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添设备 传技能 促健康 长春援疆队助力阿勒泰市医疗水平提升
长春日报5月15日讯(记者 李中良):缤纷五月,春意盎然,位于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市也走进了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美丽季节。经过一个漫长冬季的调养生息,牧民们开始为进山放牧、转场做着各种准备,其中就包括检查身体、看病就医。
阿勒泰地区地广人稀,城镇之间距离较远,看病就医是否便捷、高效,成为衡量当地社会文明进步、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在长春市援疆工作队的助推下,当地医疗水平显著提高。
“村里人看病爱去市医院”
“近两年,村民有个大病小情的,都爱去市医院看。”阿勒泰市切木尔切克乡哈拉塔斯村牧民切肯·哈木札告诉记者,过去,由于阿勒泰市人民医院的医疗水平较低,患病村民都爱去乌鲁木齐诊疗。2018年,他老伴儿突发疾病,先在市医院看了看,结果查出高血压、心脏病和甲亢等病症。后来,他租车去乌鲁木齐一家知名医院,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和市医院给出的一模一样。“自那以后,我家乃至村里的人,看病就不远走了,直接去市医院。”
2017年2月末以来,长春市援疆工作队队员张馨月一直在阿勒泰市人民医院B超室工作,亲眼见证了该院医疗水平的提升与跨越。她在接受采访时说,2017年以前,由于该院医疗水平较低、检查设备落后,鲜有疑难重危病人入院诊疗。后来,随着长春市6名援疆医生的入驻,一批先进医疗设备的购进,到该院诊疗的患者明显多了起来。“今年平均每月到B超室检查的人数,就比往年同期翻了一番。”
诊疗水平明显提升
“我们刚来时,医院基础薄弱、设备落后,即使是春季常见病高发期,就诊的患者也不多。”长春市援疆工作队队员、阿勒泰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张鸿雁说,两年来,6名援疆医生以传帮带为主线,以临床诊疗为支撑,以医技科室为引导,借助每天的早教课和每周一次的专业课,全力提升科室对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重病的诊疗水平,立体式营造长春市医疗卫生“组团式”援疆效应。“我被提拔为副院长后,又从基础入手,建章建制、规范诊疗,目前看来效果不错,全院医生的医德医风焕然一新,诊疗水平也是明显提升。”
谈及医院的变化,阿勒泰市人民医院院长马绿渊愉快地打开了话匣子。他说,近两年,该院的医疗设备、诊疗水平、医德医风都有了显著的改善与提高,长春市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不仅为该院购进了一批先进的医疗设备,援疆医生也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通过一对一带徒弟、早教课、专业课和推荐医生到长春交流进修等形式,为该院培养了一批作风优良、素质过硬的骨干医生。目前,该院的消化内科、儿科、中医科已在阿勒泰地区名列前茅。
医疗援疆由“输血”变“造血”
“两年来,在长春市规划内14名卫生援疆干部人才和两批22名规划外短期援疆医生的帮助下,我市医疗卫生水平显著提高。”阿勒泰地区行署副专员兼市委书记木合亚提·努尔木哈买提说,两年来,在阿勒泰市委副书记、长春市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指挥长叶春民的带领下,长春市援疆医生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推动援疆工作从“输血”式支援向“造血”式支援转变,为当地培养了一批具备较高专业技能、学术水平及临床能力的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在这批援疆医生的帮助下,我市几家医院不仅填补了科室空白,部分科室的诊疗水平甚至走到了阿勒泰地区的前列。”
据了解,2017年以来,长春市医疗卫生援疆干部人才累计诊疗患者超过82900余人次,会诊疑难病例4300余例,手术998例,业务培训270次,为5000多名农牧民送医、送药。同时,长春市还积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投入规划内援疆资金1400万元,为阿勒泰市人民医院购置了西门子64排128层CT、体外冲击波治疗仪、HB320骨质疏松治疗仪;为阿勒泰市妇幼保健院购置了四维彩超;在拉斯特乡建设1400平方米卫生服务中心,在640台地建设1500平方米卫生服务中心……推动当地医疗卫生水平显著提高,让更多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