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政策机制,形成“政策洼地”效应
■创新人才发展机制,打造“立体环境”优势
■创新人才服务机制,营造“拴心留人”氛围
打造人才高地
为长春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多年来,特别是长春新区成立以来,新区不断强化“人才是发展第一资源”理念,通过省、市、区“三级共建”,扎实推进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促进了人才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先后有11人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41人入选省、市高级专家,131个人才项目入选“长白慧谷”英才计划。2016年,国家示范性侨商产业集聚区和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基地“侨梦苑”落户新区。
创新人才政策机制,形成“政策洼地”效应。长春新区注重以人才政策创新引领人才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强化人才政策效应,持续释放人才政策红利。突出政策精准性。先后制定出台了《加快高层次人才集聚若干政策》《“长白慧谷”英才计划暂行办法》,围绕引进培养高端和优秀人才等方面提出了精准扶持奖励政策。同时,制定出台了科技、产业、金融等方面政策,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人才政策体系。突出政策创新性。联合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等单位成立了“东北亚人才研究基地”,在人才理论研究、政策制定等方面提供支撑。联合省市公安部门向公安部争取外籍人才出入境政策,使长春新区享有与北京中关村、广东自贸区同样的出入境政策。突出政策协同性。省、市先后出台了《关于支持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若干意见》、子女入学等4个文件,在政策层面上支持试验区建设发展。
创新人才发展机制,打造“立体环境”优势。优质的创新创业环境,是聚才留才的重要保障。长春新区从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实际需求出发,大力营造人才创新创业发展的“立体环境”。推进创新载体建设。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示范带动”的原则,谋划建设新一代创新企业孵化器。全区孵化器总数达35家,在孵企业1000余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2017年,长春新区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双创”示范基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依托“一院四所四校”优势资源,不断深化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光电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五大专业技术平台,累计引进高水平研发机构60余家。省、市科技大市场相继落户新区。2018年,以长春新区为核心的长吉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获批。推进金融服务平台建设。目前,全区拥有79家股权投资机构和近百家金融服务企业。建立了3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集聚各类产业基金达11只,累计培育上市企业1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4家。在全省首推科技“创新券”制度,累计发放4800多张创新券,交易额近1700万元,企业创新活力不断激发。
创新人才服务机制,营造“拴心留人”氛围。环境就是吸引力,服务就是凝聚力。长春新区坚持“服务人才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把服务渗透到人才引进、创业、生活各个环节。完善人才服务制度。制定出台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二十条”措施》《关于实现项目和企业全流程精细化服务的实施办法》,在人才引进、市场准入、生产经营等方面提供全流程精细化服务。强化创新创业服务。开展企业家座谈会、“诸葛团”、企业包保服务等活动,为新区内各类高层次人才配备“人才服务专员”,为人才及企业提供贴心服务保障。近年来,协助企业及人才争取各类专项近4000项,申请资金近33亿元。解决人才后顾之忧。规划建设200套人才公寓,实现优秀人才拎包入住。组织开展高层次人才健康体检、走访慰问、外出考察学习等活动,协调解决人才子女就学、配偶工作等问题,切实解决人才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需求。
长春日报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