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吉林省用“金融之水”灌溉“实业之田”
吉林日报  2018-11-26 10:58:37

  原题:用“金融之水”灌溉“实业之田”

  吉林日报11月24日讯(记者 杨晓艳):实体经济,是强省之基,富民之本。

  让更多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是实现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决胜之要”。

  10月21日至24日,“金融助振兴——吉林行动”在长春举行,东北振兴金融合作机制协调办公室落户吉林省,让处于全面振兴关键节点的吉林分外耀眼。

  短短4天,硕果累累——

  省政府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7家金融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中国诚通控股集团、中国中车集团等5家企业签署了吉林国调中车产业发展基金协议;一汽集团与16家金融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17家银行共签约项目372个,其中合同金额225.82亿元,协议金额1709.43亿元。

  这样的合作,来之不易。

  当前,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还需进一步疏通。如何通过改革创新,让吉林金融稳定发展、活力迸发,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是吉林省一直努力作的大文章。

  截至8月末,全省经济货币化水平提升34.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同期增幅8.9个百分点;前8个月信贷增量超过2017年全年水平,不良贷款率呈逐月回落态势。

  数据的背后,是省委、省政府的深谋远虑、精心部署,更是弥足珍贵的“金融作为”。

  通“渠道”引“活水” 激发实体经济生机

  “金融之水”滋养灌溉“实业之田”,是金融的天职和本源。

  汽车产业是吉林省制造业的一张名片。“截至目前,中行金融支持一汽品牌汽车经销商300余户,‘一对多封闭式融资’叙做授信超过1000亿元,2017年以来累计叙做132.7亿元。通过对一汽集团下游经销商的融资,实现对一汽集团整体销售的支持。”中行吉林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说。

  不止中行,为助力新一轮振兴,各大银行积极优化信贷投向,向重点产业、新兴产业、绿色产业倾斜。

  为支持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中国进出口银行吉林省分行2014年起支持吉林至珲春客运专线项目建设,累计发放贷款17.6亿元,大幅提升了珲春作为连接俄罗斯、日本和韩国的开放前沿作用。

  省农行对全省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融服务覆盖率分别达到81%和67%;为全省9个重大水利建设项目授信超70亿元,提供新型城镇化建设贷款达95.23亿元,绿色信贷余额达212亿元,实现了全省县域5A级旅游景区贷款全覆盖。

  疏浚泉源,才能万流奔涌。几件事,反映出吉林人的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一批着眼于顶层设计的改革方案、关键性举措相继出台——《关于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实施意见》《农村新型普惠融资服务体系实施意见》《金融集聚区建设实施意见》等50余项金融扶持政策,形成了一统多分、点面结合、高效规范的政策框架体系。

  一批扩大实体经济资金供给的战略合作协议相继缔结——与国开行、农发行、进出口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银河证券、海通证券等金融机构缔结20余份战略合作协议,扩大实体经济资金供给。

  一批域外金融机构纷至沓来——相继引进了进出口、渤海、广发、华夏、汇丰、盛京等银行机构和多家证券、保险公司,设立东北第一家民营银行、第一支省级信贷周转基金、第一家省内金融租赁公司,为实体经济融资注入新活力。

  降成本加服务,民企轻装好上阵

  生机盎然的“经济森林”,离不开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

  近年来,一些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有的企业家形容遇到了“三座大山”: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

  “公司刚上市时底子薄,通过吉林银行的支持,公司在汽车贷款服务和奥特莱斯特价车服务两项业务上有了可喜进展,业务已经走出长春,遍布东北地区。”吉林云上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贵博表示。

  吉林省云上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汽车销售、线上汽车金融的新三板上市小微企业。为解决其缺乏流动资金、缺乏有效担保的问题,吉林银行成立专门小组,主动对接其金融需求。目前,吉林银行仅针对小微“专属”产品体系就有51个金融产品。

  为更好地补短板,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建立起专营机构、专业队伍、专属产品、专项考核等四专机制服务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4.4个百分点,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97.9%。

  近两年,兴业银行长春分行支持民营企业客户527户,占开业八年来支持民营企业客户总数的比重达到65%;为民营企业发放贷款145.3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5%;民营企业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从2016年的28%增长到2018年的86%。

  企业的“获得感”,还体现于“加”服务与“降”成本之间。

  搭建融资推介平台,资金可获得性不断提升。今年8月,吉林省举办银企保对接大会,18家省级银行与34户企业代表银企双方签约,签约金额达39.9亿元。

  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建立问题调度库和分类指导机制,累计解决企业融资难题150批。同时,由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向58家主要金融机构派出金融服务专员,为金融机构找客户、拓市场提供便利。

  吉林银监局深化整治市场乱象,严禁对小微企业违规收取财务顾问费、咨询费,清理各类“通道业务”,严禁附加不合理条件,严禁变相抬高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全省已有12家省级分支机构、63家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开办“无还本续贷”业务,上半年共办理续贷业务2300余笔、45亿余元。仅此一项,就为企业节省“过桥”费用约1700余万元。

  一系列举措,“降”的是羁绊,“加”的是活力,民营企业发展的动力不断增强。

  补短板强弱项,积极推动企业直接融资

  目前,吉林省间接融资占据主导地位,直接融资发展缓慢,这种结构造成企业负债率和融资成本偏高。

  拓宽投融资渠道,优化资源配置,十分迫切。

  “这场路演,对企业发展来说非常有必要。”在11月6日举行的“吉林西部贫困地区企业融资培训路演”现场,吉林博泰农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申万宏源证券公司和银河证券公司的授课,为企业股权融资提供了宝贵经验,同时我们也与几家投资机构进行了洽谈对接。

  对域外金融资本吸引力不强,是吉林省经济发展的短板。为此,省政府出资设立了吉林省产业投资引导基金,资金总规模100亿元。“截至今年6月,公司已面向全国开展8个批次的子基金征集工作,签约落地30支子基金,基金规模205亿元,引导基金出资40亿元,吸引带动社会资本出资165亿元。”吉林省股权基金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继东说。

  在后备培育环节,吉林省启动实施“上市驱动工程”“百千企业挂牌成长计划”,建立了省级拟上市(挂牌)企业后备资源库,今年新增入库180余户。开发了省级拟上市(挂牌)企业后备资源库管理系统,实现动态更新和分类管理。

  东北证券已与大安市、靖宇县、汪清县、和龙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企业上市、股转挂牌、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等业务上开展合作,进行全方位辅导、培训。

  近两年来,吉林省有3家企业分别在A股和港股首发上市,净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1家。债券融资达1145.2亿元。私募基金管理人73家,同比新增5家,备案基金103支,管理资金规模229.7亿元。

  截至10月末,吉林省股权登记托管中心通过股权质押方式,协作企业融资118.29亿元,连续八年融资超百亿。

  目前,吉林正积极推进“数字吉林”、重点打造“一主六双”空间发展格局。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手段精准施策,为实体经济“强筋健骨”,金融业发展的脚步更加坚实……

编辑:田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