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特色产业    |    市州新闻    

文明花开香满园 同心掬得满庭芳——通化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
2020-11-24 09:24:43来源:吉林日报责编:路晶森

文明花开香满园 同心掬得满庭芳——通化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

县城山清水秀

文明花开香满园 同心掬得满庭芳——通化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

 好人城市争做好人

文明花开香满园 同心掬得满庭芳——通化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

  城市最美“美容师”

  文明,是城市发展的灵魂;文明,是城市进步的标志。

  2020年11月20日,通化县荣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这一天,全县人民欢欣雀跃,“创城”终圆梦。

  文明之风劲吹,“追梦之旅”厚重。2018年以来,通化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创城为民、创城惠民、创城靠民”的工作理念,以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市民文明素质、群众生活质量为着力点,全面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断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如今,以文明铸城、朝幸福迈步,通化县全城砥砺奋进、全民共建共享,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荣誉接踵而至。全县上下同心筑梦、信念弥坚,文明基底已渗透进这座县城的每一寸“肌肤”,走出了一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创新求索之路。

  共建文明之城:

  高位谋划 众志成城

  构建齐抓共管的创城格局

  “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称号,是所有城市品牌中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的一个,也是最具有价值的城市品牌和城市名片。这份荣誉,全县人民奋斗已久、期盼已久。”推动文明城市建设,通化县委书记孙继民说,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永远在路上的砥砺情怀,举全县之力打造幸福文明新县城,脚步从未停歇。”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了谁?通化县从创建之初便给出了答案:全体市民。

  “创城”之路,强化顶层设计是关键。坚持高标准起步、高质量推进,通化县围绕测评体系要求,创新创建举措,“四抓”全面发力,全面构建起政府主导、全市联动、全民参与的工作体系,将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不断汇聚强大创建合力。

  强化统筹,领导带头亲自抓。2018年初,通化县成立由县委书记任总指挥、四个班子成员共同参与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创城人员、装备设施、办公场所一次性到位。围绕重点工作,成立14个推进组,县级领导任组长,全面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工作体系。3年来,县四个班子领导带头深入创建点位,整治市场改建、小区改造、交通设施等难点问题40余项。各成员单位将创城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紧密本单位工作实际,把文明创建任务融入部门常态工作,同步布置、同步落实、同步推进,在全县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强化机制,落实责任常态抓。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和部门领导负全责的包抓创建工作机制。积极采取县领导包部门包乡镇创建、商户包门前环境卫生、县直单位包服务对象、居民群众包楼院《四包责任制》工作办法,形成创城工作全民参与、创建成果人人共享的工作氛围。严格落实城区网格化“联包帮”工作机制,制定《包保社区工作方案》,推进解决80余项突出问题。细化工作清单,先后制发《重点工作任务清单》《网上申报工作清单》《实地检查任务清单》,规范有序推进创城工作。健全问题反馈机制,组建“众志成城”工作群,线上第一时间解决反馈问题1300余件。

  强化督导,综合执法合力抓。成立8个督查小组,把创城指标体系的7个测评项目、59项测评内容、125条测评标准进行细化分解,通过建立例会制度、督导提醒机制、约谈反馈机制和联合综合执法等机制,不断加大督查力度。开展联合专项督导检查59次,下达《督导提醒单》139份,督促解决乱堆乱放、私开菜地、露天烧烤等问题3000余件。编发《督导专报》26期,下达《督导提醒单》《督导催办单》254份,反馈问题2200个,完成整改2198个。对各乡镇、开发区创建工作和城区市容市貌、道路交通、志愿服务、校园医院、市场商超等所有行业和领域持续开展专项检查。进一步强化规矩意识,参照先进地区做法,制定出台《通化县城区养犬管理办法》《关于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处理的公告》,共处理遛狗造脏行为130余次。住建、社区、教育、交管等重点部门,结合职能特点,深入开展各具特色的整治活动,不文明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全民抓。围绕提高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该县在县电视台、门户网站、微博、QQ群等开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共建美好幸福家园”专栏,宣传创城知识。利用手机短信、彩铃、倡议书、《创城漫画》、网吧屏保等方式加强对市民的宣传教育。利用“通化县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创城信息、短视频165篇,阅读量超过50万人次。投入480万元,在城市出入口、主要街路、广场、公园、建筑工地围栏等3000余个点位设置“讲文明树新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在主要干道和重要区域设立30余处公益小品,在全县宣传栏、橱窗、LED电子屏等张贴、悬挂、播放宣传标语。坚持示范带动,打造11条示范街、9个示范基地、4个示范社区。组织编写并修订《市民文明公约》《市民“十不”文明行为规范》,利用实践所、实践站通过“道德讲堂”等有效形式,大力普及文明礼仪规范,有效激发广大市民参与创建文明城市的主人翁意识。

  顶层设计、齐抓共管,一桩桩、一件件都将创城之识汇聚成奋进之力,让人们看到了通化县众志成城的新时代内涵。

  共享文明之美:

  坚守初心 利民惠民

  筑牢共建共享的创城基础

  “现在的农贸市场,多整洁”“楼道‘花脸’变‘白脸’,回家的心情都好了”“看着清澈的河水,总能勾起我小时候和小伙伴嬉水的回忆”……

  入冬的通化县,碧空如洗、空气清新,县城乡村美景如画,公园河边悠闲惬意,蝲蛄河岸白天精致美观、晚上流光溢彩;夏秋时节姹紫嫣红的花海基地,正酝酿着一场冰雪狂欢……县域内,高品质的宜居环境,极大地增强了全县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这样的和谐乐章,靠的是上下协作。

  文明城市的创建,主体在民,根基在民,目的是要让市民的生活更加方便、更加舒适、更加幸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重点。通化县始终坚持“创城为民、创城惠民、创建成果由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的工作方向,3年共投入5.6亿元,实施136项民生工程、“暖心工程”,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增强。

  提升城市品位,彰显城市魅力,通化县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及时维护公共设施,完善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全面清理、疏通消防通道,及时更新破损路灯和配电设施,城市亮灯率达100%。投入2500万元,实施道路改造、河床整理、街路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垃圾分类管理,新增分类果皮箱300个、垃圾桶4600个。着力解决城乡接合部脏乱差问题,城区四个方向出入口得到有效整治。推进“厕所革命”,改造水洗公厕9座。倡导绿色出行,新增公交线路3条,26台新能源公交车投入运营。实施“水洗城市”建设,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90%。强化人文关怀,新建窗口行业无障碍通道16处,方便特殊群体出行。加强城区河堤路设施建设,完成茂山公园3条新路线开发。结合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大力推进绿化美化,4.1公里的“杏福大道”成为新的网红打卡点,“生态通化县,文明处处见”的城市风貌日益完善。

  聚力基层呼声,破解难点问题,通化县组织开展“创城攻坚年”活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老大难”问题。针对小广告、市容市貌、架空线路、油烟污染等难题,共开展联合执法检查60余次。针对农贸市场脏乱差问题,坚持立行立改,投入156万元,对城区东、西农贸市场进行改造,并按照“全省最整洁早市”的建设标准,对河南早市重新规划、完善设施,为广大居民提供了良好购物环境。投入7000万元改造老旧小区121个,实施屋顶防水、楼道粉饰、四防改造、更换楼宇门等项目,并安装户外晾衣架300余个,得到群众欢迎与认可。加大县城备用热源建设,三合堡供热工程竣工启用,有效解决城区冬季供暖。针对城市“牛皮癣”顽疾,共处罚10余人次,封停30多个通讯号码,小广告得到有效治理。针对乱穿马路、乱扔烟头行为,新上交通隔离带800延长米,烟头投放桶30个。清理整顿人力三轮车,扰乱交通秩序问题得到彻底整治。3年来,受理群众投诉124件,满意率达100%。

  深化创建成果,固化长效机制,该县坚持问题导向,开展城市管理效能提升三年行动,完成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让创建成果持续惠及百姓,发动100名环卫文明督导员常态化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举报。推进临街业户“门前四包”责任制,共签订责任书2300份。深入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对大街小巷违规占道、机动车辆乱停乱放等交通秩序问题进行整治,对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加强城区犬类散放管理,坚决杜绝遛狗造脏行为。实施优化政务环境“对标达标创标”行动,规范文明用语、服务承诺和投诉处理,方便群众办事。完善物业管理机制,大力整治毁绿种菜、私搭乱建行为。加强社会舆论监督,通过开设《长镜头》栏目,曝光不文明行为300余起,形成了对不文明行为的高压态势。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广泛开展“使用公勺公筷”“向不卫生不文明的饮食陋习宣战”等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

  聚焦群众最关切、感受最直接的问题整改;将创建工作的“难点”“痛点”“堵点”,一个个找准症结,抓好整改……文明城市的创建,孕育幸福生活、遍开文明之花,百姓看在眼里、甜在心头,带着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畅享丰硕成果。

  共赴文明之约:

  崇德向善 载体引领

  提升文明素养的创城内涵

  文明于人,是沉淀而成的素养;文明于通化县,已成为全县执着的精神追求。

  如今,这座通化县城,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吹拂着文明的新风,点亮着核心价值观的明灯,凝聚起发展的力量,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十字路口处,行人、车辆通行有序,志愿者扶老携幼、“万众益心”;和谐小区里,居民把小区当家爱护,邻里一家、互助互爱……漫步通化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犹如指挥棒,搅动一城春水,传递文明的力量,群众生活中有了更多微笑、礼让,也有了更多和谐、温馨,道德模范涌现、文明好人不断。

  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引导,创城赢得了社会支持、群众拥护。通化县通过一系列平台载体,将这种热情进行聚合。

  先塑“文明人”,再建“文明城”。突出立德树人是创建文明城市的核心,通化县以提升文明素质为着力点,创新活动载体,突出活动特色,弘扬文明新风,引领社会风尚,逐步实现由“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的整体跃升。3年来,共创建全国文明村1个,全国文明单位2个,全国文明家庭1户。

  “万众益心”志愿活动有温度。坚持全民公益理念,将创建要求、群众需求和志愿追求有效融合,通化县全力打造“万众益心”志愿品牌。推动城区8个社区分别成立“万众益心”微信群,利用群众力量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推进“365志愿服务”模式,深入开展“周末志愿服务日”活动,县级领导带头,全民共同参与,“永不消失的小红帽”成为城市靓丽的风景线。完善志愿机制,建立服务小分队218支,开展服务时长76万小时。投入15万元,在重点区域建设“志愿驿站”4处。“闪亮在全城”“我为老兵挂牌”“远亲不如近邻”“微公益”等“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得到基层广泛赞誉。截至目前,各类志愿者注册人群已占全县人口总数的13%,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活动8800余次,参加人数30万余人次;通化县3个志愿项目参加全国志愿服务交流会;岔信村荣获全省优秀志愿服务村(屯)标兵;繁荣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荣获全省优秀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微公益协会荣获全省最佳战“疫”志愿服务组织;23人次获得省市“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

  “众志成城”,全民共建有广度。以机关干部和未成年人为着力点,通化县着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创建省级文明单位8个,文明校园2所。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主题,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传递活动,实现“教育一人、文明全家”。开展道德模范选树活动,找寻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类好人148人。规范文明交通行为,评选“五星级雷锋车”15辆。推进文明商铺建设,评选文明餐饮示范店20户。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新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2个,河里抗日遗址群获得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年共接待10.2万人次参观。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工程,太平村、繁荣村获得全省示范村。发挥“红白理事会”等组织积极作用,倡导移风易俗,成功创建省级文明村镇12个。深入推进“文明村屯、干净人家”活动,评选“美丽庭院”1.2万户、“干净人家”1.1万户,获得全省优秀县称号。

  “以文化人”,创建活动有厚度。文明城市创建即要提升颜值,更要滋养独特气质,提升文明的软实力。通化县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小区、文明楼道、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用榜样力量引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新风尚。深入开展“市民文化节”“农民文化节”“社区邻里节”和“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成功创建“中华诗词之乡”。积极开展“斑马线前礼让行人”文明劝导活动,“人走斑马线、车让人先行”成为城市名片。打造“诚信通化县”,对25户失信企业进行曝光。切实解决如厕难问题,推动15个临街部门内设厕所免费对外开放。摒弃陈规陋习,大力推进文明祭祀活动。开展“通化县好人引领风尚”活动,荣获“中国好人”1人、“吉林好人”12人。

  民之所盼,政之所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化县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内外兼修,毫不松懈,让文明沁润人心,真正扎根一座城。

  如今,全国文明城市成功的创建,让通化县居住环境优美舒适、居民生活幸福和谐……荣誉加身,华丽蝶变。然而,变化的是日新月异的县域面貌,但不变的是通化县对文明建设持之以恒的不懈追求。(潘宜芹 刘刚 吉林日报记者 王忠先 李铭)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