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陈家店村的变迁看农安县域经济发展
吉林日报  2018-09-26 09:54:42

  原题:一个“样板村”的升级之路——从陈家店村的变迁看农安县域经济发展

  吉林日报9月26日讯(记者陈沫):一晃,陈凤林搬上楼房已经6年了……

  “住进楼房之后土地流转给了村集体,年底还有分红,我在集团里做记账员,一年挣着三份钱,生活环境更是没的说!”陈凤林对现在的日子很知足。

  长春市农安县陈家店已有90%村民住上楼房,社区绿草如茵,休闲广场可跳舞、健身,生活很惬意。

  79岁的陈凤林虽年过古稀,但精神矍铄。作为土生土长的陈家店人,他见证了陈家店从贫穷落后到村美民富。时隔多年,陈凤林依然记得改革开放前这个小村庄的模样:住的都是土坯房,全村看不见一辆自行车,耕地靠牛,出门靠走,一年忙到头,日子过得紧巴巴……

  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被唤醒的农村大地焕发勃勃生机。

  “分田到户以后,大家积极性都高了,各家各户开始有了余粮,挨饿的日子翻篇儿了!”说起这段历史,陈凤林笑了,声音也高了八度。

  在改革开放大潮中,陈家店曾由于经营不善等诸多原因,村里欠外债高达百万元,发展举步维艰。

  2005年,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年份,载入了改写陈家店命运的史册。

  “我刚接手陈家店的时候,没一个人支持我,在外人看来这是个灌米汤都救不活的穷乡僻壤。”那一年,林青远毅然回到老家,之后被推举为陈家店的当家人,开始为这个一穷二白的小村谋出路。

  新世纪之初,农安县将工业立县作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向,把全民创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在林青远看来,这是个必须抓住的机遇。没人支持,他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没钱,动员大伙儿凑。就这样,陈家店54户村民集资192万元,办起农安县第一家股份制企业——红砖厂。

  “当年砖厂的纯利润就达到了200万元!”提起当时的情景,林青远十分激动。

  陈家店终于走出负债阴影。趁势而上,空心砖厂、新型墙体材料厂先后成立并实现盈利。

  历经改革开放40年发展,农安县在农牧业和大项目建设上不断实现新突破,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大企业纷纷落户。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82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94元增长到2008年的5065元。这一年,农安县提出发展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全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快全程农机化建设,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建设,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力打造现代畜牧业大县。

  陈家店也奏响了发展现代农业的“三部曲”:发展股份制经济,建立农业合作社,成立农业开发集团公司,实现农业从传统向现代升级。

  如今的陈家店,已名声在外,累计获得“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科技示范村”“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等多项荣誉称号。2018年,村集体收入达到600万元。

  一组数据见证了农安县40年的发展与变化:201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471.8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5100元和13429元,相较于1978年,地区生产总值翻了81倍,农民可支配收入足足翻了142倍。

  从落后村到样板村,从平房到楼房,从农民到工人,从贫穷到小康,一次次“身份”之变,是陈家店蜕变与成长的历史,见证了农安县域经济的发展轨迹,也见证了改革开放下农村发展中的一次次质变与飞跃。

  金秋,偌大的原野,庄稼熟了,到处充盈着丰收的味道,令人沉醉。正在装修中的现代农业展示馆将在国庆节开馆,并使用机器人与游人互动。“这些年我们一直在爬山,一坡翻过又迎一坡,只要铆着这股劲,陈家店就能越来越好。”林青远坚信着,发展路上,办法总比困难多。    

  前进,是时代之音。这个“样板村”的升级故事,还在继续。    

  记者手记:    

  在改革开放40年的变迁中,陈家店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落魄小村一路逆袭,如今焕然一新,几十年的爬坡过坎之路,令人感慨。    

  逆袭靠什么?坡怎么爬?坎如何过?陈家店的答案是——关键在人。陈家店党委书记林青远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从扔下红火的企业毅然回到生养的故土到没钱靠村民集资办企业,从挨家挨户做工作搞动员到几十栋小楼的社区拔地而起,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到朝九晚五的产业工人,无疑都是靠着人的苦干、实干、敢干才写下陈家店一笔笔令人赞叹的成就。诚然,成就令人欣喜,精神更需要发扬。实现乡村振兴,发展县域经济,振兴吉林,正需要这样的精气神,爬上陡坡、迈过高坎,一定能迎来发展的春天。

编辑:田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