产达效年两个工作方案和市级领导包保重点项目、达产达效项目、招商引资重大项目等“8张清单”。计划今年上半年新建项目开工率、续建项目复工率要分别达80%和90%。东昌区全面强化项目带动,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以医药大健康、现代服务、旅游等重点产业为突破口,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力度,让更多项目落地,为民营经济发展开枝散叶。
人才引进和培育是关键支撑。把通化打造成人才集聚之地、人才向往之地,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激发人才活力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意见》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学子归巢等7个实施方案,选派112名重点大学毕业生到企业服务,保留编制在企业挂职3年,期满后个人选择返回事业单位或在企业发展。2018年,全市引进“985”“211”本科生146人、硕士生83人,超过前6年的总和。同时,注重企业家和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对通化市首届企业家节评选出的5位功勋企业家、10位杰出企业家和纳税前50户重点企业等进行了表彰,让他们在经济上有效益、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营造尊重企业家、包容企业家、善待企业家浓厚氛围。
打造“吉林的台州” 全力优化营商环境
今年4月初,在去年通化市793名领导干部赴台州集中轮训的基础上,新一轮解放思想学习台州“五个一百”工程就此展开。全市选派100名机关干部、100名金融干部、100名优秀青年干部、100名招商引资干部、100名新生代民营企业家赴台州挂职培训,促进观念互通、思路互动、作风互鉴、办法互学,进一步推动两地合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发展,加快把通化打造成“吉林的台州”。
4月19日,通化港——台州港实现首航,停靠在丹东港的“新冠盛”轮船鸣响汽笛,载着通钢5000吨钢材驶向台州,这标志着通化、台州两地打通海上物流货运通道,连接起我省东南部至我国南方城市的出海运输走廊。吉林通化国际内陆港务区紧紧抓住市委、市政府打造通化台州产业园区的有力契机,依托物流产业园、出口加工产业园、医药化工产业园,借鉴台州企业孵化、管理模式,催化本地企业做大做强。通过与台州对口合作,吸引台州战略投资者来港务区投资兴业,将港务区土地和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五转”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是通化市认真学习借鉴浙江台州“妈妈式”服务的经验做法,在全市大力倡导的服务理念,出台《关于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在深化简政放权、审批流程再造、提高服务质量上狠下功夫,全力打造诚信型、法治型、效能型、廉洁型政府。旨在大力营造重商、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发展环境,让企业深切感受到审批少了,门槛低了,环境好了。2018年,全市梳理“只跑一次”事项3558项,占全部事项的95.2%;编制了《民生事务一本通》;采取“项目模拟审批”,提高审批效率;在全省率先实行市场主体住所登记申报承诺制改革,大幅减少群众和企业办事所需的证明材料;产业项目审批时限50天以内,有特殊要求的不超过80天。
“五转”行动千人动员大会后,通化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大力实施“五转”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搭建了政策服务、金融综合服务、市场综合信息、就业创业培训、司法保障“五个平台”,及时为企业解决问题120多个。此外,将“五转”行动完成情况纳入全市重点工作和领导班子考核内容,成立市“五转”办,全面负责“五转”行动的综合协调、统筹推进工作。县市区及相关市直部门牢固树立“抓民营经济是通化发展重中之重的历史任务”的思想,建立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形成了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抓“五转”的强大合力。
同时,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大力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昂扬向上的浓厚氛围。着力培树雷厉风行、政令畅通的执行能力,想事干事、谋事成事的实战能力,攻坚克难、独当一面的担当能力,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落实能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政治能力,以增强这“五个能力”促进党员干部服务民营经济的能力水平加快提升。全市各级组织部门把关心企业家成长和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情况,作为衡量干部“五个能力”的重要标准,纳入干部考核考察范围,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干部保障。
奋进新时代,“五转”正当时。山城通化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潮头越涌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