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城:打造“会呼吸”的现代生态新城
吉林日报  2018-10-08 10:00:45

  原题:打造“会呼吸”的现代生态新城——白城市探索“海绵城市建设+老城改造”模式纪实

  吉林日报10月8日讯(张磊 记者 戈驰川 尹雪):2018年夏季,白城市气温偏高且降雨量远超往年,但市民们惊喜地发现,历经两年的海绵城市建设,过去“晴天扬土,雨天看海”的旧景已经成为历史。

  蓝天、繁花、广厦、大道……是这座城市留给人们的新印象。城市“脱胎换骨”的背后,是白城市将“海绵城市建设”和“老城区改造”的创新性结合,不仅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环境,还为北方寒冷缺水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树立了典范,“海绵城市+老城改造”的成功模式受到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

  首创“海绵城市+老城改造”模式

  2015年,白城市被列为全国首批、东北唯一的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让急匆匆的雨水变害为宝,让硬邦邦的城市温润柔软——白城海绵城市建设涵盖了“渗、滞、蓄、净、用、排”六大类型的海绵城市功能和措施,在“深呼吸”与“大循环”中构建绿色生态新城。与此同时,白城市是一座近百年的老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区基础设施欠账多、承载能力不足、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日益凸显,人民群众对改善人居环境的强烈愿望与老旧残破的城市功能及“颜值”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必须抓住海绵城市试点这一契机,让城市有个彻底的改变。经过认真论证,2016年新年伊始,白城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决定将建设海绵城市同老城区综合改造提升工程相结合。从道路拓宽改造到地下管网提质完善,从小区美化到巷道改造,从公共设施配套到公用绿地建设……确立了在两年内城市功能全面完善、人居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目标。

  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实现总投资68亿元,这相当于白城市过去几十年城市建设投资的总和;实施16类469项工程,改造范围38平方公里,占建城区面积近90%;改造172个老旧小区、48条道路、6个公园广场,新增绿化面积150万平方米,亮化街道10条;建设地下管廊28公里。作为首批海绵城市试点,白城在全国第一个实现全面完工;第一个总结完整经验模式;第一个由国家级出版社以本版书方式正式出版城市案例。

  有效化解建设过程中的难题

  作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试点,既没有可以遵循的规范,又没有可以借鉴的成功案例。一个个难题接踵而至,又被一个个破解。

  面对资金难题。白城市采取向上争、银行贷、社会融、财政挤等“多条腿走路”的办法,完成了68亿元建设资金的筹集。为规范资金管理,白城市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实施意见》,采取专款专用,专账管理,实施了预算、财政评审、跟踪审计、竣工结算、绩效评价全过程监管。

  面对规划难题。在规划设计上,白城市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尊重百姓意愿,更加注重功能品质优化、公共服务提升、宜居环境建设、城市文化和融合发展。聘请国家级、省级专家,联合本地专家,组建专家团队,对“海绵城市+老城改造”工程进行统一设计,在理念、元素、风格上,坚持前卫、个性,突出白城特色。

  面对拆违难题。白城市探索创造了“拆违十法”。即:群众评说引导法、效果展示感召法、真情服务感化法、信仰力量调动法、组织纪律约束法、外围定点突破法、拔钉效应带动法、分级包保推动法、联席会商推进法、司法联动介入法。采取了各区、各部门划片分组、分片包干、网格化包保方式。各级干部进小区、入商户、访住户,面对面、人盯人、坚持不懈、跟踪做思想工作。对反复劝导仍不配合拆违工作的,各类办法同时介入、多点发力,各种手段组合出击、刚柔并济。全市共拆违18万平方米,自拆率达到99.6%,且无一例越级上访事件。

  面对建设监管难题。白城市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专项领导小组,坚持市级统筹,区级操作的建设原则,建立了部门、区级、市级三级联席会议制度,完善研商、会商等工作机制,并细化落实市区两级部门、两级干部包保责任,指挥部办公室实行“全天候”工作模式。搭建了“全方位”建设保障体系和“全链条”质量监管格局。在规划建设体系上,实现系统化;在专业设计团队组建上,追求“高标准”;在服务体系建立上,实行“全过程”;在质量监管上,实现“全过程”“无死角”“零容忍”。

  实现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

  在工程推进过程中,白城市克服了地下管线复杂、工程交叉推进难、群众改造需求多且不统一、施工企业招工难、建筑材料采购难等诸多困难,并针对中小城市典型问题,总结了“灰绿结合”的城市内涝积水、混接溢流污染控制做法,针对北方高寒、少雨、易渗等特点,创新了适用于北方并可部分推行全国的技术标准做法。采用“面层透水砖/缝隙透水+变形缝、基层导排水”技术,解决了高纬度、高寒地区透水铺装冻胀破损问题,摸索出了1套北方寒冷地区抗冻融的适用技术与标准做法。针对北方城市冬季降雪量大,在极端天气情况下,冬季多使用融雪剂进行除雪的实际,探索创新了融雪剂渗滤弃流技术,实现冬季融雪剂、雨季径流雨水协同控制。

  创新打造了城市排险除涝工程,成为全国打造排涝除险工程样板。探索出了道路源头减排与生态沟渠行泄通道技术与标准做法、快速确定源头减排设施规模图表法、雨季混接截流溢流处理设施关键设计参数与设计方法、北方寒冷地区雨水设施景观设计方法(材料、植物)、道路井圈加固工艺共五种成熟技术。

  创新“雨水花园+渗井”功能,实现源头减排。总结出高渗透性缺水地区适用技术与标准做法,不仅简单实用且节约了大量资金,还实现了源头减排,杜绝了雨污混接,回补了地下水,缓解了市政管网的排水压力。

  建管并举保持永续发展

  为把海绵城市建设的成果巩固好、拓展好,白城市明确提出,城市管理提升要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以城市建设管理为重点,以“四城联创”为载体,以建设规划、卫生、管理“三个不留死角”为目标,坚持精细化、规范化、人性化,突出加强城市管理服务,着力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白城市通过"PPP"模式组建了项目管理公司,负责对海绵城市的运营维护。为了实施有效监管,白城市将海绵城市中的公园、街道、喷泉、绿地、路面、人行道、路灯、管线、小区的铺装等工程分为三类,即“园”、“路”、“区”,创新设置“三长制度”,即“园长”、“路长”、“区长”进行常态化巡查责任包保。建立“项目运维监管工作小组”,实行以组长为一级网格,“园长”、“路长”、“区长”为二级网格,包保巡查人员为三级网格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对在运营维护期产生的问题,及时转办,跟踪维护,实现项目运维监管无时差、无死角、全覆盖。

编辑:田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