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白城生态建设系列报道之一 生态鹤乡 印象家园——白城市生态建设综述
向海鹤舞——吉林八景,誉满天下。
白城燕麦——健康产业,品牌引领。
驭风逐电——清洁能源,低碳发展。
水清岸绿——洮儿河奔流,润泽鹤乡。
白城日报8月28日讯(记者 翟向东/文 李晓明/摄):生态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在这个关键节点,白城坚持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统筹推进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扶贫、生态城市及“水、草、林、湿”等重点工程建设,取得了新成效,捷报频传,答卷靓丽。
白城日报自28日起开设《奋斗新时代 美丽新白城——纵览生态鹤乡 讲述生态故事》专栏,以系列报道形式,充分宣传报道近年来白城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上下统筹推进生态建设取得的突出成效和显著变化,让更多的有识之士关注白城、了解白城、走进白城。——编者
在蓝天、白云、清风的映衬下,放眼望去,洮南胡力吐蒙古族乡的南山上,林丰草茂,果满枝头,处处花香鸟语,绿意盎然……而20年前,这里曾是乱石满坡、寸草不生的荒山秃岭,眼前所见的南山和昔日脑海中所现的荒山如两个镜头在思绪中交替翻滚,如果能用语言表达此时此地的感受,那就是“震撼”。1998年,洮南胡力吐蒙古族乡,蒙古族老人何殿起为了让荒山披绿,秃岭染翠的绿色梦想,他不图回报,不顾家人的劝阻,以义务治理和改造荒山为己任,每天早出晚归,封山育林,治山不止。
20年,弹指一挥间,10余个树种,几十种野花、药材,100多公顷林草,6万多棵树木,10多万棵天然次生林……把这座昔日的荒山装点得郁郁葱葱,满目生机。近日,记者在胡力吐蒙古族乡见到了刚干完农活、正准备巡山的何殿起老人。已年过古稀的他脚上是一双沾满泥土的布鞋,拿着铁锹的手上布满老茧,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我还是那句话:只要我活一天,就要守着这座山一天,给后代留下一笔绿色财富。”望着满山的绿色,老人的话语依然坚定,目光依然执着。20年,何殿起老人种下的不仅仅是一片绿色,更是鹤乡人心中的希望和梦想。
期待,因为过去的岁月里——
这座生态之城带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一顶顶桂冠耀眼夺目。
憧憬,因为未来的征程中——
这座城市勾勒的蓝图是那样给力:以“生态”为统领,本着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理念,启动生态保护与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推进“四大生态”工程,构建“六大生态”系统,着力打造吉林西部生态屏障和特色生态产业基地……
如今,站在建设美丽中国新的历史起点上,大美鹤乡生态建设成效凸显,草美林丰、湿地广袤的生态本底正在回归,而一切正预示着,它将与生态鹤乡、魅力白城、宜居家园的现实最终相逢。
扮靓绿色本底 打造生态地标
风沙弥漫曾是老一辈鹤乡人心头抹不去的土黄色记忆。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世世代代生存在这里的鹤乡人梦寐以求着有朝一日绿染山川,水碧天蓝。
面对这种局面,白城市委、市政府站在构建和谐白城高度,大坐标审视,大手笔勾勒:规划生态“绿脉”、打造生态“绿肺”、 编织生态“绿网”,在瀚海大地接续开展了一场规模空前的“举市三年大造林,加快治理荒漠化”和 “三年再造百万林、建设西部大屏障”“造林还湿双百万”活动。2015年以来,共完成造林154.3万亩,湿地修复到870万亩,草原恢复到657万亩,林地增加到680万亩,规模化种植燕麦2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2%,被国家评为“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一道道绿色屏障锁住了风沙肆虐的脚步,让鹤乡大地染上了新绿、让荒山披上绿装,打造出了一个绿色州府。
描绘蓝色新图景、引得源头活水来、构建魅力塞上水乡。鹤乡——草原之城,滨江依河傍湖,因水而兴,得水独厚,素有“中国东北水乡”之称。
白城生态核心问题在“水”,如何作好水文章,破解水“瓶颈”,白城市委、市政府给出了全新的答案:紧紧围绕“三条红线”“四项制度”,突出白城滨江、滨湖生态特色,构建六大体系,确定白城市五大水生态文明主题,打造独具特色的“水系为韵、生态白城”,构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体系,重构魅力塞上水乡。
有水则兴,无水则衰。近年来,白城市委、市政府全力推进大安灌区、分洪入向、河湖连通工程等建设,为水生态建设增添新鲜“血液”。截至目前,河湖连通工程全面告捷,124个水库泡塘全部连通,新增蓄水量15.9亿立方米。
“想金山、盼银山,守住耕地是靠山”,这是鹤乡人最平实的想法。近年来,白城市紧紧围绕构筑吉林西部生态屏障的战略部署,大力实施农村土地整理项目,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让万顷荒地变良田、生态建设可持续。尤其是去年以来,推广“劲草一号”、燕麦治理盐碱地示范项目,通过以草治碱防沙兴牧,恢复“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让草原成为白城最耀眼的生态名片,打造吉林西部生态地标。目前,共完成土地整理项目53个,整理土地面积12.04万公顷,新增耕地面积7.03万公顷。
构建生态格局 厚植发展优势
白城的水、林、草、湿,包括地、气、风、光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源,也是财富,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尤其是近年来,白城先后被国家列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国家首批海绵城市”和“水生态文明示范市”。这些国字号“金招牌”,对于我们打造生态产业、发展生态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厚植了发展优势。
打青山绿水牌,唱生态农业戏。绿色生态农业是白城的一大亮点。近年来,白城市坚持用项目载体、企业模式、生态理念谋划和推动农业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农牧渔业资源中找工业,促进三产融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抓好猪牛羊驴、燕麦、绿豆等特色基地建设和精深加工,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打造“白城弱碱”“东方燕麦之都”“中国特色杂粮之城”“生态牧业基地”等特色品牌,创建全国食源性食品安全生产基地,初步建成了大龙头带动大基地、支撑大产业的发展格局。
靠天吃饭、技术落后、效益低下、收入不高——传统农业给人留下了这样的印象。现在,这种状况在白城正悄然发生着变化。截至目前,全市棚膜面积已经累计发展到17.6万亩,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90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2个,无公害蔬菜16种。同时,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技术,从而成为了全省推广玉米膜下滴灌技术的主战场,吉林省唯一的保护性耕作示范市,生态特色农业实现规模化、基地化、品牌化发展。
推进生态工业,让低碳之路在脚下延伸。工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硬支撑,是一个永不褪色的主旋律。近年来,实施工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企业技改创新和扩能改造,加快建立以清洁能源、绿色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医药健康等产业为主体的生态工业体系,创建全国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示范区,建设吉林西部医药健康产业基地。积极探索循环经济模式,建设生态产业集聚平台,执行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形成循环的生态产业链,促进资源利用最大化、环境污染最小化。
驭风而起,逐光而上,借物而兴。作为全国唯一风电本地消纳示范试点城市,白城利用风电供暖解决风电“弃风”问题,通过延伸风电产业链条,突出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的开发利用,引进国内外风电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开展光伏发电项目和生物质能热电联产、气化发电项目,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城市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和风电本地消纳能力,提升质态,壮大体量,走出了一条绿色、清洁、低碳的发展之路。
打响生态旅游品牌,打造精品旅游业。时光堆集起鹤乡旅游富矿,赋予白城旅游业以鲜活的灵魂。近年来,白城以发展生态旅游为主导,编制全域旅游规划,以“一线八点”精品旅游线路为引领,立足“湿地风光、鹤乡白城”整体形象定位,全力打造“湿地生态游、民俗风情游、冰雪体验游、乡村观光游、军事体验游”五大特色品牌品牌,精心培育草原风光、乡村休闲、历史文化等六大系列旅游产品,把“湿地风光、鹤乡白城”这张城市名片推向全国乃至世界,把魅力鹤乡建成草原的“独秀花园”和世界旅游目的地。
海绵城市建设,给这座草原城市增添了生态之美、现代之韵;弹性“海绵体”给城市中的人们带来了宜居之感、幸福之情。两年寒暑,530个日日夜夜,因地制宜的创新探索,实现了“老城变新城、小区变花园”的目标,创造了“白城速度”;探索了“海绵城市+老城改造”的路径,打造了“白城模式”;创新了中国北方寒冷缺水地区海绵城市建设典范,树立了“白城样板”。白城变了,在老百姓眼中,它正越来越美丽,越来越让人喜爱。
再次走进白城,一幅幅崭新、壮美的画卷映入眼帘:一条条宽阔笔直的道路、一座座富有现代气息的楼宇与蔚蓝的天空交相辉映,疾驰顺畅行驶的车辆、徜徉陶醉于公园、广场的休闲人群构成一幅幅色彩厚重的油画……感受到的是一种活力、一种生机,触摸到的是一股现代化的气息。
构筑环保屏障 圆蓝天碧水梦
蓝天、白云、繁星、朗月……那份醉人和诗情画意曾是鹤乡人引以为豪的醉人画卷,然而,随着原煤使用量的剧增和能源效率利用的不合理,这座美丽的塞上边城,也一度成了全国空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美丽家园被灰尘笼罩,烟尘漫天、蓝天消隐成为了人们心中难以言表的隐痛,何时摘掉扣在白城头上的这顶“黑锅盖”,再现涓涓清水、瀚海“草原蓝”已成了鹤乡人的心结。
打从源头上扭转,沿着绿色、低碳、循环的路径可持续发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土壤污染防治工程,全力抓好污染防治行动——白城以草原人勇敢、豪放的性格给出了掷地有声的回答。
2017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2.9%,居全省第一位;今年以来达到95.9%,同比提高5.3个百分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工业粉尘、化学需氧量、氨氮六项主要污染物减排全部超额完成,走在全省前列……翻看白城多年来取得的环保成果,让人感触最深同时也最有说服力的,莫过于上述看似枯燥的文字材料。
近年来,白城健全完善生态建设制度体系和生态保护法治体系,加快制定地方性法规,依法打击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保护好来之不易的绿水青山、碧草蓝天——启动推行了“河长制”改革,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全力配合中央环保督察,办理信访案件375件,责令整改217家,有效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环保问题;持续开展蓝天、清水、净土“三大环保”行动,全市注销违规燃煤小锅炉157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搞好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加快煤改电、煤改气进程;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确保农药、化肥零增长。
力争到2021年,主要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低于国家和省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80%以上;城市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95%;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废弃农膜回收率达到8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让白城的天更蓝、水更清、土壤更洁净、空气更清新。
处处山青水秀,柳暗花明铸就了白城草原明珠的美誉;草原生态城,激情创业地铸就了白城的高度。
生态鹤乡,这个可以让人“深呼吸”的地方,吐息之间,绿韵飞扬。碧水,给城市中的人们带来了宜居之感、幸福之情;绿色,给这座草原城市增添了生态之美、现代之韵。
站在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新的历史起点上,200万鹤乡儿女,将并肩携手努力打造天蓝水碧、林茂粮丰、渔兴牧旺、人水和谐的美丽白城,重构魅力塞上水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