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吉林县域百变样本:榆树五棵树镇如何成了“明星”小镇?
中国吉林网  2018-10-16 08:54:57

  原题:“县域·在改革开放中成长”专栏——吉林县域百变样本①:榆树五棵树镇如何成了“明星”小镇? 

  开篇语

  郡县治,天下安。

  在中国40年改革开放风云际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吉林省县域与时代的脚步同行,城乡巨变,蔚为壮观,坚守初心,御风逐梦。

  即日起,中国吉林网推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系列报道——“县域·在改革开放中成长”专栏:《你的歌声里·吉林县域百变样本》,聚焦吉林县域发展百变样本,讲述缤纷历程光阴故事。

  当我们一同唱响大国崛起吉林振兴的壮美长歌,请倾听,来自关东大地吉林县域的悠扬旋律!

  中国吉林网9月25日讯(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周守海 摄影 李煦 摄像 褚新宇):“榆五佳酿味绵长,黄牛低吼震四方,大豆飘香传万里,绿色蔬菜保健康,松江美景迎宾至,美好家园引客商。”这几句话所描述的正是榆树市五棵树镇的几大特色景象。如今的五棵树镇在吉林省内真可谓是“明星”小镇,因为它拥有全国首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全国文明镇、全国重点镇、全国小康建设示范镇、吉林省“十强镇”等诸多荣誉称号。

  来到五棵树镇,第一印象就是这里的环境非常好,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谁又能想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五棵树镇还是一个相对偏僻落后的地区,五棵树镇(包括原前进乡)地区生产总值不到2亿元。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到2017年,已经达到264.1亿元,增长了132倍。全口径财政收入由300多万元增加到现在的2.28亿元,增长了70多倍,农民人均收入由不足400元增加到2017年的19630元,增长了近50倍。

  那么五棵树镇又是怎样完成这样一个完美的蜕变呢?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五棵树镇又都经历了些什么呢?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我们也深入到五棵树镇,通过一段时间的调研采访,或许从几个农民的身上就能够找到答案。

  从集体生产到分包到户:小农民也有大梦想

吉林县域百变样本:榆树五棵树镇如何成了“明星”小镇?

  9月初的五棵树镇秋高气爽,舒适宜人。田间一片又一片的玉米长势喜人,从远处看绿油油的一片格外养眼。“你们看,像这么大的玉米棒在八十年代的时候一垧地里面也没有几棒,现在我这地里基本都是这么大的玉米棒”,榆树市五棵树镇合发村三组的李军笑着对记者说道。

吉林县域百变样本:榆树五棵树镇如何成了“明星”小镇?

  眼前的李军身体硬朗,精气神十足,很难想象他已经是一位74岁的老人了。而且在李军的儿子李东升的眼中,他的父亲也是一位十分倔强的“老头”,“我父亲天天就骑着一辆小摩托每天往地里跑好几趟,你说他都是七十多岁的人了,我们能不担心嘛,儿女们都劝他好几次了,可就是不听,就是爱种地。”

  而且李东升也笑着表示,他的父亲可真是一个“老古董”,因为他们村里别的老人平时都会打打牌,下下棋,可是他的父亲什么都不会,平生唯一的爱好就是种地。

吉林县域百变样本:榆树五棵树镇如何成了“明星”小镇?

  可能正是因为他“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如今的李军也是五棵树镇名副其实的“种粮大王”。

  如今的他承包了36垧地,主要以种植玉米为主,2017年李军家每垧地打粮就有25000斤,对此李军也曾骄傲地说:“在我们整个村里,个人的话,我家承包的地是最多的”。回首几十年的种粮岁月,李军也感慨到:“这一切还是国家的政策好啊!”

吉林县域百变样本:榆树五棵树镇如何成了“明星”小镇?

  1983年以前,五棵树镇合发村还在延用“生产队”的耕作模式,村民们都在挣工分,集体种地。在那时还没有机械化,村民们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种地全靠天吃饭”。李军回忆:“那时候我们小队有六十多垧地,粮食的品种有很多,比如有玉米、高粱、大豆等等,每年的产量大概是四十多万斤。但是那会我们这都流行一句顺口溜‘六千斤过黄河,八千斤过长江’,如今我们家每垧地打粮就有25000斤,承包的36垧地总共是不到一百万斤粮食,真是差别太大了”。

吉林县域百变样本:榆树五棵树镇如何成了“明星”小镇?

  1983年,五棵树镇合发村正式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村里的土地分到了农民自己的手中来耕种。

  而这一政策也像是一颗小小的种子,在李军的心中慢慢生根发芽。村里分地的那一天李军早早地来到了当时的生产队,“当时分地的时候给我家分了3亩地,当时我老高兴了”李军回忆道。那时正值改革开放,无论是五棵树镇还是榆树市的市场都呈现出巨大的活力,因此很多村民都选择外出打工,渐渐的很多地就被空闲了下来,而这些地在李军的眼中全部都是“宝贝”,于是他就踏踏实实种地,卖粮食挣的钱再拿出来承包地,发展到现在已经承包了整整36垧地。

  1987年的时候,李军家承包的地已经达到了十多垧。那时他们家是“全家总动员”来种地,另外他还雇了十多个工人来帮他种地。但是即便如此,面对年年高产的粮食,还是显得力不从心。为此李军也从舒兰租来了他的“好帮手”——现代化收割机,他也是榆树市第一位使用收割机的农民。说起收割机的优点,李军真是赞不绝口。

  “那时候老百姓都不认,他们都喜欢手工扒苞米,觉得扒完之后光溜,好看。我地多啊,我就用收割机,当时我一看,这个东西真方便了,十几垧的地几天就完事了,省时又省力,效率是大大的增高了。从那以后,我家就一直全机械化种地了。到了1990年的时候,我家每垧地已经能打一万斤粮食了”。

  选用优良品种,科学种田,机械化生产......这些都是李军种地的“法宝”。在收割机的帮助下,李军家36垧地,近百万斤的玉米不到五天的时间就全部收完了,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如今74岁的李军还在种地,虽然已经步入机械化时代,他一般帮不上什么忙,但是李军每天仍骑着他那小摩托穿梭于田间地垄,他也笑着说道:“说实在的,以后我要是身体还这么硬朗,我就一直种地,还得继续种下去,争取种一辈子地”。

  其实在五棵树镇,像李军这样的产粮大户毕竟属于少数,大多数农民都选择了一种更为“现代化的土地合作模式”——农业合作社。

吉林县域百变样本:榆树五棵树镇如何成了“明星”小镇?

吉林县域百变样本:榆树五棵树镇如何成了“明星”小镇?

  在榆树市天雨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院内,记者见到了一排排“大家伙”,您可别小瞧这些“钢铁巨人”,因为它们每台都价值不菲,最贵的更是高达一百多万元。“我们这个合作社是2014年7月11日成立的,当时融资了300多万。发展到今天我们合作社的固定资产是1300多万,先进的机械设备是75台套,共有四十多个村民加入了我们合作社,也是整个五棵树镇最大的合作社。”合作社经理王甫对记者说道。

吉林县域百变样本:榆树五棵树镇如何成了“明星”小镇?

  目前天雨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流转模式、托管模式、代耕模式这三种模式已经成功收了580公顷地,广隆村一半的土地都让天雨合作社管理。

  合作社负责种地收地,农民们则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可以外出打工或者做点小买卖,每年年底还能从合作社的收益中分红,这样一来土地资源得到了最大化利用,农民的腰包也都跟着鼓了起来。

吉林县域百变样本:榆树五棵树镇如何成了“明星”小镇?

吉林县域百变样本:榆树五棵树镇如何成了“明星”小镇?

  2017年合作社玉米的产量是每垧地28000斤,黄豆的平均产量是每垧地7000斤,这和过去都是没法比的。另外合作社也推出了“广隆盛”品牌的农副食品,将特色农业走出一条新途径。2017年末,天宇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给村民们的分红就达到了200万元。目前在五棵树镇以天雨合作社、田丰合作社为代表的农业经营主体,已经发展到560家,五棵树镇年产优质粮食4亿多斤。

  粮食酿酒,五棵树白酒走向大市场

  我们都知道榆树市素有“大粮仓”的美誉,五棵树镇的粮食虽然产量非常高,但是大部分粮食都在本地“内销”了,有的时候甚至还要从外地购买粮食来补充内需,那么这些粮食究竟去哪了呢?或许我们可以从一个个酿酒厂里找到答案。

吉林县域百变样本:榆树五棵树镇如何成了“明星”小镇?

  记者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榆树市华盛酒厂酒窖的地下一层,在这里共摆放了40缸陈酿高粱酒,每个酒缸内装有40吨白酒。而整个酒窖地上地下共有三层,共计储存白酒3000多吨。华盛酒厂的总经理王中华介绍到:“在这些白酒中,储存了25年的白酒有20吨,储存了20年的白酒有50吨左右,储存了10多年的酒有500吨左右。另外我还有储存了七八年的酒,共计两千多吨。新酿的酒还有一千多吨。”

  凭借着这些数量庞大的“散酒”,王中华也理所应当成为了五棵树镇的“白酒大王”。

吉林县域百变样本:榆树五棵树镇如何成了“明星”小镇?

  谈起王中华创办酒厂的过程,真是让人不得不感慨他坚强的毅力,因为就在今年,他才把所有的外债都还清,外债最多的时候他贷款高达1500万元。

吉林县域百变样本:榆树五棵树镇如何成了“明星”小镇?

  1987年,国营企业改革,从事百货批发方面工作的王中华下岗了,当时他才二十多岁。

  王中华进取心很强,又很有头脑,他不想守着一亩三分田过日子。当时正值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蓬勃发展,王中华觉得当地有着丰富的粮食资源,所以白酒酿造应该是很有发展的项目。于是他就找亲戚朋友借了2000块钱,创办了五棵树华盛酒厂。

  1988年的时候,华盛酒厂正式成立,当时五棵树镇只有两家私营酒厂,华盛酒厂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酒厂主要酿造的就是玉米酒。据王中华回忆,当时他的酒厂内只有12个大缸,每个缸内有3吨酒,每天投入两千斤粮食来酿酒。为了经营好酒厂,他多方“取经”,跟一些老一辈的酿酒师傅学习经验,同时也坚信“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道理,从酒的质量下手,专心酿酒。当时资金有限,他没钱雇销售员,于是他只能亲自跑业务,挨家挨户去推销他的玉米酒,“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时有一位顾客一到饭店就点我的酒,我当时特别开心,一激动赶紧买了一盒烟给那位顾客”王中华笑着说道。

吉林县域百变样本:榆树五棵树镇如何成了“明星”小镇?

  1995年以后,五棵树镇的个人酒厂越来越多,发展的速度非常快。王中华回忆:“那会大概得有两三百家酒厂,当时酒特别好卖,主要销往德惠、四平、吉林、长春、哈尔滨等地”。到了2004年的时候,五棵树镇的酒厂数量达到顶峰,高达400多家,基本家家都在烧玉米酒。不过当时玉米酒的价格是根据酒精来定的,后来酒精价格降低,这对玉米酒的价格影响很大,因此在2004年五棵树镇的酒厂就倒闭了百分之三十。

  王中华的华盛酒厂当时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于是他改为酿造高粱酒。“高粱酒口感醇厚甜棉,喝完了冒汗而且还不上头,我觉得非常好喝。不过在当时高粱酒的价格比玉米酒高一些,而且大家都不认我的酒,所以销量非常不好,一年下来连五吨都卖不上”。

吉林县域百变样本:榆树五棵树镇如何成了“明星”小镇?

吉林县域百变样本:榆树五棵树镇如何成了“明星”小镇?

  面对重重困难,王中华仍没有放弃,他是个不肯服输的人,“我还得继续生产啊,于是我开始和亲戚朋友借钱酿酒。”王中华笑着说道。就这样,凭借着自己的努力,王中华酿造的高粱酒也慢慢打开了市场,生产规模也从原来的两千斤到后来的四千斤、八千斤.....现在华盛酒厂的生产规模已经达到了一天两万斤粮食的投量,比以前增加了十倍。

  王中华的故事只是五棵树镇128家大小酒厂其中的一个。目前在五棵树镇,还有白酒灌装线100多条,被国家白酒行业协会誉为中国北方“白酒之乡”。2017年全镇生产优质白酒5万多吨,实现产值4亿元,利润4000多万元。

  “垃圾”酒糟竟成“养牛法宝” 特色产业链环环相扣 共赢发展

  粮食用来酿造白酒,之后便会形成数量庞大的酒糟。所谓的酒糟其实就是米、麦、高粱等酿酒后剩余的残渣。这些残渣或者在酒厂的眼中是“一文不值”,但是在养牛大户马凯的眼中,这些就是实实在在的“宝贝”。因为这些酒糟在马凯的手中摇身一变就成为了黄牛美味可口的“佳肴”,是黄牛育肥增重的“法宝”,而且这酒糟一吃就是三十五年的时间。

吉林县域百变样本:榆树五棵树镇如何成了“明星”小镇?

酒糟

  1983年,高中没毕业的马凯便辍学回家了,不久后他便和妻子结了婚。婚后的马凯对未来也十分迷茫,他不喜欢种地,但是对于牛羊却是情有独钟。于是他拿着妻子仅有的300块钱出门了,然后在松花江边花了290元钱买了一头牛就牵回了家。从此以后,马凯就过上了“小牛倌”的生活。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放牛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秘密”,也就是这个“秘密”,让他从一个“小牛倌”变成了今天的“牛老板”,也被评为“全国养牛状元”。

吉林县域百变样本:榆树五棵树镇如何成了“明星”小镇?

  回忆起当初的经历,马凯仍显得激动万分:“放到第20天的时候,那时候五棵树镇有一家国营酒厂,叫五棵树二酒厂,那会还没有私营的酒厂呢,当时就这一家酒厂。那会酿酒之后会剩下很多酒糟。酒糟对于酒厂而言就是垃圾,没有利用价值,于是他们就雇马车往外拉酒糟,然后扔在外面。我记得那会儿被酒厂扔出来的酒糟都堆积成一座山了,我在附近放牛啊,我就看见这牛奔着酒糟就去了。奇怪的是,旁边的青草它不吃,专门吃酒糟。”这样一个意外发现可给马凯兴奋坏了,于是他就天天牵着牛来吃酒糟,他的牛也是养的非常好,“经常吃酒糟的牛,它的肉非常鲜亮,而且肉质口感鲜嫩,上膘还快。”

  40天之后,马凯所养的这头牛便被卖了,当时他挣了120块钱。尝到甜头之后的马凯继续用钱来买牛、养牛、卖牛,就这样他用了两年的时间,牛的数量从一头到三头,再到五头七头,就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到1987年的时候,他就养了六七十头牛,当时已经成为村里的养牛大户了。1993年,马凯也被评为吉林省畜牧业养牛状元。

  村民们一看马凯养牛挣钱了,于是也都纷纷开始养牛。“那会大家就去酒厂里抢酒糟,这时酒厂的酒糟由开始的不要钱到现在的六块钱一车往外卖,后来又卖到了20块钱一车,40块钱一车,最后到1994年的时候,酒糟的价格就涨到了440元一车。这会呢,私营的酒厂就遍地开花了。好多个人的酒厂纷纷成立”,马凯说道。

吉林县域百变样本:榆树五棵树镇如何成了“明星”小镇?

吉林县域百变样本:榆树五棵树镇如何成了“明星”小镇?

  2000年,马凯注册了长春凯丰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当时他已经养了一千多头牛,也成为了榆树市的“养牛大王”。

  而他的成功也带动了不少人,在1999年的时候正是高峰期,当时五棵树镇基本家家养牛,这也占到了百分之六十的比重。除此之外,外来人口中的百分之五十都是特意前来五棵树镇养牛的,他们甚至租房子养牛。在别的地区人口普遍流失的情况下,五棵树镇的人口竟达到了净增加,这在当时是非常壮观的。

吉林县域百变样本:榆树五棵树镇如何成了“明星”小镇?

吉林县域百变样本:榆树五棵树镇如何成了“明星”小镇?

  如今,马凯的长春凯丰牧业有限责任公司也养殖了肉牛两千多头,他所养殖的肉牛也销售到福建、深圳、香港等地,同时也远销阿拉伯、以色列等国家。

  除此之外,他也马上要搬到政府规划的“畜牧小区”里面去,在那里有更完善的设施,真正做到“无公害,无污染”,经过处理的牛粪也可以还田做肥,真正实现全产业链的循环。

  目前五棵树镇有上万人从事黄牛养殖业。近年来,打造省级标准牧业小区28个,全镇黄牛年均饲养量18万头,市场年交易量在40万头以上,年创利润3亿多元。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榆树市五棵树镇凭借其自身的优势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如今的五棵树镇在经济发展中依托地方特色优势,打造特色品牌产业,逐步形成了“白酒酿造、肉牛养殖、豆制品加工、棚膜蔬菜、松江旅游”五大特色名片。在产业发展中也形成了“粮食酿酒-酒糟喂牛-牛粪还田-沃土增产”和“大豆制豆腐-渣粕育生猪-粪肥养蔬菜-蔬菜无公害”两大良性发展链条,而这也为五棵树镇的持续发展注入特色活力。

  五棵树镇在经济发展中注重依托地方优势资源,打造特色产业品牌,不断发展壮大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五大产业”,成为远近闻名的“五张名片”。改革开放四十年,相信榆树市五棵树镇已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特色发展路线,而这些,也是我们想要找寻的答案。

编辑: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