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城大安市扶贫工作走笔
吉林日报  2018-08-21 09:26:05

  原题:下绣花功夫 做精准文章——大安市扶贫工作走笔

白城大安市扶贫工作走笔

大安市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下绣花功夫、做精准文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3.3万降至1.3万,贫困发生率也由11.8%下降到4.9%。图为大安市月亮泡镇先进村的养鸭厂。吉林日报记者石雷摄

  吉林日报8月21日讯(记者 栾哲 赵广欣):临近晌午,日光渐烈。白城大安市月亮泡镇先进村外的田野间,一栋栋扶贫大棚林立。

  贾义领着记者,一头钻进他的香瓜大棚。他随手摘下一个香瓜,洗干净,递给记者:“这香瓜采用无土栽培技术,整个生长期不施肥不打药。你尝尝,又甜又脆呢!”

  果然,瓜的鲜香沁人心脾。贾义说:“单单这一个大棚,一年就有七八万元的收入。”

  明媚的阳光打在贾义的脸上,笑容灿烂。大棚之外,这灿烂阳光也播洒在大安数万贫困户心田。

  白城市位于大兴安岭南麓山区,这片山区是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这里是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大安之贫困尤甚。白城市有3个国家级贫困县,大安即是其中之一。

  2016年初,大安市仍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3万,至2018年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仅剩1.3万,贫困发生率也由11.8%下降到4.9%。

  是什么令大安贫困户的小康之路走得如此顺畅?

  深入脱贫攻坚战场的最前沿,采撷贫困户们的欢声笑语,记者发现,大安市的扶贫工作真是下足了绣花功夫,做透了精准文章。

  “扶贫先扶精气神,有了心劲儿,不怕脱不了贫。”

  大安市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返贫机率大的背后,是人均耕地少、土地贫瘠、生产和结构单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孤老病残众多等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现实问题。

  “还有更难做的工作,那就是人心。”大安市委书记马维民告诉记者,“贫穷不可怕,就怕贫困户穷得麻木、穷得对未来没有信心。”

  在叉干镇民乐村,记者就听到这么一个荒诞却真实的故事。

  2016年3月,叉干镇民乐村召开了一次关于土地整理项目的村民代表投票大会。本是整理盐碱地、旱田改水田的大好事,却遭到村民们的强烈抵制。

  “盐碱地,涝洼塘,光出碱沙不打粮。”多数村民固执地认为,十年九旱的盐碱地怎么可能种出水稻呢?这哪是造福,这是造孽。

  投票结果:21人投票,16人反对。

  叉干镇党委书记朱寄铭急了,他对村民表态:“这个项目一定要推进,就算我这官不当了,这个项目也得干。”第一次投票大伙不欢而散。

  话说得急,但工作还得耐心去做。镇领导和村干部们挨家挨户做工作,终于在第二次村代表会议上,这件事勉强获得通过。

  投票是通过了,但一些村民还是想不通,他们偷偷地告起状来。村民刘贵冬说:“大伙四处告,就是一心想把这事搅黄喽,不想种水田。”

  不成想,两个月后,紧张的局面一下子出现了逆转。

  民乐村将整理分配给村民后余下的479公顷水田公开竞拍,结果一公顷水田最高拍到了4975元,村里一次性收入1700万元。村里用这笔钱建起了育苗大棚,收益发放给贫困户。另外,他们还帮没有劳动能力的村民把土地以每公顷每年5000元发包出去。这两项收入加起来,全村40个贫困户在当年秋收前全部实现脱贫。

  “扶贫先扶精气神,有了心劲儿,不怕脱不了贫。”马维民如是说。

  “扶贫工作难度大,但若扶在贫困户的心坎上,怎么会没办法呢?”

  有了心劲,贫困户们也就有了脱贫的念想。如何满足贫困户们致富的愿望?大安市结合实际,想出了不少好办法。

  长进村有名的贫困户李永德,一家三口有残疾,多年来仅靠政府补贴勉强度日。现如今,李永德美滋滋地站在自家院落里,掰着手指给记者算起了经济账,“你们看我这屋前屋后,盖起了羊圈和猪舍,种上了辣椒。这‘庭院经济’让我去年多收入了万把块。今年积累了经验,收入会更多。”

  小规模、大群体,小产品、大产业,小庭院、大市场,可别小看这庭院经济。大安市投入资金1300万元,大力扶持所有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每平方米补贴3元钱,确保覆盖所有行政村,实现了贫困户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

  进入海坨乡地界,记者看到,在180公顷的盐碱地上,一块块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在这里形成了“光伏巨阵”。大安市发改局副局长周卫权告诉记者,这个5万千瓦农牧业科技大棚光伏扶贫项目每年可为2000户贫困户每户带来至少3000元的收入。

  为啥抓住了光伏产业?是因为白城地区年均日照2919小时,属全国光资源二类地区,年光伏发电有效时数可达1500个小时。而且,当地受沙化碱化影响,荒地、盐碱地和废弃地多,完全可满足光伏农业和光伏牧地需求。因地制宜,大安市目前光伏扶贫总装机规模达16.35万千瓦,确保实现带动贫困户8130户,户均增收3000元。

  千里沃野,放眼望去,一栋栋高标准日光温室成方连片,一座座整齐划一的温室大棚井然林立……这是记者走进大安,驻足乡间田野所看到的景象。大安市迅猛发展的棚膜经济,使这一栋栋大棚成为贫困户增收的聚宝“棚”。

  近年来,大安市以发展设施农业为突破口,以发展棚膜经济为着力点,依托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不仅涌现出四棵树德昌村等蔬菜屯、香瓜村,涌现出富琳草莓园、地海有机农庄等棚膜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同时重点打造46个标准化棚膜经济园区,形成了“龙头企业+园区(合作社)+农户”的棚膜产业发展格局。

  有数据显示,大安市目前大棚保有量达到20500栋,使用面积2.1万亩,棚膜面积占耕地面积的14.8%,年产值11.2亿元。

  近年来,大安市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肆虐的风沙得到了有效控制,干旱少雨状况明显好转。他们深化生态扶贫,在天更蓝、水更清的同时,让贫困户们尝到了甜头。

  他们按总投资的60%对人工草地建设、草原更新复壮改良、草原水利设施建设和草原围栏建设进行补助,贫困户以自身享受的1万元贴息贷款入股,草原建设保护主体拿出收益的10%至15%对贫困户进行扶持,可带动贫困户超300户,每户每年分红1000元以上,持续分红5年。另外,利用生态护林员管护补助资金,在223个行政村每村确立1名生态护林员的基础上,对林地面积大的行政村再增加99名护林员,必保32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年底每人获得工资收入6300元以上。

  “扶贫工作对于大安来说,难度大,但若扶在贫困户的心坎上,怎么会没办法呢?”大安市市长赵彦峰如是说。

  “学、谋、干——走好关键三步,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怎么才能把扶贫工作落到贫困户的心坎上?大安市走好关键三步。

  一是“学”,坚持原汁原味地学。

  学什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指示精神,学习省委、省政府扶贫工作精神,学习白城市委、市政府扶贫工作决策。大安市充分利用市委常委(扩大)会、市政府常委会、精准扶贫领导小组会、理论中心组学习会、业务培训会、讲党课等形式,依托新闻媒体、志愿服务组织、“新时代传习所”等平台,认真学习、准确把握党中央扶贫开发战略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系统掌握贯穿其中的思维方法、实践指向和工作要求。

  “行动必须要有思想做引领,只有准确把握上级脱贫攻坚部署要求,我们的干部才能扛起政治责任,勇于攻坚作为。”马维民对记者说。

  二是“谋”,坚持结合实际地“谋”。

  谋什么?扶贫工作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全过程都要精准。大安市市级领导深入包保乡镇、农户、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密集进行调研,为的就是定准工作思路、明晰主攻路径。

  今年3月,大安召开了全市脱贫攻坚工作会议,对脱贫攻坚工作再次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同18个乡镇、15个涉及退出指标的重点部门签订了责任状,随会还下发了产业扶贫发展工作推进方案、危房改造工作推进方案、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推进方案、基本医疗保障工作推进方案等10个专项工作推进方案。

  “没有调查研究,扶贫怎么会精准?又怎么可能细化任务、明确分工、夯实责任?”赵彦峰如是说。

  三是“干”,雷厉风行地干。

  走好了前两步,“干”起来劲头十足。

  产业扶贫、包保帮扶、危房改造、医疗教育等项扶贫重点工作迅速展开,25名市级领导包保18个乡镇,带动全局推动脱贫攻坚不断向前。大安市共派驻驻村工作队223个,派出驻村干部1138名,派出第一书记223名和1275名乡村干部包保20101户贫困户,实现了乡、村、户、人全覆盖。

  哪里有贫困,哪里就有扶贫干部。包保部门尽职尽责。投入资金1559万元,协调引进资金3569万元,落实项目181个,7055名贫困人口受益,开展业务培训6500人次。共组织社会扶贫活动25次,收到帮扶资金1781.5万元,社会捐赠扶贫资金601.2万元,形成全社会助力脱贫攻坚的良好氛围。创新开展“千名干部驻百村进万户”百日行动,组织1056名机关干部深入村屯,通过“进百家门、吃百家饭、帮百家困、解百家难、促百家业、暖百家心”的方式,采取与贫困户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方法,谋发展、帮项目、讲政策、解难题、送温暖、促脱贫。

  让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日子,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大安市正奋力跋涉,不落一人!

编辑:田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