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特色产业    |    市州新闻    

延吉: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
2021-10-14 10:41:13来源:吉林日报责编:魏文林

延吉: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

延吉河畔。 金东镇 摄

  过去五年,延吉市创新探索,走出了增长与转型良性互动、发展与生态相得益彰、经济与社会协调并进的发展之路,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投入279.6亿元,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156个。工业经济稳中向好。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7家、小巨人企业14家。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557.6亿元。全域旅游蓬勃发展。农业休闲园区等经营主体达到242家,打造乡村旅游精品路线10条,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42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65亿元。

  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新增高标准农田8.43万亩,农业机械化率达92%;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32万元。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农产品加工销售年收入180亿元。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累计减税降费2.9亿元,助力企业融资13.7亿元,稳定就业岗位4万余个。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开发开放取得更大突破。吉林延吉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国(吉林)自由贸易试验区延吉片区申报工作进展顺利,延吉海关快件监管中心、保税物流中心(B型)实现运营,延边检验检疫综合检测中心工程完成建设。延吉至首尔“客改货”等多条航线相继开通,国际国内航线先后开通27条。对外贸易稳中提质,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46亿元。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对接洽谈招商引资项目300余项,成功引进项目70项,总投资385.8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31.42亿元。

  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实现整体改观。延吉市大力实施113个小区、995栋住宅楼、涉及4.8万户居民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市民居住条件持续改善。加快推进路网建设,“南南通”局子街下穿工程、延川桥新建等工程全部通车,15条道路改造和35条道路延伸工程全线开通,快速公交项目稳步推进。新建改造供水、供热等各类管网796.6公里。

  全市绿化、亮化、彩化水平持续提升。全面实施等级式物业管理,物业管理面积达2489万平方米。着力提高环卫保洁水平,城区保洁面积达1230万平方米,城市颜值不断提升。文明城市创建取得历史性突破,以全国县级市总分排名第三的优异成绩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农村环境明显改善,新建及改造围栏围墙24.7万米,新安装路灯4732盏,新增绿化面积14万平方米,全市所有行政村全部达到A级示范村标准。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3%以上。布尔哈通河延吉下断面、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年均民生支出达到49.6亿元,占财政支出保持在73%以上。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月人均650元和年人均4980元。就业状况持续向好,城镇新增就业5万余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35万人次,增加创业1.8万余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六统一”。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在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连续四年被评为“好”档次,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疫情防控成效显著。启动“点对点”全程闭环管理模式,排查旅客350万人次,设立集中隔离点23个,隔离管控10万余人次。在省内率先上线“健康码”,实现入户排查、重点监控全覆盖,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得以保障。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资源配置日趋完善,新建和改造校舍22所,民族学校全面实现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和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养老服务机构达到64家,医养合作实现城乡全覆盖。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命名授牌文化景址22处、“中国朝鲜族文化传承示范点”20个,制定遗址遗迹红色资源名录29处,太兴红色小镇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相继建成,延吉红色文化得以彰显。

  社会环境和谐稳定。法治延吉、平安延吉建设进程加快,荣获全省平安县(市)。

  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施农村基层党建“红色强基”工程,推进机关党组织进社区精准服务,打造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品牌。延吉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创建城市和全省党支部标准体系(BTX)建设试点城市。(吉林日报讯 记者张伟国 王雨 通讯员付杨)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