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位一体 精准对接——四平构建创业促进体系新模式记事
吉林日报  2019-03-12 10:08:35

  吉林日报3月12日讯(记者 崔维利 袁松年):富民之道,惟在乐业;乐业之魂,惟在创业。

  怎样才能有效促进大众创业?近年来,四平市积极探索构建创业促进体系新模式,为城乡劳动者提供精准公共就业服务,更多人通过创业改善了生活,分享到经济发展成果,城乡就业质量、结构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2018年,四平市新增就业3.63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0.8%;失业人员再就业1.08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1%;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257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2.33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1%;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075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13%,扶持创业516人,带动就业222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7%,低于4.5%的年度控制目标。

  从遥不可及的创业梦到年收入几十万元,从守着荒地一贫如洗到带领上百名乡亲劳务输出成为经纪人,从资不抵债的濒危企业到申请创业贴息贷款后日进斗金,众多的民生期望照进现实。

  这是四平创业促进体系新模式的直观见证。

  四平创业促进体系新模式的最简洁表述是:“需求企业+项目企业+创业者”,三位一体,精准对接;最浪漫的解读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所谓“需求企业”,即有扩大业务需求的企业;所谓“项目企业”,即能落地项目的企业;所谓精准对接,三位一体,即创业者与项目“合成”而诞生新企业。

  具体运作过程是:第一步,四平市政府通过创业促进会成立“创业讲习所”,引进“需求企业”,并对“项目企业”进行培训;第二步,由城市创业学院培育创业者;第三步,通过创业者与项目的“合成”诞生新企业。

  创业促进体系新模式,厘清了政府与市场主体的关系,实现了“常态合成”的态势,解决了“无人创业”和“成功率低下”的问题。

  PTC模式的创新,则为创业促进体系新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PTC模式,即促成“项目—导师—资源(资金)”这3个需求相结合的机制。其把优秀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作为创业项目;把创业者与优秀项目的“合成”,作为新企业诞生的路径;以解决创业者来源与项目来源的基础建设,作为新企业诞生的支撑点,从而找到企业与创业者的共同需求点。

  四平在构建创业促进体系中,强化顶层设计:市人社局和就业局主要负责人考察了中国创业智库在重庆、成都的孵化器和城市创业学院;完成了《构建四平市创业促进体系的研究报告》;制定了《四平市创业促就业三年实施规划》;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强化组织建设。注册了“讲习所公司”,明确了性质和地位,厘清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注重把有强烈扩大业务需求的企业引进“讲习所”,作为“常态合成”的种子,对散落在各县区的优秀项目企业进行“合成”;创业讲习所的培训,让创业者与创业项目精准对接,实现创业能力、创业成功率“双提升”,目前已合成新企业近百家。

  强化资金来源。政府指定投资人四平市新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入100万元启动资金,与北京民富之路有限公司联合成立股份公司——四平市民富讲习所教育咨询有限公司;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办法取得运行资金。

  强化城市创业学院。学院由政府主导,依托一所大学,面向整个区域,以实践教育为主,启发受教育者的创业意识,激发创业热情,解决创业者来源。

  强化项目导师组织。加速现有企业壮大裂变,带动创业就业,解决如何成功创业问题。

  强化“创业(返乡)联盟”。在全市各区县普遍建立“创业(返乡)联盟”,发掘优质项目,通过“合成”拓展业务。

  强化优秀项目(企业)选择。把项目范围圈定在符合地方产业方向、有黑土地资源、有发展前景的“生态农业”上。

  去年4月12日,双辽市创业联盟成立,吸纳成员75家。在其引导下,双辽就业创业环境空前活跃,通过建立创业联盟的公众号小程序服务平台,吸引了一大批在外务工、掌握一定技能的农民工、大学生返乡创业。

  返乡大学生郝军成立了双辽市柳条乡白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田耕成立了吉林省沃亿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柴永成立了养羊专业合作社,梁悦成立了吉林省创科科技有限公司;农民工张玉昌、张洪涛、李德东、张学文等返乡创建了饲养、种植、纯净水、餐饮等多家企业,这些新企业累计带动双辽本地986人就业,还将一度滞销的杂粮、香瓜、玉木耳销往北京和马来西亚等地,带动联盟成员和农户增收。联盟的社会影响力正日益扩大。

  目前,四平市本级、三县(市)、两区及市电商园等(返乡)创业联盟都已组建完毕,联盟成员之间实现了资源和信息共享。全市有1万余名农民工实现返乡创业,创办企业1万余户,带动就业5万余人;创建省级返乡创业基地10个、市级返乡创业基地6个、返乡创业示范乡镇7个。

  曹运武经营的四平市禾佳菌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生产食用菌,一天的产量达3000多斤,年收入30万元。曹运武说:“我的企业是在讲习所的帮助下逐渐长大的,讲习所是我创业的第一功臣。”对于发展前景,他充满信心,“未来公司一定会做大做强,我要把更多村民带上致富路。”

编辑:田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