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特色产业    |    市州新闻    

白城:让“天蓝、水清、地绿”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2022-06-06 09:47:59来源:吉林日报责编:冯薇薇

  原标题: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用全产业链思维打造绿色产业体系,争创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加快建设美丽白城,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力争到2025年,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全面提升,筑牢更加稳固的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让“天蓝、水清、地绿”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白城:让“天蓝、水清、地绿”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_fororder_427e605c-3030-4186-a5e6-42286191a6ac

天蓝、水清、地绿相得益彰

白城:让“天蓝、水清、地绿”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_fororder_920dd98a-9ef3-4a91-8bb4-3f5cfbeabf6b

城市建设与生态建设相结合

白城:让“天蓝、水清、地绿”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_fororder_aee75311-de7d-42c4-841f-27d20e8ea76d

车辆穿梭,仿佛置身城市绚丽画卷

白城:让“天蓝、水清、地绿”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_fororder_aba79900-1532-49d2-be8e-4b20a4a76c1d

河湖连通工程使水资源丰沛

白城:让“天蓝、水清、地绿”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_fororder_51b90cbc-5133-40c6-b919-e9dcad603661

冬季洮儿河

白城:让“天蓝、水清、地绿”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_fororder_d7cf62df-714d-4554-a6dc-d967a8be0d56

河湖互济、草茂粮丰、渔兴牧旺

白城:让“天蓝、水清、地绿”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_fororder_93b689b8-9024-40a3-8378-58a23bbf1d9c

植被茂盛, 生态环境优越

白城:让“天蓝、水清、地绿”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_fororder_941ad164-04fd-4f04-aab8-f48dc500cc8e

鸟瞰向海自然保护区

白城:让“天蓝、水清、地绿”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_fororder_e29be78b-43b6-4e90-9149-face27a57f34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白城:让“天蓝、水清、地绿”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_fororder_f7f51bf6-2ff8-4ec8-a946-d7f8b764be15

以风能、太阳能发电为主的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迅速

白城:让“天蓝、水清、地绿”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_fororder_f42fb46a-e782-4fbe-a6df-e133bac7e680

阳光下的城市景观

白城:让“天蓝、水清、地绿”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_fororder_7391c416-5703-468c-a7d4-deb5f8fa5432

树影婆娑光影斑驳

白城:让“天蓝、水清、地绿”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_fororder_3bcf227f-2b56-482b-9a24-b8562f2ffc62

与生态相结合的旅游业蓬勃发展

白城:让“天蓝、水清、地绿”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_fororder_c0964072-67c5-4561-9a48-c1b2be0d6dda

秋日层林尽染

白城:让“天蓝、水清、地绿”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_fororder_d08eb128-689d-4fea-bb6b-46f338d0058a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排在吉林省前列

白城:让“天蓝、水清、地绿”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_fororder_dba98909-c8d3-4c2f-8ee9-dc1a4a0ea4da

静谧美好的嫩江湾

白城:让“天蓝、水清、地绿”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_fororder_3877ecec-162c-4056-9869-ec8511b2e863

丹顶鹤在湿地繁育

  作为吉林省西部重要生态屏障,白城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强市,突出环保优先地位,打生态牌、走绿色之路,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白城市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草原、湿地保卫战,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让“天蓝、水清、地绿”的优美生态环境成为白城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向上向好。

  建立体系,推动全面绿色转型

  2016年12月,白城市成立了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由市委书记、市长共同担任委员会主任。出台了《白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规定(试行)》,明确了县级以上党委、政府和5个党委部门、39个政府部门,以及法院、检察院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建立起“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为改善草原生态环境、防止草原生态退化,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白城市结合实际,制定了《白城市草原生态保护条例》,并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为全面推进河湖综合治理措施的落实,白城市加快实施点源治理、流域内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加大污水管网和再生水回用管网的铺设力度,大力推进中水回用“应用尽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河湖的污染。推进面源治理,开展控肥、控药、控水、控膜“四控”行动,推广使用有机肥、无公害农药和国标地膜,引导企业和农民绿色生产。推动内源治理,实施生态补水、网格水道、湖区底泥处置试验示范、芦苇加工转化等工程,改善湖区水质。强化全流域监管能力,建设流域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建立生态环境基础数据采集、传输、分析和管理体系,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和依据。

  截至2021年底,白城市河湖连通工程生态效应明显,新增蓄水能力5.5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增加2.1亿立方米。植树造林133.3万亩,修复草原湿地418万亩,林草覆盖率达到26.6%。荣获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取得明显成效,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排在吉林省前列,国省考核断面水质100%达标,土地安全利用率高出国家标准5个百分点,全市环境质量达到近十年最高水平。

  强化监管,提升综合治理能力

  作为农业大市,秸秆露天焚烧一直是白城市空气质量治理的重点和难点。2021年秋季,白城市印发《白城市秸秆全域禁烧实施方案》,从2021年秋季开始全面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检查,秸秆禁烧工作已基本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监管责任体系。同时,白城市出台奖补政策,鼓励秸秆综合利用。目前,白城市建设了一批收储中心,引进了一批秸秆综合利用企业,提高了秸秆综合利用率。

  白城市坚持绿色发展方向,严格规划引领和产业带动,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作为项目引进的先决条件。严格“两高”项目节能审查,从源头把关严控“两高”项目。截至目前,白城市无产能过剩行业(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新增产能项目。全面实施排污许可管理制度,2020年实现全市企业排污许可全覆盖,纳入日常监管企业2781家。对全市实施证后管理的317家企业强化排污许可证后监督管理,2021年11月,完成国家提出的“双百”目标任务。

  白城市开展攻坚行动,改善提升环境质量。通过对燃煤型大气污染实施“大改造、中整合、小淘汰”,推进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完成4台20万千瓦时以上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淘汰城市建成区10蒸吨及以下燃煤小锅炉167台,整合市区供热企业热电联产17家,整治“散乱污”企业58家,完成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44家。制定了莫莫格湿地、向海水库劣五类水体整治实施方案,全市县级以上水源地全部完成了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启动洮北区农用地安全利用修复项目,制定了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实施方案,逐步提高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水平。“绿盾2021”专项行动388个问题点位,已完成整改387个。

  提升站位,狠抓督察问题整改

  “经过整改之后,现在没有难闻的味了。”2021年9月,中央第二轮生态环保督察期间,洮北区有群众反映某饭店油烟气味扰民后,问题迅速得到解决。

  白城市以扎实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采取有效措施,下猛药、治沉疴,向环境污染“亮剑”。全市以“问题解决、群众满意”为标准,狠抓群众反映的环境问题不放松,加大防范化解力度,全力以赴解决一批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和重点环境信访。为使环保信访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相关部门相继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大练兵,强化对重点化工企业环境风险进行排查,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关,严格执行环评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消除环境安全隐患。

  白城市在第一轮中央“回头看”和省级督察中共91项整改任务已完成88项,1688件案件已结案销号1687件,剩余3项省级督察整改任务、1件中央“回头看”信访案件正在序时推进。第二轮中央督察交办案件260件,其中,重点案件27件。案件数量较2017年、2018年分别下降29.16%、54.06%。重点案件数量较2017年、2018年分别下降77.87%、75.67%。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改234件,剩余26件正在序时推进。

  守护生态,传递环保正能量

  生态守护者、环保志愿者们活跃在白城各地、各个部门、各个岗位,为生态鹤乡奔走,为美丽白城助力。

  家在通榆县的林宝庆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在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向海救助站工作。26年来,他精心研究出了一套规范科学的鸟类救治规程,让鸟类救治成活率达到了80%以上,现在部分规程已被国家林业局很多机构和相关部门引用。截至目前,救护站已经成功救治丹顶鹤、东方白鹳、大天鹅等珍稀鸟类70多只,其它野生动物1000余只。

  自2000年起,通榆县环保志愿者协会的万平、万晓白父女就在科尔沁沙地边缘地带从事沙化草原的生态修复工作。截至2021年,协会环保工作区域在通榆县境内达6000平方公里,注册志愿者1100人,累计开展志愿服务4147200小时。通榆县林草部门登记野生草原植物129种,该协会已经恢复118种。协会通过原生物种的回归增加土地植被盖度,有效提高周边区域降水,促进粮食增产增收,降低风沙和干旱对粮食收成的影响。截至2020年,建立生态沙化草原修复区5块,共5000亩;原生植被覆盖率达到60-95%,回归野生动植物达到300余种;栽种成活防风用杨树30000棵,保护恢复野生榆树及杠柳400亩。

  此外,还有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被大家称之为“鸟叔”的镇赉县爱鸟护鸟志愿者潘晟昱;植树护山治理荒山从未停歇的洮南市胡力吐蒙古族乡农民何殿起;倡导环保节能低碳的洮北社区工作者的洮北区薛静;为保护湿地奔走呐喊的标兵大安市的李兵等,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凝聚起推动生态环保事业发展的正能量。

  生态引领,布局产业发展

  白城市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做大做强低碳工业、绿色农业、生态旅游业“三大板块”,力争“十四五”期末经济总量翻一番、跻身吉林省中游。

  发展新能源,抢占发展新高地。白城市是全国首批七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之一,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国家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东北地区唯一光伏领跑者基地和奖励激励基地。全市深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承接“陆上风光三峡”工程,强化新能源保障、氢能产业示范、新能源消纳、新能源装备制造“四大基地”建设,着力降低用电成本,推进百万吨级“氢田”、数据灾备中心、绿电产业园、氢能示范园等重点工程,加快形成千亿规模的产业集群。截至2021年,白城市新能源总装机达到780万千瓦,占吉林省60%以上。

  发展绿色农业,助推乡村振兴。白城市抓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突出玉米、水稻、杂粮杂豆等特色农产品,不断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坚持龙头企业带动,落实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实施梅花、飞鹤、益海嘉里等优质扩能项目,促进农业资源变成发展优势。推进全产业链发展,实现玉米深加工向化工领域迈进、生猪产业向集群化发展、肉牛肉羊产业向规模化扩张。创新农业生产方式,坚持“改土增粮、科技兴粮、以水保粮”,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深化盐碱地综合治理,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护性耕作,坚决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强化农业科技运用,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坚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村电商、数字农业等新业态,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发展生态旅游,换来金山银山。白城以发展生态旅游为主导,编制全域旅游规划,以“一线八点”精品旅游线路为引领,立足“湿地风光、鹤乡白城”整体形象定位,全力打造“湿地生态游、民俗风情游、冰雪体验游、乡村观光游、军事体验游”五大特色品牌,精心培育草原风光、乡村休闲、历史文化等六大系列旅游产品,“湿地风光、鹤乡白城”这张名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抢抓机遇,推动全方位振兴

  在吉林省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西部生态经济区“三大板块”建设中,白城定位为吉林西部生态经济区。在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白城确定为国家级高载能高技术基地和吉林西部河湖草原湿地旅游大环线。白城市谋划推动“白齐兴”跨省生态经济合作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争得国家“量身定制”的振兴发展政策。

  白城市正借助这些政策利好,加快建设“一城三区”(区域中心城、生态经济先导区、乡村振兴创新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充分发挥白城“区域位置独特、农牧资源丰富、清洁能源富集、生态环境优良”特点,高起点、高标准谋划白城“十四五”生态环境项目。白城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保护和修复好生态的前提下,加快生态建设,打造碳汇白城,推进“两山”转化,实现生态环境系统性改善,再现“河湖互济、草茂粮丰、渔兴牧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美景,推动白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全方位振兴。(王国庆 吉林日报记者 张磊 尹雪)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