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政协委员杨安娣:吉林旅游 “凉资源”正在“火起来”
2018-03-12 10:52:18  |  来源:国际在线  |  编辑:田东艳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jlzss2018031201(550)

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杨安娣接受国际在线专访。   国际在线记者 易成晨 摄影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李胜兰) :3月10日,就吉林省发展乡村旅游、国有景区门票降价、红色旅游等方面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杨安娣接受国际在线记者专访。杨安娣说,如果说吉林旅游发展有一张蓝图,那么冰雪产业是攻坚突破的第一块拼图,避暑休闲是第二块,第三块就是现在正在倾力打造的乡村旅游。吉林省坐拥两座“金山银山”,经过两年的持续发力和精心打造,吉林省冬季冰雪和夏季避暑休闲旅游两翼齐飞,“冷资源”已经“热起来”,“凉资源”正在“火起来”。 

  给吉林省乡村旅游开出5剂“良方”

  针对吉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杨安娣说,近年来吉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速度很快。2016年、2017年这两年基本上保持30%至40%的发展速度,这个速度够快了。但是,比起浙江、四川这些乡村旅游发展比较好的省份,吉林省的乡村旅游发展只算得上是起步阶段,差距还是很大的,吉林省的乡村旅游总体上还是呈现着粗放、分散、单一的特征。

  发展乡村旅游,不管用什么思路、用什么措施,事实上它都是解决当前问题的药方,所以先从破解最难的问题入手。

  第一,摸清底数。2017年以来首次开展了全省性的摸底调研。形成了第一份吉林省乡村旅游发展报告,把情况搞清楚。

  第二,搞清路数。2017年还召开了全省乡村旅游工作会,这在吉林旅游史上是第一次,明确了发展思路。在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和乡村旅馆的评定中第一次引入了规范和标准,这标志着吉林乡村旅游的发展从零散走向了系统、从无序走向了规范、从自发走向了统筹。

  第三,创新业态,避免同质化竞争形成差异化优势。根据不同乡村不同的资源禀赋、区位特点、产业特色等等,形成了资源依托型、区位依托型、产业依托型、市场依托型等不同发展模式。

  第四,打造产品。这两年推出了一批像吉林神农庄园、舒兰二合雪乡、延边金达莱朝鲜族民族村等一批乡村旅游的精品。

  第五,把乡村旅游作为扶贫富民的新渠道,把产业扶贫进行到底。

  如果说吉林旅游发展有一张蓝图,冰雪产业是吉林省作为攻坚突破的第一块拼图;避暑休闲是第二块;第三块拼图就是现在正在倾力打造的乡村旅游,非常希望点亮这块拼图,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让乡村真正成为人间净土、投资热土和生活乐土。

  吉林省已经尝试降低国有景区门票价格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8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

  杨安娣介绍,降低国有景区门票价格方面,吉林省已经做了尝试。比如,去年赴浙江开展冰雪交流推广活动的时候,发出了“冰雪令”。自2017年11月1日至2018年4月30日,长三角地区(上海、浙江、江苏)游客凭居民身份证等有效证件游览吉林省内所有4A级以上营业景区,实行大门票挂牌价半价优惠,后来在香港、澳门、台湾、广东、湖北等地也推行了这项政策。这是“冰雪令”的第一条政策,发出去效果非常好。

  比如说,2016年浙江游客在吉林省的全省旅游市场份额是1.8%,2017年市场份额提升到3.5%,同比增长了近1倍,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旅游业发展要做好三篇文章,老天爷、老祖宗、老百姓。老天爷是资源禀赋,老祖宗是文化传承,而老百姓则是吉林旅游产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现在吉林省旅游发展的实际状况是,老天爷赏的、老祖宗留的最优质的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国有景区。

  以吉林省为例,5A级景区全部都是国有,4A级景区67%是国有。降低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意义在于哪里?

  一方面,降低国有景区门票价格是让老百姓能够以更实惠的价格、更优惠的方式共享优质旅游资源,提升人民的幸福感、满意度,这是一件惠及民生的大好事。另一方面,通过降低门票价格,倒逼国有景区摆脱对门票经济的依赖,做精产品、做优服务、做长产业链。现在来看,如果国有景区不能打破封闭机制,不能从封闭走向开放,全域旅游无从实现。

  因此,杨安娣说:“我也觉得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这个问题,事实上也是提醒,让我们始终铭记我们是为了谁在发展产业。”

  红色旅游吉林行将抗联精神推向全国

  杨安娣介绍,近年来,吉林红色旅游走向市场,成立全省红色旅游发展联盟,启动63所高校参与的“红色旅游行•大学生筑梦之旅”,挖掘抗联精神,打通通化—白山红色旅游线路,以红色研学游为突破口首次实现了红色资源与市场的对接。

  红色旅游要突破市场瓶颈。重启全省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全体会议,打破地域和行政壁垒,推动红色旅游快速发展;深度挖掘红色元素,弘扬东北抗联、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精神,培育红色旅游产品,打造省级红色精品线路;在国家教育部和全国红办的大力支持下,持续开展“红色旅游行•大学生筑梦之旅”活动,重点推进吉京合作千名大学生红色旅游吉林行,将抗联精神推向全国。

  吉林旅游“冷资源”已经“热起来”

  吉林省旅游资源如何、发展速度怎样,是否还有发展空间?杨安娣给出了答案。

  第一,资源好。吉林是个旅游资源大省,结构性好,差异化强,冰雪资源突出,温泉湿地富集,边境区位优越,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吉林旅游的底色是五彩斑斓的。从杨柳依依到雨雪霏霏,从山花烂漫到层林尽染,白色是冰雪游,绿色是生态游,红色是革命游,金色是乡村游。换一个更形象一点的说法是,吉林省坐拥两座“金山银山”:冬季冰雪的“冷资源”和夏季避暑的“凉资源”。因此,发展旅游吉林省有底气。

  第二,发展快。吉林的冰雪有温度,吉林的山水有厚度,吉林的文化有深度,吉林的发展更有速度。吉林旅游连续几年旅游总收入保持20%以上的增速。经过两年的持续发力和精心打造,冬季冰雪和夏季避暑休闲两翼齐飞,“冷资源”已经“热起来”,“凉资源”正在“火起来”,形成了联动春夏、带动春秋、驱动全年的产业发展格局,特色资源优势已经开始转化为特色产业优势。所以说发展吉林旅游很有信心。

  第三,空间大。实事求是地讲,吉林省旅游产业发展起步比较晚,但是,差距往往也意味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支撑发展的不仅有刚提到的两座“金山银山”所带来的巨大的资源优势,吉林省还有两大“3亿人”的市场优势。一个“3亿人”,是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还有一个“3亿人”,是3亿人的潜在避暑人群。这“两个3亿人”是多么大的市场前景。

  因此说,吉林不仅是大美吉林,也是速度吉林;不仅是精彩吉林,也是潜力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