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红玉
“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这是一直以来人们对省级贫困县长岭县的认知。但如今,摘掉贫困县帽子的小县城,经过五年脱贫攻坚的洗礼,已经蜕变成一座充满活力的新城。这一切改变,都是以县委书记陈德明为首的党政一班人带领全县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日前,陈德明被授予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
2016年5月,47岁的陈德明任长岭县委书记一职。作为松原市唯一的省级贫困县,脱贫、发展、奔小康的道路因为“底子”太沉而充满艰辛,但坚信“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的陈德明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上任以来,他夙兴夜寐,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投入到抓项目、抓脱贫、抓生态融合、抓党建的实际工作中,带领全县人民谱写了城乡面貌翻天覆地、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的长岭发展新篇章。
强产业 筑牢发展“新高地”
“长岭是欠发达县份,招不来企业、引不来外资,发展将十分困难。”上任伊始,陈德明就把抓项目作为破解发展瓶颈的根本出路,带头深入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围绕天然气、农产品等优势资源开展项目洽谈。
为更好地做好招商工作,在他的带领下,长岭县全面压实项目建设责任,实行县级班子抓园区、县委常委抓产业、县级领导抓项目和专班式招商、专班式推进、专班式审批的“3+3”工作机制,鼓励各级干部、域内企业家、广大群众大招商、招大商,在全县迅速掀起招商热潮。
几年间,一大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资源和区位等优势并不明显的长岭,靠的就是陈德明和全县各级干部的努力和付出。如今,投资310亿元的吉化星云乙烯产业链项目已签订框架协议,投资104亿元的长太高速公路项目全面启动,投资40亿元的生猪产业链、投资45亿元的山东绿能风电、投资20亿元的风电制氢、投资16.1亿元的双坨子储气库、投资10亿元的三源化工、投资5.8亿元的120兆瓦光伏发电、投资2.6亿元的广东翰维垃圾发电等一大批重大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据统计,五年来,全县招商引资共到位资金508亿元,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117个,数量和质量均排松原市前列。这些项目的落地,进一步优化了产业布局,为长岭未来发展打下了雄厚根基。
对于未来,陈德明谋划更加长远。他结合全县资源、产业发展优势,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在全县“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三个基地、三个中心、三个产业园一张交通网”的经济发展思路,擘画了长岭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
战脱贫 书写决胜“新诗篇”
长岭曾是省级贫困县,贫困人口数量排在全省第二。2020年,长岭县7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9277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省级贫困县顺利摘帽,交出了“脱贫大考”的精彩答卷。
五年脱贫攻坚,陈德明是实践者也是见证者。这期间,他从满头黑发到双鬓斑白,走过了一段“最难忘的岁月”,也实现了“让人生更有价值”的初心和理想。
脱贫攻坚战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战争,敢闯敢拼、善作善成的个性,是陈德明带领全县人民打赢这场战争的重要因素。
在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他带头到贫困户家中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帮农民算经济账,“因户制宜”找脱贫方法。县乡村三级同时行动,232支驻村工作队扎根一线,3500名包保干部持续作战,广泛争取社会各界鼎力支持,扎实开展“一推动三帮扶”等特色活动,凝聚起了全县上下万众一心战贫困、携手共进奔小康的磅礴力量。
脱贫攻坚,产业是关键。陈德明深知这一点,从一开始,他就将重点工作放在建强产业上。推动与中粮等大企业大集团深化合作,谋划构建“5+2”扶贫产业体系等措施,实现统筹收益累计7765万元,让所有贫困群众在产业链上实现增收,开创了产业扶贫的“长岭模式”。
在政策保障上,长岭县打出“组合拳”,组织实施“四大攻坚行动”,推行“三个一批、五统一”模式,改造危房10737户,帮助贫困群众圆了“安居梦”;探索“四边”工作机制,投资5.76亿元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8.6%,让贫困群众喝上了安全水、放心水;狠抓“看病120”“服务111”等政策落实,使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得到有效解决;推动教育资助补助政策全覆盖,帮助贫困子女能上学、上好学,确保改革红利惠及千家万户。
抓融合 打造宜居“新岭城”
新一届班子组建之初,长岭生态环境存在一些漏洞和问题,城乡面貌较为落后。
陈德明顶重压、扛重任,以刮骨疗毒的决心整治林业生态,在全县范围内打响了力度空前的“林地清收、停耕还林、全民造林”三大战役,五年来投资2亿元国土绿化7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2.7%,比2015年提高5.24个百分点,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没事时我就在县城里转,发现问题马上想办法解决。”面对早晚高峰交通拥堵、部分城区“雨后看海”的尴尬处境,陈德明坚持“尽力而为改造老城区、量力而行建设新城区”的工作思路,投资7亿元对永久路、岭城路等31条道路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在公园、主要街道实施绿化美化亮化,打造了长岭特色街、样板路。
“把百姓的事放在心上,他们也会把你放在心里。”在改善民生方面,陈德明从来没有含糊过。投资1.2亿元的九年一贯制莱薰路学校2019年投入使用,投资5200万元的县第一幼儿园5月份投入使用,投资1.5亿元的新中医院、投资9851万元的文化三馆年底投入使用,7家核酸检测实验室建成运行……一个财政穷县,发生的每点变化,都承载着无数人的心血。随着一项项工程实施,长岭县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升。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