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17家银行与吉林省集中签约助推振兴发展 对接372个项目,涉及投资额1900余亿元
人民网长春10月23日讯: 截至10月22日,中国工商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17家银行与吉林省经过一个多月专项对接,签约项目372个,其中合同项目26个,合同金额225.82亿元;协议项目115个,协议金额1709.43亿元。行业分布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事业、生态环保等多个类目。这是记者从当日开幕的“金融助振兴—吉林行动”开幕式会议上获悉的。当日,东北振兴金融合作机制协调办公室也在长春揭牌,落户吉林省。
据介绍,本次行动由吉林省人民政府和东北振兴金融合作机制联合举办,国内160多家金融机构代表出席。“本次行动是吉林振兴发展的重大机遇,将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切实提高实体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东北振兴添火加力。”吉林省发改委主任安桂武说。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今年1月,在国家发改委的推动下,本着“自愿共建、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助力东北”的宗旨,国家开发银行、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牵头发起,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人民保险集团等43家金融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东北振兴金融合作机制。
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指出,创建东北振兴金融合作机制,为我们进一步畅通合作渠道、拓宽合作领域,协力推动吉林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个高位平台。希望大家通过这个机制和平台,助力吉林扩大融资,把更多金融资源向吉林倾斜;助力吉林转型升级,让资本要素更多地向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助力吉林去杠杆、降成本,帮助我们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助力金融创新,带给我们更多的先进理念、创新制度和优秀人才,推动吉林构筑金融发展新优势。吉林将更加重视金融、更好服务金融,打造山清水秀的经济生态,营造出更好的营商环境。
金融合作机制落地,老工业基地振兴再添助力。会议期间,吉林省政府还与中国银行等7家金融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内容涉及“老工业基地振兴”“乡村振兴与数字经济战略发展”“冰雪产业发展”等诸多内容。中车资本控股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也与各金融机构签署了十余个战略合作协议。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周晓飞在活动上向金融界提供四点建议:一是发挥纽带作用,与东北地方政府和企业通力合作,推进信息资源共享;二是立足东北实际,在现有的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更加适合东北的金融产品和模式;三是挖掘东北优势,加强对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升级、小微企业发展、三农等主题的金融服务,改善金融结构,促进金融便利化,降低实体经济发展成本;四是发挥专业所长,按照监管要求,遵循市场原则,构建东北地区之间的良性合作机制,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坚决防范化解区域性金融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鹤新在活动上表示,金融助振兴要继续服务东北高质量发展,这也是金融企业发展面临的重要历史机遇。他表示,东北老工业基地已成功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新的增长极。其中吉林作为老工业基地、商品粮基地,生态环境良好,工业体系健全,注重夯实增长基础,高质量发展导向更加明显。
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郑之杰表示,东北振兴金融合作机制将重点围绕助力国资国企改革,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开展产业基金投资,组织金融机构东北行4个方面,探索支持东北实体经济发展和多元可持续投融资模式。
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景俊海指出,吉林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能力,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离不开广大金融机构的支持。一是希望以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为重点,全面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探索建立科学高效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促进金融服务下沉。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丰富农村金融产品。探索财政支农金融化运作,变补贴为投资,变补偿为增信,变分担为保险。二是希望以金融回归本源为重点,扎实推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转变金融思维,创新业务产品和服务模式,满足企业金融需求,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发挥东北振兴金融合作机制协调作用,引导和加大对实体经济信贷投放。三是希望以牢牢守住风险底线为重点,坚决打好打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探索构建区域性金融风险防范机制,严厉打击金融诈骗、非法集资等犯罪行为。
“吉林地处东北亚几何中心,产业基础好,绝大多数都是实体经济,“脱实向虚”问题不突出,发展的'底盘'稳固相关与会专家表示,当前,吉林省正在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程、优势产业发展提速工程、新增长点培育提高工程、服务业转型提质工程等产业转型升级“四大工程”,总的看,吉林正处于重大机遇期,拥有一片大有可为的投资“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