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县莽丈村环境整治前后对比。
伊通县新民村村部整治前后对比。
新开区孟家岭镇冻青河整治前后对比。
吉林日报6月15日讯(姜天水 孙鑫 本报记者 崔维利 刘艳):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创优发展环境、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需要。
过去一年,四平市委、市政府牢牢抓住城乡环境整治“牛鼻子”,把解决城乡环境问题作为“抓党建、促发展”主题实践重点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成立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全力以赴抓环境整治。
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四平充分凝聚各方力量,干部主动作为,党员带头冲锋,干群一心,上下联动,打了一场环境整治攻坚战。各县(市)区、开发区累计投入资金2.44亿元,平均每个乡镇(辖村街道、农场)近400万元,每个村达到32.37万元,城乡环境卫生“老大难”问题得到了有效治理,绘就了一幅幅生动美丽的乡村画卷。
1月22日至23日,吉林省爱卫办对全省2017年度爱国卫生工作进行目标管理考核,四平名列全省第二名。殊荣的背后,印证着四平市委、市政府对城乡环境整治“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力度,也印证着四平全市上下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对环境整洁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2018年以来,四平继续坚持问题导向,扎好制度“笼子”,健全体制机制,凝聚工作合力,全力推进城乡环境大整治。
综合整治处处真,无边光景时时新!
上下联动显效应
4月,是全国第30个爱国卫生月。推进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四平市党政领导高度重视,下发了《2018年全市爱国卫生月活动实施方案》,编制时间安排表,对全市爱国卫生月活动进行部署。4月3日,四平市党建引领城乡环境整治暨第30个爱国卫生月活动启动大会召开,拉开了全市城乡环境深度整治的大幕。
4月17日,按照四平市委书记韩福春的部署,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下发《关于全面整治城区环境“脏乱差”突出问题的通知》,要求两区、各开发区加强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的集中整治工作,两办督查室、有关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督查组,开展巡回式督查,督办问题整改。
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中,四平启动了市级领导早检制度,即全体市级领导不间断地利用早晨时间,对全市城区环保、市容、环卫、工地、秩序等内容进行检查督导,针对发现的问题,现场办公,提出意见,由牵头部门研判、职能部门整改。
5月3日早6时,市委书记韩福春带领市创城办、市规划局、市住建局、市执法局、市卫计委、市环保局、市工信局等部门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对铁东区七马路街办事处辖区进行了环境整治早检,发现多处问题。例如:鑫荣小区外侧人行步道与市政主干线连接部位的下水管线堵塞;百惠便利店门前下水井口塌陷(小区内多处井口塌陷);芳园小区大门破损,楼宇门出口处破损;玉泉社区办公楼前路面破损,小区花池内有种葱现象;福民社区服务中心旁边有一处搭建房;团结委小区住户花台年久失修,破损严重。
问题细微而琐碎,但都是百姓眼里的“大事”。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韩福春现场办公,将问题分门别类划分给相关部门,要求尽快解决,同时对面上的整治提出了具体要求。
四平市食药监局、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市教育局,针对春季食品安全事件高发的特点,组织开展了大规模联合检查行动。对学校及周边的食品经营、餐饮服务单位,进行全面整治。
市直机关工委安排部署市直各机关深入包保社区开展义务劳动。各部门(单位)均结合部门实际,组织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在卫生月活动期间,市直机关共计2472余人次参加义务劳动,共清理小广告13305条,清理卫生死角1321处,清理垃圾45.7741吨,形成了人人动手、全员动员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良好氛围。
市卫计部门重点对学校周边的公共场所单位及学校周边200米的医疗机构开展了专项整治。完成8所学校周边的27家公共场所单位的监督检查,对存在问题的公共场所单位下达了卫生监督意见书20份,并限期整改,立案处罚2起;检查了14所学校周边200米内的医疗机构,发现多数医疗机构能够持医疗执业许可证开展诊疗活动,个别个体诊所违规营业,均予以立案处罚。
多部门联合检查,促进了环境综合整治。市水利局河道管理中心承担的北河生态修复工程进度加快,目前河道清淤、景观修复和橡胶坝维修等工程都已结束,景观石摆放,水生植物栽培正在进行中;
市交通运输局结合日常养护内容抓整治,路域环境改善,环城公路绿化补植率显著提高……
垃圾“分身”变“宝贝”
“绿身子,尖帽子,挺着一个大肚子,远看像个绿房子”——这是四平一些小区居民眼里的废旧物品(衣物)回收站。
目前,废旧物品(衣物)回收站在四平还是稀罕物。经常捡拾废品的赵大爷夫妇说,垃圾回收站“吃”进去的东西,好多都是宝贝。“你看,这些衣服、鞋子啥的,都是好的,虽然有点旧,但回去洗洗刷刷都能当好东西用。自从有了这‘绿房子’,我和老伴就总惦记着来这瞅瞅。别说,回回都有收获!”6月11日下午,赵大爷和记者边唠嗑,边整理着回收的衣服、鞋子。
垃圾分一分,四平美十分。四平有思考,更有行动。
5月4日,四平召开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试点工作调度部署会议,对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进行再调度、再部署;6月5日,四平印发《关于开展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工作实施意见》,并选出梨树县梨树镇、懒嘛甸镇,伊通县靠山镇、营城子镇,双辽市王奔镇、卧虎镇,铁东区城东乡、七八路街,铁西区平西乡、地直街等10个地方进行试点。对于其他地方,《实施意见》要求其结合实际,选择具备条件的地方实施生活垃圾分类。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党员干部一言一行,对社会有强大的示范作用。实现生活垃圾分类,需要长期培养引导,关键在于党员带头。”“垃圾分类一小步,社会文明一大步。作为四平人,我们既是优美环境的受益者,更是优美环境的创造者。希望广大市民立即行动起来……”6月11日,《生活垃圾分类党员干部先行》《推行垃圾分类共建美丽四平》致党员干部和全体市民的两封公开信,在四平机关单位、大街小巷、企业村屯广泛传播。
垃圾分类后是什么样子?四平市城乡环境整治办公室负责人做了一番描绘:“当你拎着一袋垃圾走到楼下,一个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即给你三个“窗口”——可回收、不可回收和易腐垃圾,你只需按照提示放置即可。随即,工作人员将会对它们进行分类转运、处理,综合利用”。
生活垃圾分类涉及收运、利用、处理等诸多环节,设施建设与前端分类须配套衔接。为此,《实施意见》提出,一要建立与分类品种相配套的收运体系;二要建立与再生资源利用相协调的回收体系;三要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协同处置利用基地。
看来,四平生活垃圾全方位“分身”的日子不远了。
清洁城乡入画来
内外兼“治”,让城乡环境里外齐美。四平各县市(区)更是“十八般武艺”各显其优,为美丽城乡打好环境整治攻坚战。
铁西区抓好居民小区环境卫生,加强弃管小区改造建设,全面整治市容市貌,提高卫生保洁标准,提升城区绿化水平,严格规范各类市场。开展“厕所革命”,评选“干净人家”“美丽庭院”,增强群众自觉意识。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学校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初显成效,形成了可复制的样板。
铁东区采取周调度、月总结、签订承诺书以及采取专项行动、下达违法责令书等办法,千方百计推动养殖企业关闭或搬迁,取得了新成效。目前,全区禁养区内29家规模养殖企业,已有1户搬出禁养区,15户停养,剩余13户将于本月末全部停养或搬迁。同时,积极建设标准化排污设施。针对辖区辽河流域的19户规模养殖企业,要求其转变发展观念,建设粪污处理设施。目前,这19户中已经有16家停养或关闭,其余3户中有1家已经选址搬走,最后2家已经建成标准化粪污处理设施。
双辽市为掌握工作主动权,着手建立人居环境整治“大数据”,要求各乡镇开展环境整治基础情况摸底调查,对需清理的路边沟、清扫的屯间路长度,农户生产垃圾、生活垃圾、牲畜粪便等数量,根据农户居住密度测算分类垃圾箱数量、摆放密度等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在农村投入垃圾箱3667个,建立垃圾收集点615个,建立垃圾转运站14个,做到垃圾当日无害化处理。
伊通县大力实施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收集、农村改厕、道路畅通等工程,计划建设6个单体日处理能力为50吨的现代化垃圾转运站,每个垃圾转运站负责处理2到3个乡镇的垃圾;投资购买垃圾运输车、污水收集车,并在乡镇街道放置垃圾桶17000个。
梨树县集中力量清理完毕987个废弃大坑,排放不合格的养殖场被关停。累计清运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166万吨,清理边沟196万延长米。
长效机制管长久
环境一时改善不难,难的是长久保持、一以贯之,这只能靠制度。四平着眼于制度性安排,固化有益经验,保持常态长效。
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全面推行环境网格化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县(市)区、镇、村三级“网格化”管理。实行三级路长制,乡镇、村、屯干部分段包片,夯实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基础。推行河长制度,落实农村河流整治主体责任,各级河长负责辖区河道两侧整洁、河流水体干净。建立健全乡镇、村屯农村环境卫生检查评比等日常工作制度,建立环境卫生问题举报奖励制度、处罚制度、信息公开制度,逐步建立和推行垃圾分类、定时收集、清运管理制度。
建立环境问题管理台账。对上级督查、新闻曝光、群众投诉反映的卫生问题,建立台账,督促相关单位限期整改,清单销号。
推行村民自治管理。制定村(居)民公约、乡规民约,将环境保护责任落实到村社干部、居民住户,细化到村屯院落、胡同小巷,实行联效联薪、奖惩挂钩的管理模式。
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财力投入制度,县(市)区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经费、乡镇、村环卫工作人员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障环境卫生工作正常运转。整合交通、农业、扶贫、水务等涉农部门项目,加大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维护等方面的财政投入。
推行污水垃圾收费制度。按照“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实行乡镇、村污水垃圾收费,建立住户付费、村集体补贴、财政补助相结合的机制,引导村民和村集体出资出力承担一定的生活垃圾日常保洁义务。
强化工作监督机制。强化舆论监督,对环境整治情况定期通报和曝光;强化群众监督,市、县两级设立举报电话,举报的问题要在15日内给予回复;强化检查监督,实施常态化明察暗访制,检查评比结果纳入年度综合考评;强化执法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