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特色产业    |    市州新闻    

“转”出发展新动能——四平市国有粮食企业市场化转型记事
2020-08-12 13:52:48来源:吉林日报责编:路晶森

  原题:“转”出发展新动能——四平市国有粮食企业市场化转型记事

  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是破解发展困境的关键法宝。聚焦国有粮食企业改制,四平通过“转身份、树品牌、走出去”,全力打出革故鼎新“组合拳”,推动全市国有粮食企业大步迈上市场化转型“快车道”。

  7月30日,在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双先”表彰暨经验交流视频会上,四平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荣获2019年度“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先进集体”和“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先进单位”两项殊荣。

  启动改制“转身份”

  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我国2013年至2015年连续3年在东北三省一区大面积启动玉米临储和稻谷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四平市共收储玉米、水稻等粮食约1300万吨,其中市直5家国有粮食企业收储达70万吨。

  随着国家深化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临储政策退出历史舞台,国有粮食企业从此“断奶”,靠国家政策吃饭、靠政府补贴发展的“大锅饭”时代彻底结束。面对巨大压力和挑战,四平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按照国家、省、市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具体要求,立足现有资源保值增值,全面启动国有粮食企业公司制改制,全员改制为按公司法规范运营的国有独资企业。2019年,南山粮库率先完成改制,更名为四平市南山粮食仓储物流有限公司,成为全市首个公司化改制的国有粮食收储企业。

  通过公司化改制让企业彻底转变了身份,市直国有粮食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打破了制约发展的“坛坛罐罐”,为国有粮食企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源头活水。截至目前,市直5家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已有4家完成公司化改制,剩余1家正在有序推进改制工作。

  练好内功“树品牌”

  为应对市场化经营带来的机遇和考验,打破原有“等、靠、要”思想,四平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引导企业从苦练“内功”入手,树立品牌意识,从根本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充分整合临储粮时期形成的资产,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目前,市直国有粮食企业库区总面积达40万平方米,总收储能力为75万吨。推行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为内容的6S管理活动,打造井然有序的工作环境。开展各类培训,适时组织外出考察、参观、学习等活动,全面提升职工综合素质。从硬件、管理和人才培养三方面入手,为市场化经营奠定基础。

  在练好“内功”的基础上,改制后的国有粮食企业打破“收粮卖粮”的传统经营模式,紧盯玉米高端市场,逐步形成了“创品牌、管品牌、强品牌”的创新发展思路。

  建立优质玉米产业联盟。充分挖掘四平玉米产量和质量双重优势,市直5家国有粮食企业联合组成四平市优质玉米产业联盟,让市场终端需求与田间地头对接,通过试点运行,形成示范引领,合力提升粮企市场竞争力。

  注册优质玉米高端品牌。针对畜禽育雏、雌性猪繁育原粮玉米需求质量高、市场空间较大的特点,优选四平玉米中的精品,注册了“名沃”牌高端玉米品牌商标。“名沃”牌玉米每吨售价比普通玉米高出40元,实现了优质优价。

  夯实线上线下宣传阵地。制作了“名沃牌玉米、金凤冠上明珠”宣传片,利用网络媒体开展大规模推介,全域宣传粮源产地自然文化、风土人情、精品玉米蛋白质、淀粉含量指标,打造好粮源、好品牌、好平台。

  多元经营“走出去”

  为变被动“输血”为自主“造血”,四平市围绕“走出去+请进来+广合作”做文章,努力拓展企业市场化经营之路。

  从帮助企业对外寻求合作入手,四平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主要领导带队,多次到浙江、福建、鲅鱼圈港、锦州港等地联系客户,全面打通经营渠道。采取“委托收购、定向销售”模式,与销区客商签订“旺季收购、淡季包销”协议,公司收取仓储、烘干等费用;采取“设点收购、边收边销”模式,与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厦门建发、厦门国贸深入合作,在鲅鱼圈港、辽宁中固镇、辽宁台安县设收购库点,边收购边销售,公司按收购数量收取利润;采取坐库收购销售与外购外销相结合的自主经营模式,购买中央储备粮,网上竞拍临储玉米,进行市场经营。

  为破解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四平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帮助企业协调筹措资金,为5家粮库争取到农发行信用保证基金贷款1.5亿元。同时,引导企业开展玉米市场化收储运营,形成了每年合同额度7亿元的域外资金,进行粮食代收代储。

  目前,市直5家国有粮食企业年贸易量达30万吨,年利润达600万元以上。(吉林日报记者 崔维利 王纪佳 李萱)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