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特色产业    |    市州新闻    

让黑土地“流金淌银”——松原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2020-08-14 08:53:00来源:吉林日报责编:路晶森

  原题:让黑土地“流金淌银”——松原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让黑土地“流金淌银”——松原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让黑土地“流金淌银”——松原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让黑土地“流金淌银”——松原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高科技助力农业生产

让黑土地“流金淌银”——松原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特色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

让黑土地“流金淌银”——松原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探索庭院经济新模式,绿色蔬菜精品认领

让黑土地“流金淌银”——松原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

让黑土地“流金淌银”——松原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棚膜经济”成为农民脱贫增收的重要方式

让黑土地“流金淌银”——松原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乡村休闲农业发展步伐加快

让黑土地“流金淌银”——松原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生态农业采摘园拓宽农民致富路

让黑土地“流金淌银”——松原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农机化水平不断提高

让黑土地“流金淌银”——松原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土地集中流转,农民有了“新身份”

让黑土地“流金淌银”——松原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田间管理加细,粮食产量提升

让黑土地“流金淌银”——松原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菜篮子常满常新

让黑土地“流金淌银”——松原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特色养殖业成为农民增收重要途径

  民为政首,农为邦本。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吉林省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日前,省政府批准了松原市创建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市的请示。为尽快落实创建要求,松原市第一时间规划编制了《农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25)》,按照规划,该市将全面落实省政府要求,积极探索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新模式,以突出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示范引领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吉林省西部重要的生态经济区,素有“粮仓、肉库、渔乡”美誉的松原市,多年来在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全市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700万吨以上,所辖四个县(市)均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围绕绿色农业城市建设,农业发展方式快速转变,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加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稳步构建,为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争当全省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8月的松原天清气朗,惠风和畅,广袤的黑土地上,绿油油、金灿灿,正在酝酿着秋的收获;走进乡镇、村屯,一个个配套及无害化处理设施完善的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内,生猪、肉牛、肉羊等存量丰富,畜产品产能明显提升;在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相得益彰发展的查干湖,夏季捕鱼同样吸引着众多游客;从城市到乡村,一栋栋标准化温室大棚,满足着人们一年四季的“菜篮子”需求……

  近年来,松原市依托绿色农业城市建设,围绕优质粮食、绿色畜牧、生态渔业和特色产业,通过优化功能布局、健全产业体系,全面加快了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粮食优质高产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作为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和油料基地,松原市始终将粮食安全生产放在重要位置,2018年,全市粮食总产量实现140.352亿斤,占全省粮食产量的20%;2019年,随着各项重大水利工程顺利推进,全市粮食总产量又有提升,达到150亿斤,居全省第二位;今年,据初步测算,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53万亩,可增产粮食6.4亿斤。

  充分发挥黄金玉米带、黄金水稻带的优势,松原人将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中。

  在全面保障粮食安全生产的基础上,松原市还通过项目带动,进一步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调整优化种植养殖业的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促进优势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全市畜牧业排名始终位于全省中上游,渔业总产量占全省的1/3,连续多年位于全省首位。

  另外,依托粮食主产区的资源优势,松原市进一步加强了农产品加工业的集聚发展,全力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促进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农业服务业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依托嘉吉生化、松粮集团、盼盼食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已经形成领先全省的玉米、水稻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年加工产值超过500亿元,农产品综合加工率达60%。同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持续快速发展,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乾安、长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晋升为国家级园区,查干湖妙音寺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19年,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突破400万人次,同比增长83.5%。全市农村网商超过2万家,带动就业超过10万人。通过线上线下、虚拟实体有机结合等多种途径,共享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农商直供、个人定制等大量新业态出现。

  随着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全市优质粮食、绿色畜牧、生态渔业和特色产业优化发展的一产格局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主要农产品不断增产增值,2019年,全市一产增加值增长3.5%左右。

  生产能力快速提升

  近两年来,松原市紧紧围绕“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积极构建现代生产体系,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要求,不断推进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工程等现代农业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粮种培育和推广,全面加强先进实用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

  初秋时节,走进松原灌区阎家围子连接渠现场,总投资9500多万元的连接渠正全面发挥效能。作为松原灌区工程的骨干工程之一,松原灌区阎家围子连接渠通水后,彻底结束了前郭灌区二灌区25万亩水田提水灌溉的历史,累计为锡伯屯泵站节约运行费用1500余万元,也为前郭灌区三灌区10万亩水田自流灌溉创造了必要条件。

  近年来,松原市积极推进松原灌区、花敖泡蓄水调蓄、吉林西部供水、拉林河综合治理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形成了松原、前郭、三江口、拉林四大灌区并驾齐驱的发展格局,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的支撑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持续巩固,截至2019年底,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超过479.5万亩,占耕地比重26.6%,高于全省16.8%水平。

  另外,为进一步提升科技对农业的支撑力,近年来,松原市加快了科技装备水平提升的步伐,目前全市已拥有1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有松原市农科院、松粮水稻研究所等多个科研平台,有2个涉农院士工作站、3个省级专家大院和25个市级专家大院,近两年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都达到了60%以上,均超过全国58.3%的平均水平。切实落实深松补贴政策、保护性耕作补贴政策和购机补贴等政策,促进以水稻全程机械化、机械深松整地、旱作节水农业为重点的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高,2019年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

  近两年来,随着现代农业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需求的不断增强,松原市顺应时势,全面加强了农业信息化建设,以农业信息化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结合农村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大力发展“互联网+”在信息服务站植入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便民服务、培训体验服务等内容,为农民增收创业提供了信息平台。农村电子商务得到快速发展,有多家企业在开犁网、江苏绿链、京东吉林特产馆、淘宝吉林特色馆等电商平台进驻销售,近两年来,全市农业信息化率达到了65%以上。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科技装备水平持续提升、“互联网+”农业快速发展……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农业、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松原市用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为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营体系不断完善

  初秋时节,在松原市宁江区德智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社员们正在对大型收割机、翻耕机、有机肥施撒机等多种农机进行检修,为秋收提前做着准备。

  据了解,德智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采取“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销售、统一结算”的“六统一”经营模式,既承担了农业生产风险,又分散了入社农户的经营风险。2019年,宁江区德智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被确定为土地经营权入股产业化省级试点单位。

  2019年,松原市新增农业经营主体1875个,流转土地605万亩,占比达46.5%,提高6个百分点,土地规模经营进一步扩大。

  近年来,松原市全面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顺利完成。全市实测农村集体耕地面积162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5.8%,确权到户的承包耕地面积138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3.2%,占实测面积的85.3%。全市共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46.9万份,颁证率达97.7%。

  积极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全市成立86个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从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的专兼职工作人员1216人,设置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大厅83个。全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达到643.5万亩,占国土二调农村集体耕地面积34.1%,占二轮土地承包面积的47.2%,流转农户数128366户,占农户总数的24.8%。

  新型经营主体大量涌现,种粮大户等其他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由2013年的1.5万个发展到2018年的2.9万个,2018年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经营者培训8万人次,全面提升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经营者素质。截至2019年末,全市被评为国家、省、市、县级示范社197个,市县级示范家庭农场196个。同时专门启动“空壳社”清理工作,共清理出不合规合作社1606个。

  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通过土地规模经营、订单农业、牧业小区建设及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使龙头企业与基地、与农民合作的范围越来越大。

  绿色发展未来可期

  作为吉林省西部重要的生态经济区,松原市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确处理好生产、生活、生态的关系,大力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绿色农业,走出了一条高产高效与资源生态永续利用协调兼顾的发展路子。

  全市加大了黑土地保护力度,认真实施了黑土地保护试点项目,进一步筑牢绿色发展的根基。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与集成示范,推广免耕、秸秆覆盖、深松等技术,构建高标准耕作层,改善黑土地土壤理化性状,增强保水保肥能力。采取秸秆粉碎翻压还田、水稻根茬深旋还田、玉米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探索出了秸杆综合利用和推进黑土地保护的一系列有效技术模式。2019年全市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面积70万亩,2020年计划投资6300万元,建设黑土地保护项目70万亩。

  从2016年开始,松原市提出创建绿色农业城市,聚焦水稻、花生、马铃薯、谷子、杂粮、蔬菜、肉牛、肉羊等松原优势特色产业,以“绿色基地”建设为抓手,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推动全市绿色农业发展。2019年,新建绿色农业基地20个,创建扶余四粒红花生、乾安黄小米等国省两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4个。目前全市已创建94个优质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有效监测种植面积超过300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7%,水产健康养殖示范面积占比超50%,产地环境逐步改善,全市化肥利用率为34.6%、农药利用率38.78%,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19.64g/kg。

  在绿色品牌建设上,立足绿色优质农产品资源,探索实施了“品牌+”发展战略,通过建设一批水稻、谷子、杂粮杂豆等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不断引进先进的质量管理、食品安全控制等体系,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全国知名农产品加工品牌,如松原小米、查干湖大米、善德良米等知名品牌。目前,全市有9种产品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有机品牌53个、绿色品牌45个、无公害品牌52个,农产品注册商标已达275个。

  另外,松原市建立了市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监测体系,全市年检测合格率均达98%以上,前郭县获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依托国家、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平台,全市使用省级平台企业557家,国家级平台153家,销售产品全部可溯源,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覆盖率超过80%。

  发展目标明确清晰

  在新制定的创建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市规划中,松原市对未来五年农业发展目标有着清晰的定位:打造吉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试验区、东北平原高质高效粮食产业经济示范区、全国生态保护与生态渔旅融合发展先行区。到2025年,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初步构建产业效益高、生产效率高、绿色发展水平高、产品质量高和经营者素质高的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测评达到81.49分、进入基本实现阶段,示范引领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

  按照规划要求,未来五年,松原市将全面立足产业优势和发展特色,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培育现代农业发展新动能,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着力构建“五高”的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全面激活农业内生发展动力,探索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产业效益显著提高。到2025年,全市粮食综合产能显著增强,产业进一步向优势区域集中,打造千百十亿级四大重点产业。全市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超过5家,建设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区域影响力的园区10个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万元以上,年均增速10%以上,其中家庭经营性收入贡献比重保持在60%以上。

  ——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全市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全面提高,数字技术与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深度融合,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力争到2025年全市农业劳动生产率超3万元/人、建成高标准农田699.5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5%、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超50%、农业信息化率达80%、畜禽养殖规模化水平达80%。

  ——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新格局,资源利用更加节约高效,到2025年,全市保护性耕作面积超过560万亩,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2以上;产地环境更加清洁,化肥、农药利用率分别达42%,秸秆综合利用率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100%。

  ——产品质量显著提高。绿色优质品牌农产品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农产品品质、质量安全水平和品牌农产品占比明显提升,现代农业品牌化发展粗具规模,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到2025年,全市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超过50%,主要农产品质量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其中基地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两品一标”认证农产品及规模化生产主体质量安全可追溯覆盖率在100%。

  ——经营者素质显著提高。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蓬勃发展,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初步构建,各类主体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到2015年,全市培育高素质农民5万人次以上,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认定数量分别达到600家、700家。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发展基础良好、有利条件增多,目标定位明确、发展号角吹响,随着规划的稳步实施,农业这一松原“最有优势、最有潜力”的产业,将在全市上下的精耕细作中,迎来更加灿烂的收获季节。(吉林日报记者 张红玉 摄影 王学雷)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